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娱乐圈六大潜规则

(2017-11-27 09:27:03)
标签:

杂谈


       一、明码标价。

         每个待上位女演员,都有自身价位与筹码。这里不妨称之为“潜质”。潜规则者,以此投石问路,量体裁衣,量身打造。打算参加赛马的“马驹”,那些“伯乐”是不会或者很少看走眼。那些女艺人要弄明白,不是想潜就能潜。你没有潜质,自己送上门,求人家潜,人家不会干,怕毁名声。你有“潜质”,人家答应,必然顺藤摸瓜,尽量做到。不是想当“某女郎”就能够当成。否则,那只能说玩弄你,比如同娱乐圈中一些没有任何权势和名分的小混混们欺骗爱慕虚荣的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们的无耻行径一般。也如同局外人说,某人被潜,一定会上位一般离谱,幼稚可笑。

     二、等价交换。

    每个有“潜质”的被潜者,只要被潜,基本上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最终基本上能够达到双方满意的地步。当然,被潜还要排队,讲个先来后到。媒体上爆出的某些潜规则丑闻,事实上就是没被潜成功的失败案例。当事人或者当事人幕后之人,很可能就是那场失败的潜规则事件的女一号或者女二号,至少是一个关键配角。

        比如,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报某博导潜规则某女研究生,就是二者之间利益不均衡,不平衡所致。否则也不会有人随便曝光。当下娱乐圈,曝出的丑闻少,隐蔽的丑闻多。真正潜规则成功,双方皆大欢喜,心照不宣,哪有闲言碎语?倒是被弄得家喻户晓,沸沸扬扬的八卦新闻,很可能就是狗仔队们的捕风捉影,好事者凑热闹,捞不到好处、没达到他个人目的被潜者的事后爆料。其中也有不负责任的夸大其词,扇风点火,添油加醋,宣泄私愤。根子在于交换双方,或者潜与被潜者的不等价与不等值使然。

  三、偷换概念。

       明明是潜规则却被冠以炒作,偷梁换柱,欲盖弥彰,实为可恨。一般人可别小瞧潜规则。这玩意也能被人利用,偷换概念,成为绝佳炒作工具和致命武器。新闻的实效原则讲究新闻噱头。这潜规则可作为新闻由头包装新闻,任何时候都能够吸引大部分人眼球。

       比如有人发匿名邮件曝某女星“被潜规则”,富商撑腰豪车接送,靠某些关系演某戏。业内人士称,该女星“被潜规则”,一看就知道这是假新闻,这事儿也是典型的炒作。在某电视节目上,这假玩意儿铁定要用榔头砸碎。理由很简单且充分。因为由该女星主演的电视剧早就播出。曝“潜规则”是为了炒作服务。我们不禁想起前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香港艺人陈浩民、马德钟酒后乱性,对女星陈嘉桓公开侮辱非礼事件,就是利用公开的“潜规则”达到炒作目的的高级炒作。

       四、伪潜规则。

      比如两厢情愿的情感游戏。有些圈外人,动不动就将圈中人一时暧昧关系神经质说成潜规则。所谓潜规则,一定涉及双方利害关系,特别是被潜方的利益。至于那些操守一般,有失检点的圈中人拍戏时,以性事或者半荤半素的打趣作为临时消遣,或者偶尔亲热。其生理因数大于情感因素者,不算在内。可这类暧昧很容易表面化,很容易被那些脑残、弱智的狗仔队当成热门新闻爆料,加以炒作。真正的业内人士不屑一顾,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五、超越潜规则。

       娱乐圈水很深,深不可测,很难独善其身。大部分圈中人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可有些人凭真实力,真品格,不靠潜规则,也能够一夜成名。那些真正有才能,有发展前途的女演员,编导、投资方,制片方也会花大气力竞相挖掘,培养,打磨,使其日后成为一颗闪亮新星。运动员打破世界记录,教练员也光彩!这些人的成功与潜规则无关。这样的明星,随便就可以举出几个。

       六、 娱乐化消亡。

      万事万物,皆有定数,生死轮回,物极必反。娱乐圈潜规则也不例外。自从2003年至今,女演员张钰主动爆料娱乐圈“潜规则”,让世人明白娱乐圈“潜规则”的妙理禅机,“潜规则”作为一把双刃剑,无线风光好些日子。可这把双刃剑再可怕,当其被撩开神秘面纱,失去神秘感、新鲜感、恐惧感之后,人们就会找到其他的应对手段。

       坊间传闻某些港台的女演员听说自己被潜规则的消息,照片被登上媒体后,第一反应不是愤怒,而是急切问:“我登的照片漂亮吗?”然后几个人凑到一块互相打趣:“今天你被潜规则了吗?”

       在娱乐圈相当一部分人眼中,“潜规则”已慢慢失去它可怕的杀伤力,而变得有些幼稚可笑。看来潜规则消亡日子也不会太远!好比女人缠足,太监宦官,八股文,终将成为历史糟粕,沦为历史尘埃。

        以上是娱乐圈潜规则,纵观当下社会,哪个行业没有不正之风?可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娱乐圈,眼睛死死盯住不放。我想除了娱乐圈帅哥美女如云,也跟他们手中的权利太小有关。因为那些无聊的记者爆料之后,基本上没受到惩罚,违法的成本太低。明星们都恨之入骨。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希望用娱乐精神转移视线,倒倒生活时差,化解心中郁闷与不快!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各种封资修的沉渣泛起,我们过于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娱乐圈,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这种形形色色的潜规则就像一个发出臭味的精神垃圾堆,时不时向四周辐射,扩散,传播臭气,污染社会风气,影响人们身心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