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份片区分区规划深化的报告,让我看到了南海西部发展的强烈愿望。”今年1月2日,中山大学地理学科与规划学院博导、教授袁奇峰参加南海区西翼片区分区规划深化研讨会时难掩兴奋之情。 
    当日,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举办南海区西翼片区分区规划深化研讨会,确定在深入推进“中枢两翼,核心带动”发展战略基础上,将西翼片区定位为“佛山文旅绿芯”和“岭南文旅第一极”。 
    区委常委、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俞进指出,这份深化的规划方案出炉是适应片区发展进程的谋势而动,“过去三年,南海西翼片区解决了发展方向和夯实基础的问题;未来三年,西部南海要解决的是产业聚集和人气集聚的问题。” 
    新视野 
    “一芯一街两脉”的文旅空间结构 
    城市的发展,产业永远是支撑和载体,没有强势的产业难以支撑强势的城市。南海区西部片区的发展牢牢树立起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以“佛山文旅的绿芯 岭南文旅第一极”为核心发展定位,探索一条符合西部文旅产业发展的道路。 
    在南海“中枢两翼、核心带动”的发展战略下,2011年底,南海区组织开展编制西翼片区分区规划。近3年来,西部三镇逐步打破交通瓶颈,听音湖片区、西岸中旅旅游产业园、国艺影视城、国艺酒店、西樵山大酒店改造、南海博物馆等众多高标准文旅项目强势集聚。南海西翼片区拥有了全国首个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实验区、佛山唯一的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张名牌。 
    “3年来,随着周边及区内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不断推进、各层面的规划不断编制或修编,西部南海自身的发展进程和周边区域的发展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南海西翼片区分区规划需要重新从发展定位、空间结构、生态环境、文化旅游、交通体系等专项进行整合深化。”研讨会上,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建设规划局局长李耀茂向与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社会各界介绍了此次分区规划深化研讨会的时代背景和区域发展背景。 
    “文化引领战略和片区规划的出台,使得西部南海的突围和崛起有了方向,但是并没有提出一个在佛山视野层面的发展定位。”李耀茂说。 
    而作为离佛山中心城区最近且文旅功能凸显的区域,南海西翼片区拥有众多金光闪闪的招牌:全国首个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实验)区、佛山市唯一一个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这里有一山(西樵山)、两河(西江、北江)、三湖(仙湖、翰林湖、听音湖)、万顷塘(万顷桑基鱼塘)的良好生态。 
    西部南海通过河流、绿地渗入三大镇区,形成网络状的水网,规划保留原有水系,形成完整的、富有特色的岭南水乡体系,重现了千顷鱼塘万亩田的渔耕粤韵景象。从产业项目上来看,这里聚集了佛山众多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在此背景下,站在佛山全市视野下,西部南海提出了“佛山文旅绿芯”的定位。 
    其中“两脉”是一条北起丹灶仙湖度假区南至九江海寿岛的南北向文旅脉和东起禅城区祖庙西至高明区皂幕山的东西向文旅脉。两条文旅脉在西樵山及其周边区域交汇形成佛山文旅街。 
    佛山文旅街就是其中核心区围绕西樵山一系列文旅项目和景点形成的:山上有西樵山5A景区、观音文化苑、宝峰寺、三湖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等景点和项目;山下有官山旧墟、岭南文化苑、听音广场(飞鸿馆、有为馆)、官山人家(一期)、岭南水乡水上旅游观光试验段、樵山文化中心、国艺影视城、南海博物馆(岭南博物馆)、渔耕粤韵旅游文化园等景点和项目。 
    深规划 
    “东城、西业、中文旅”的功能布局 
    在今年1月2日的西翼片区分区规划深化研讨会上,记者从公布的规划图上看到,西翼片区发展路径为联动突围,各个功能片区与城镇中心之间联动发展互为支撑。在城市建设、管理上形成三镇一盘棋的发展格局,采用多中心网络化结构模式。 
