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作用”与“副作用”是指事物的正面和负面作用。往往在医疗范围使用的词,而且最常见于药物。实际上,无论是中西医,也无论是指服药、饮食、运动等方面,都可以讲究治疗方案的正作用与副作用,来判断方案的好坏。
http://s2/bmiddle/6b1cf49cg9f1d53603951&690
先说药物,选择药物有一定的治疗目的,比方说头痛,吃止痛片。止痛是正作用。什么是副作用呢?如果止痛片除了止痛作用以外,还会引起其他的作用,就是副作用。如果这个止痛片解决头痛的同时,还能让人觉得心情愉快,精神压力减少,这也是一个副作用。但事实上副作用往往是指一些不良的负面反应。
http://s11/middle/6b1cf49cg9f1d53ac906a&690
医学上的副作用 Side
Effects;也称副反应,
系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
药物正作用是主要的.一种药物常有多方面的作用,既有治疗目的的作用也并存有非治疗目的的作用。
其实,“副作用”不单指医学上通常提到的“副反应”,也可以用到其他领域。
就“副作用”的意义来看,副作用是指随着主要作用而附带发生的不好的作用,可以指人或其他事物。
http://s13/middle/6b1cf49cg9f1d5463ae7c&690
西药多见药物包装或者说明书列出若干有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从令人困倦、嗜睡,到心悸、腹泻都有可能。每种药物还会写清楚那些人或者那些症状不适合服用。某些较严重的病种所服的西药甚至在治疗一脏时,直接破坏其他脏腑功能的案例,都有。可见,选择治疗方案须要谨慎。
http://s10/middle/6b1cf49cg9f1d54afee09&690
应该说一切事物都有正面和负面作用,在其多和少去判断事物的好坏。比方说,买吃的,包装不会列出本食品的副作用,但是我们也知道某些食物吃多了确实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反应。就说到生活当中最普通的“饮用水”,是生命所离不开的必备品,不喝是不行的,但玩命地喝水,一样能喝出毛病来。再说说最近引起各种议论的“食盐”,完全不吃能导致严重的肾脏问题,但吃多了亦能导致肾病。那是不是这些常见的饮食物都有副作用?
http://s3/middle/6b1cf49cg9f1d8ba47a42&690
身体做需要的治疗作用就是正治疗作用,而不利于身体的就是副作用,是指身体所不需要的一些作用。药物本身没有好坏,同样一个“很好的”抗过敏的药物,没有过敏的人吃就未必对他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关键是自身需不需要,对身体有利无利?药本身的价值在于用得对症,能起到疗效而已。
了解自身需要
起一个简单的例子:冬天的时候开暖气,取暖是正作用,寒冷的时节没有暖气比较难过,容易感冒或者因受寒而患其他的病变。
http://s1/middle/6b1cf49cg9f1d5e966cd0&690
冬天开暖气正合适。如果夏天炎热的时候不开空调,接着开暖气好不好?当然在夏天开暖气也会令人生病!反过来,夏天适当用空调能避免中暑,冬天接着制冷行吗?当然不行,冬天再开冷气会让人很容易生病的。
http://s11/middle/6b1cf49cg9f1d55b3598a&690
中药有没有副作用?
http://s11/middle/6b1cf49cg9f1d53f8be4a&690
我们习惯各种西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好像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
民间也流行“是药三分毒”一说。
中药却较少见到一排副作用的提示。那是不是中药就没有副作用呢?
中药讲究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气,也没有说其中一气是好的,其他是不好的。药有它的属性,人体有他内环境的需要。如果人体本属于寒凉,医生接着用清热祛火的药物,称为“雪地加霜”,没有见到疗效只能起到一系列的所谓的“副作用”。如果体质属于阴虚火旺,医生再接着用大热的药物,患者立刻会很难受的。药的寒热温凉没有好坏之分,副作用也没有一定不变之理。中药用得对症甚是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副作用,用得不对症只有副作用没有任何正作用。
http://s9/middle/6b1cf49cg9f1d730bd668&690
实际上不仅是这些食物和药物能讲究正作用和副作用。如果我们想想不同的运动,也会发现不同方式的运动的利弊。西方一般来说比较推崇像跑步、健身、游泳、舞蹈等运动,要求连续保持心律提高、呼吸加快、出汗的状态,目的为提高心肺功能、消耗体内热量并形成肌肉。运动时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血液循环较快、体温升高,可见在运动的状态下人体的阳气比较旺盛;而且长期如果不运动,人往往会反而觉得比较疲倦、四肢无力等。这就是“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个原则的来源。东方的传统练身方法与其不同,有太极拳、站桩和各种导引术等。相比之下,西方健身练的是形体,东方练身动的是气。
http://s11/middle/6b1cf49cg9f1d5557cd8a&690
“动则生阳”一个原则不是没有条件的。只要我们“动”时,所产生的阳气超出我们所耗掉的阳气,这种“动”就能生阳,有利于身体并提升精力。如果我们“动”时所耗掉的阳气比我们所产生的阳气多,我们最后会觉得比较疲倦。中医还有一个讲究就是“大汗亡阳”,津液过多的输出引起阳气与之俱出的现象,是应该避免的。这样来说,练身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应该注意提高生阳的正作用而避免耗阳的副作用,尽量避开大出汗、用大劲、时间过久的运动。这样就像选药一样,选择正作用大副作用少或无为佳。
http://s3/middle/6b1cf49cg9f1d550b88a2&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