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反射,人和动物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是一切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分非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指天生就有的,人和动物的本能反应。
比如:宝宝生下来就会哭、婴儿吮吸母乳、小baby的抓握反射、风吹眼睛会流泪、瞳孔遇到强光会收缩、膝跳反射等等现象,均属于本能反应,即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的神经联系。条件反射是人出生后在后天逐渐形成的,它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
比如,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的时候,也会流口水。还有,中小学生一听上课铃响了,马上就进课室。这些都属于条件反射。
形成条件反射,需要后天的学习。
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的区别:
【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
根据信号系统的性质来划分,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由具体事物引起的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由言语、符号引起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
一般来说,各种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嗅觉的、味觉的具体信号引起的条件反射,都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比如声、光、电、味等具体的现实的刺激,是第一信号。第一信号简单说,就是一般的反射。
例如:望而生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杯弓蛇影。——第一信号系统。
抽象刺激,即语言文字,是第二信号。因此,凡是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作第二信号系统反射,所以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因为只有人类有语言文字。可以说,第二信号系统,涉及到人的思维。
例如:谈虎色变、谈梅生津。——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区分:
那么,望梅止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还是第二信号系统?
望梅止渴,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人看到梅子流口水了就不觉得渴了,按理说应该是第一信号系统。因为看到具体事物了。
但是,我们还有个“望梅止渴”的典故。说的是历史上曹操在炎热夏天带军打仗时候,士兵很渴都不想前进了,曹操告诉士兵“前面有一片梅林等着大家,大家加油前进”。这是望梅止渴典故的来源。
从典故来讲,是从语言文字角度思考,没有梅子在面前,这个典故里面的“望梅止渴”就是思维的角度了,那就是第二信号系统啊。(不仅我们没有看见梅子,曹操的士兵也没看见梅子呀,我们在谈论的是一个故事而已)
所以,争议就来了。望梅止渴到底是第一信号还是第二信号?
我个人觉得,带上双引号的“望梅止渴”,一般指典故里面的望梅止渴,那就是第二信号系统了。
如果从字面意思理解,望梅止渴属第一信号系统。
做题时候怎么办?
我的建议:
• 第一,如果问典故里面的“望梅止渴”,那就一定是第二信号系统。
• 第二,如果说从字面意思看,望梅止渴就是第一信号系统。
• 第三,这个地方一般出选择题,选择题时候,大家注意看选项,如果其他三个选项都是第一信号,那“望梅止渴”一定是第二信号了。如果有更好的选项比如“谈虎色变、谈梅生津”这样的,那就选其他更佳选项。
• 第四,做题时候灵活应对吧,毕竟这个争议是由于历史典故带来的呀,木有办法。
当然,毋庸置疑,谈梅生津属于第二信号系统,因为谈梅生津是由于语言引起的条件反射,没有看到梅子,语言谈论梅子就会流口水,那就是有思维、有推理了。
那么,人吃到梅子会流口水呢?这属于无条件反射,是生理的本能反应,吃到酸东西会分泌唾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