    在原有规划基础上,深化提炼出片区的功能空间布局:东城、西业、中文旅。东城:沿北江的金沙组团、官山城区、山根-沙头组团;西业:沿西江及珠二环的丹灶物流新城、西樵科技工业园、九江物流园等的产业带;中文旅:从丹灶仙湖度假区-康园(官山人家六期)-松塘村(官山人家五期)-官山人家(一至四期)-听音湖-听音广场(飞鸿馆、有为馆)-樵山文化中心-新三湖书院-西樵山-西樵山梦工厂-渔耕粤韵-九江吴家大院-南国酒镇-海心沙、海寿岛的南北文旅脉。 
    “用地布局呈环形趋势,形成了与道路结构、空间结构相匹配的8字结构,南北环形的中部形成绿心。”李耀茂介绍,两个环形串起丹灶物流新城(物流园+康园)、丹金城区(大金智地+丹灶城区+金沙城区)、九江物流园区、山南新城(山南片区+沙头科技产业园+沙头城区)、山南新城山南片区+沙头科技产业园+沙头城区),两个环的交汇点为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听音湖文旅集聚区+西樵官山城区(官山新旧城区)。 
    其中“佛山文旅街”与常规意义上的“街”是不同的概念,佛山文旅街不仅包括山上山下,还包括岭南特色的水乡,实际上是“一河两岸”景观。“佛山文旅街是南海西翼文旅资源最精华最集中的地方,经过前3年的谋篇布局和默默耕耘,现在已经有了雏形;如今坚定方向后,将启动一系列项目,埋头干活,在未来3年实现产业聚集和人气集聚的目标。”俞进表示,佛山文旅街将发挥集聚各方力量的作用,引领西翼南海聚力突围。 
    记者了解到,目前,主打金融产业的东部南海已经设立了金融街,集聚了数十家从事民间金融相关业务的机构,正向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迈出实质性步伐;主打现代制造的中部南海则建成了科技街,集聚了大学城、汽车城、生物医药基地等资源,配套滨水艺术长廊、工业设计馆等,有望成为中部城市升级的样板工程。此次,文旅街的规划也宣告了南海三大片区都有了各自的精品街区。 
    一字点睛 
    研讨会结束之前,主持人、佛科院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龙建刚给各位专家出了个题,要求用一个字表达对南海西翼片区分区规划的深化内容进行评价—— 
    活 
    袁奇峰(中山大学地理学科与规划学院博导、教授):分区规划设计体方案需要体现一个“活”字。整合交通、环境,激活区域资源,实现景区提升。 
    鸣 
    王世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我用三个同音字来阐述,分区规划设计方案展现了“名”山西樵山,逐步“明”确了发展定位,在未来的规划中该“鸣”则鸣,一鸣惊人。 
    脉 
    王富海(深圳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整个分区的规划方案要实现一个“脉”字。西部片区的发展需要注重挖掘文“脉”、聚集人“脉”和商“脉”,才能不断理清今后的发展“脉”络。 
    特 
    杨望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经济学博士):西部的分区规划方案彰显了一个“特”字,彰显本土文化特色。 
    微 
    武旭峰(广东旅游文化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片区的规划方案需要做到一个“微”字。当今旅游市场是个“微”时代,只有注重细微处,才能满足个性化的市场。 
    细论证 
    各方人士出谋划策深化蓝图 
    当日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企业商会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出谋划策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西部发展的规划蓝图。 
    文旅资源如何引领突围?研讨会上多位专家指出,文旅资源须与产业、城市综合规划,南海西翼也应考虑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王世福和中山大学地理学科与规划学院博导、教授袁奇峰都主张,南海西翼的规划应站在广佛同城的大格局下去思考。他们认为,广州已形成了“中心服务,周边生产、休闲”的发展大格局,南海西翼地处广佛西部,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准定位。 
