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稻盛和夫:通过修行提升人性、塑造美好的人格,这就是人生的目的

(2019-04-12 14:56:21)
标签:

杂谈

01

释迦牟尼所说的六大烦恼——“贪”“嗔”“痴”“慢”“疑”“见”,原本是人生存之必需,缺乏它们,人就不能维护自己的肉体。

例如“疑”,就是多疑,疑心大。换言之就是“小心谨慎”。原始时代,缺乏尖牙利爪的人类为了在丛林中生存,需要警觉,需要小心从事,以防患于未然。这是极其重要的。

可以说,烦恼原本是造物主赐予人类的智慧,为的是让具备肉体的人类能够维持生存。但在这烦恼之上,造物主又给了人类自由。这两者相加,人类就可能作恶。因为是自由,就可以任意发挥,任凭本能和欲望驱使,胡作非为——人具备这样的可能性。

02

因此,必须适当地抑制自由以免造恶。

佛教称之为“持戒”。除此之外,还有“布施”,就是帮助他人,这也是释迦牟尼所倡导的。这种行为与造物主原本就具备的爱相吻合,造物主关爱宇宙万物,促使其生长发展。用“持戒”来抑制自由,防止作恶;用“布施”来帮助关爱他人,这样就能成为菩萨。相反,听凭自然、放任欲望去自由行动,就会变成恶魔。

03

可见,人具备两面性:既可以成为大慈大悲的佛,也可以成为穷凶极恶的魔。所谓现世,就是一个修行的道场,修行的目的就是净化具备善恶两面的人心。通过修行提升人性、塑造美好的人格,这就是人生的目的。

但是,因为人既有烦恼又有自由,如果放任不管,就很容易坠入极恶非道。为了防止堕落,释迦牟尼提出了“六波罗蜜”这一套修行的方法,帮助人们提升心性,走进菩萨道。

04

“六波罗蜜”第一条是刚才讲的“布施”,接下来是“持戒”,第三条是“忍辱”。

所谓“忍辱”,就是说这个世界是无常的,可谓波澜万丈、千变万化。忍受这样的变化,不动如山,就是塑造人的心灵。人世无常,一切都在变迁流转之中,或有灾难降临,或遭病魔侵扰,人难免品尝苦难。要忍耐,承受得住,这很重要。

05

第四条是“精进”。一切生物都在拼命求生存,人类也应该勤奋。放眼自然界,植物也好、昆虫也好,没有哪种生物是懒惰懈怠的。即使是路边的杂草,无论在盛夏的酷暑中还是在隆冬的严寒中,都在顽强地生长。只有人类是例外,一有机会就想偷懒、就想玩乐。自然界所有动植物都朝气蓬勃、努力成长,我们人类也该不遗余力、拼命奋斗才行。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努力实践这四条,然后腾出一点时间来坐禅,借以整理自己的心绪。这就是第五条“禅定”。做到这五条,就能最终达至第六条“智慧”——领悟宇宙的真理——这就是释迦牟尼的教诲。

本文摘自《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

每天诵读六项精进:《活法》P113-114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努力钻研,比谁都刻苦。而且锲而不舍,持续不断,精益求精。有闲工夫发牢骚,不如前进一步,哪怕只是一寸,努力向上提升; 谦虚戒骄。“谦受益”是中国的古话,意思是谦虚之心唤来幸福,还能净化灵魂; 天天反省。每天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没有卑怯的举止,自我反省,有错即改; 活着就要感谢。活着就已经是幸福,培育感恩之心,滴水之恩也不忘相报; 积善行、思利他。“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行善利他,言行之间留意关爱别人。行善积德有好报;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让忧愁支配自己的情绪,不要烦恼焦躁。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投入工作,以免事后懊悔。

我经常将这“六项精进”挂在嘴上,提醒自己实行。虽然字面上平凡之极,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必须一点一滴去实践,融入每天的生活之中。不是把这些道理当成摆设,关键是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落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