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思维的自我建构

(2019-03-07 16:42:53)
标签:

杂谈

当今的视觉艺术对于艺术家来说是非常有魅力的,在中国,过去的艺术家按不同的专业被分为油画家、国画家、版画家、雕塑家,等等。然而,后现代艺术的产生给艺术家们的创作带来了无限的空间,后现代艺术在上个世纪就被延伸到了儿童艺术教育,启发儿童的思维,让儿童尝试各种非艺术专业材料,并从中得到乐趣,用游戏和互动的方式保持儿童对艺术的兴趣。教师们采用平面和立体的教案让儿童理解二维到三维的转换。

西方艺术课堂

壳子画室课堂情景

让孩子们建立一个自我思维建构体系和帮助孩子们找到一个情绪释放的通道是我和先生创办壳子画室的目的。我坚持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训练,坚持让孩子们忠于他们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他们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并利用视觉艺术作为一个载体来建立孩子们自己建构自己思维的能力。儿童在壳子画室的课程中所领略到的是视觉艺术给他们大脑带来的刺激,使他们主动思考,主动建构,并且能够把这样的能力带到他们将来所要从事的各个领域。

我认为,儿童思维的自我建构主要是由六个因素组成。这六个因素主要是观察力、洞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而观察力又是可以和其它的思维能力直接发生关系。例如有一次我女儿和儿子在观察一只蚂蚁搬地上的小蛋糕屑,他们看了好一会儿,儿子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大声说:“这可能是块蛋糕。”女儿却非常冷静地说:“它们家肯定有小蚂蚁过生日。”这个小例子非常明显地证明观察和想象的关系。而由于观察事物而产生洞察能力那就举不胜举了。洞察力就是通过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观察,而产生的对其本质或更深入的性质的判断。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讲,洞察力就是变无意识为有意识。洞察力是可以训练的,在形成了长期不自觉的观察能力的同时洞察力也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我认为洞察力是对一些事物产生的不同角度的看法、认知、判断以及感悟。

我把儿童的记忆力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意识的,一种是有意识的。无意识的记忆一般来说是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感受到的。有意识记忆是对被观察的事物产生关注、思考、联想之后,而保存在大脑里的。在有了观察力、洞察力和记忆力作为基础,想象就不难了,因为孩子们完全可以把毫不相关的事物组织起来,并赋予自己的逻辑。

发散性思维能力会在孩子们有了对事物的联想之后而产生的,它和想象力是相辅相成的。发散性思维,顾名思义就是由一个点出发向四周发散,可想而知,从一个点不断的发散下去会有多少的想法产生。不过这种思维不是说一下就可以让孩子们明白的,这需要训练的,而训练的过程就是一种探索过程,所以探索能力的培养是和发散性思维方式分不开的。当孩子们的小脑袋发散到无法控制之时,就需要自我控制,并且要学会删减,把重要的信息留下。这样反复长期地训练,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自我思维建构的能力。

壳子画室学员作品

老师课评

易恒这节课创作了国外的度假酒店,泳池内和岸边的景象主次呼应。圆形的泳池处于画面中心,一群小男孩正在进行游泳比赛,水上排球、篮球,各种各样的水上活动,老师引导他对于男孩女孩的服装也可以有所区分。岸边的沙滩椅上人物肢体动作表现的很细致,有端着饮料的服务员,有躺在沙滩椅上的金发女孩。但是人物普遍很小,下次画画可以大胆一些,将主要的人物放大,便于刻画细节。岸边大树长着茂密的枝叶,还有发芽的柳树,抓住了“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特点。很棒!继续加油哦!

总之,建构思维的建立是需要一个长期实践和体验的过程,所有的能力都会交织其中,最终在每个孩子的小脑袋里都会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要综合所有的能力,是一个比较艰难的培养过程,这需要孩子、家长和教师一起努力,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一直抱着信任和支持我的态度在不懈的努力,这让我非常感激,也是我继续研究这一教育的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