    袁奇峰表示,目前南海西翼片区拥有全国首个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实验区、佛山唯一的国家5A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樵山自古以来便是理学名山,南海生态环境优越,休闲产品内容丰富。“分区规划要致力于整合交通、环境,激活区域资源,实现景区提升和延展。” 
    此次规划中列出了佛山东西向文旅脉(禅城、南海、高明三区)与南海南北向文旅脉(西樵、丹灶、九江三镇),西樵山正位于两脉交汇点上。袁奇峰指出,其实在广佛同城的发展轴线上,西樵山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生态资源同样有优势。“在发展的同时要保护好生态,控制得好一点,功莫大焉。同时,还要思考在桑基鱼塘上搞好服务业,做出‘一三叠加’的效应。” 
    “南海西翼文旅可以走得很远,但城市布局更应该得到重视。”王世福认为,南海西翼的文旅主旋律3年前就已明确,此次分区规划设计方案再次坚定发展定位,“西樵山‘捂’得太久了,该‘鸣’则鸣。” 
    深圳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王富海认为,要打破传统的规划模式,把文化旅游和城镇化归于“一条线”。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杨望成表示,这个规划抓住了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两大资源禀赋,选择与生态、文化相融性很高的产业来发展,“希望保留最后一片纯净的山水之地。” 
    广东蒙娜丽莎新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则向专家组进言:“西部的文旅规划可以更包容一些,将工业旅游纳入其中。那么对于丰富整个西部南海的文化旅游将带来一个非常好的预期:留住过夜客。”对这一提议,广东凯仕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潘成森也非常认同:“我们公司今年正在筹备建设一家国际医疗产业联盟博物馆,希望通过开展工业旅游的方式更好地融入西部片区发展的大格局中,从而实现企业品牌的再次提升。” 
    广东省人大代表关润淡则对规划的视野上升到佛山市的层面感到十分高兴。他说:“我是西樵人,是一名人大代表,向来都十分关注西樵山及其周边区域的发展。2011年我就牵头提交了《关于打造西樵山岭南旅游文化高地的议案》,被列为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的两项议案之一,现在看到片区的分区规划主动上升到全市的层面真的很开心。” 
    聚能量 
    带动西部南海加速突围 
    “广东文化看什么,不是看城区里面竖起的高楼大厦,而是看原生态的岭南文化。”在邓伟根看来,在文化南海的思路中,西部南海要率先用三五年时间,把岭南风格确定下来,再去发展文旅和与之兼容的产业,从而最终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愿景。 
    目前,西南海外部周边区域竞争态势激烈:南庄绿岛湖重启,高明西江新城加速建设,禅西新城逐渐集聚。而南海三大片区中,东部沥桂一体定位都市型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中部以一汽大众等大项目为龙头,在佛高区的辐射下产业国际化不断提升,都找到了各自的发展之路。 
    规划成为广佛文旅发展轴廊的西部南海,启动听音湖文旅RBD的打造,正是意在利用国家旅游产业集聚(实验)区这个国家级平台,形成一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中心,并以此带动整个西翼片区腾飞。“把平台的优势转化为产业集聚的优势,听音湖就是最佳着力点。”俞进说。 
    今日之听音湖,不仅将进行湖体构建,建设听音广场等地标建筑,还计划开发特色游览点,引入文化商业地产、高星级的酒店和高端旅游地产项目。人们在这里可以实现休闲、旅游和购物“一站式”体验。目标在未来3年内打造成“旅游+文化+产业”的集聚区和城市综合体,实现西部人气聚集和产业聚集的目标。 
    “我们会马上对西部南海做调研,尽快拿到一手数据再做投资决断。”高标准、高投入且统一规划的听音湖片区,也得到了投资商的关注。谈及片区的投资前景时,一名知名开发商说,之前其公司的目光主要放在桂城等中心城区,“从现状来看,南海政府在西部发展决心很大,如果数据显示有潜在市场还是很值得关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