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和物理思维方式的异同

(2019-11-26 21:37:04)

当黎曼的黎曼几何遇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陈省生的微分几何遇上杨振宁的杨-米尔斯(young-mills)规范场论,丘成桐的卡拉比-丘(Calabi-Yau)空间/流型遇上威腾的超弦理论,前者属于数学后者属于物理,然而本质上都是在研究同样一件事。

 

都说数理不分家。数学,一门研究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的学科;物理,一门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就像一对恋人,在研究自然的道路上分分合合。

 

file:///var/mobile/Containers/Data/Application/039B0E3D-CE3E-41A4-AB32-DBC7D9D1B243/Documents/com.sina.blog/uploadImages/data/7595918abd5951b95a5ecf48477b3123.jpg

首先说说这两门学科思维方式的不同:

数学:先验思维;物理:后验思维。

 

同样都是在做根据现象找规律的事。数学的思维是:要想说结论正确,请证明;物理相反,默认结论正确,想推翻,请举反例。

 

两种思维各有利弊:屹立了百年的数学难题的庞加莱猜想2003年被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证明后,物理学家笑了“我们100年前就猜出来这是对的,你们数学界的步伐也太慢了吧。”;物理学的牛顿定律是根据当时的实验现象的总结猜想,没有反例,没有严格的数学证明,然而百年过后科技发展,人们研究原子核发现牛顿定律完全不对,数学家笑了“你看,物理就知道猜猜猜,总有一天会出事。”

 

从思维严密性来说,数学比物理严密的多。同样的一个理论,数学老师会用一大推的逻辑推导“轰炸”学生;而物理老师会简单的来一句,这是做实验得出的结论,大家实验课上做一下验证。

 

然而从思维活跃性来说,物理比数学活跃的多。数学让思维受到了很大约束,突现的灵感往往要花上数十年的时间去证明,往往还不一定有结果;物理就不一样,灵感一来,做两个实验验证猜想正确就是一个理论了,如果哪天有人举出反例推翻了,再完善新理论,通过对旧理论的不断完善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再谈谈我们学习这两门学科都需要的思维方式:

如果让数学和物理两个“学生”参加考试的话,思维方式决定了数学是那种要么0分要么满分的学生,而物理是60分万岁然后慢慢提分的那种学生。我们学习这两门学科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

最常见的思维方式:趋同。上饭馆挑人多的地方去,总是没大错,但是没大错也别想有什么大成就,好比炒股如果趋同那就等着亏吧。所以在生活不重要的方面可以选择随大流,但是像读书做学问这种就必须有一些东西要与众不同,简单来说就是同样的内容看到不同的东西:别人看到相同的自己能在里面找到不同的新东西,别人看到不同的东西自己能找出相同的新东西。

 

实际上我们念数学物理的过程主要是培养这种思维方式,不要以为我们上学主要是为了学知识,知识其实是次要的。学了知识,肚子里装一大推定理一大堆概念,有什么用,装再多有图书馆装的多吗?图书馆的肚子装的多得多,但它不会应用,不能从已有的东西产生找出新的东西。所以知识只有在充分理解后学会应用它,指导生活、指导工作时才会有用。

 

学理科思维的三个层面:1.学知识,所有的思维都是建立在已经有的知识上面,无知就没有思维;2.架构知识,如果把知识比做沙子,要做的就是把沙子砌成砖砌成楼,让知识在脑子里形成整体的东西;3.批判知识,这点才是最重要的,了解相关知识的优缺点,能处理什么问题不能处理什么问题。比如我们学2平方是2*2,2的2/3次方是2*2 ,那么2的√2次方是什么呢?(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学的幂运算公式不能处理的问题)

 

再如平常我们在学数学物理一堆公式定理的时候,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玩意是怎么出来的?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谁想到这些理论的,为什么我不能想到?抽象的理论背后又是隐藏着什么东西?而大多数情况都是老师说,这个东西记下来,下次默写!

 

最后给一些学习的建议:

1.培养判断力

就是上文说的批判知识,学东西不能学死要知道具体应用。

2.看问题看本质

每一个定理背后都有一个自然界的非常直观的道理支撑,这些道理任何一个学生都能懂,只不过用数学物理的符号语言表达出来后就看不懂了。比如早期的微分就是求物体的瞬时速度,积分就是求物体运动的路程。

这方面数学往往优于物理。学数学的一般很容易看出事物本质,然而学物理的经常会找不出本质,因为他们思维方式是注重实验的表象结果:同样的人穿了不同颜色的衣服,他们就会认为这是不同的两种实验结果。

3.悟性

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与众不同,从旧的知识中悟出新的东西,悟出别人看不出的地方。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难的,伽罗瓦的群论、勒贝格的测度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伊藤清的伊藤积分等都是来源于此。

4.和学书法一样,向大师学习。

学习老师好的思维方式和经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