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区底商,未来趋势会是什么样?

(2019-09-19 11:40:49)
标签:

上书房信息咨询

调查方法

市场调查

行业研究

分类: 行业研究

1、社区商铺还值不值得投资?


社区商铺还值不值得买?或者说哪一类的社区商铺值得买?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宏大的命题,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命题。很显然,简单的说YES或NO,都会有失偏颇。


投资者与其想法设法给自己一个值或不值的答案,倒不如面对投资物业时,在以下几点做到心中有数。


(1)买商铺是超长线投资,炒房的套路在这里注定行不通。


地产行业人士,都认为社区商铺体量是过剩的,尤其是新城区的社区商铺。


过剩就意味着社区商铺的成熟周期被大大拉长,有些城市已经交房了五六年的社区,仍有大面积的商铺空置,也就足以说明这点;还有一现实情况是,当下商铺的初始回报率率很低,仅有2%-3%左右。


也就是说,购房者想抱着投资住宅的思路,持有个五六年变现赚差价的套路,在现在社区商铺的投资上是完全行不通的,即使卖也是有价无市。


那么是不是就不值得投资了,显然不是。据小编那些朋友的测算,如果把投资回报期拉长,拉长至10年或者15年去看,那么社区商铺的仍是不错的投资选择。因为现在看,再偏、入住率再低的小区,10-15年后,也是一个十分成熟的居住小区。


所以,投资商铺时,购房者必须要有着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宽裕的资金规划,要确保未来几年内,不因为买铺资金的占用,导致自己其他方面的支出捉襟见肘。


(2)保持清醒,不被“主题特色商业”、“统一招商运营”等套路迷惑。


生意不好做的时候,就是卖家嗓门最大的时候;商铺不好卖的时候,就是开发商各种概念包装大行其道的时候。这几年,定位于主题特色商业、统一招商运营的社区商业是漫天飞。


不过投资者只需稍作分析就会发现这里面的逻辑漏洞。首先,社区商业的属性与主题特色商业本身就不搭调,落地的困难很大,现实中有太多失败的案例;其次,统一招商运营和散售商铺也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开始打着统一招商运营的旗号,最后却无力经营,导致购房者集体闹事的案例也是不胜枚举。


说白了,一边说要出售给你,一边说要打造主题商业街、统一招商运营,就是纯粹的耍流氓。


(3)也不要被任何“返租”、“租金抵月供”的销售政策给忽悠。


任何时候都是“买的没有卖的精”,抱着贪便宜的心态去投资商铺,可以肯定,你最后一定会是那个冤大头。


“带租约销售”、“售后返租”、“租金抵月供”等等,这些销售政策的创新是开发商为打消购房者的担忧(担心商铺租不出去和租不起价),而专门设计的。那些所谓返的租金,其实开发商在定价时,都早已经加到房价里面了的。对投资者来说,成为“冤大头”不说,还丧失了未来几年的出租权和经营权,真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所以,投资者在购买商铺时,面对此类“诱人”的销售政策,一定要淡定。


居民财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会直接反应在社区商铺的房租上,货币超发、通胀又会直接体现在资产价格上。所以,站在一个长周期里,社区商铺是一个很好的能分享社会增量财富的被动型投资工具。


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在有一个谨慎资金安排计划和能轻松识破开发商计量后,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挑选出好的商铺。而在小编看来,诀窍就在投资者对一些细节的把握上。


2、细节决定着商铺的租金收益和增值空间


无论开发商在当初吹嘘的有多好,商铺一旦被购买后,真正决定商铺租金水平和未来增长空间的,恰是那些买铺时不被注意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决定了你买的商铺是不是一个让众多商家争相租赁的“好商铺”。


有一位做地产评估的朋友,经常听他聊些工作见闻,久了,对商铺的价值要点也就略知一二了。比如他经常会遇到一些社区商铺,因细节缺陷,要么处于长期空置、要么在频繁的更换商家,这类商铺其实是很难估出高价格的。有一次,其评估某知名开发商项目的社区商铺,商铺已经交房了五六年,结果按照当时情况评估的价格还没有当初的售价高。


可见,细节性要素对商铺收益及增值空间的重要性。这些细节具体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铺是否在居民出行主动线上。


购房者买铺时,一般会听到置业顾问讲,小区有几个入口,商铺正好在出入口附近之类的话。但现实呢,却是另一幅场景,相比大家也有这种感触,那就是居住的小区的一些次入口,要么常年处于封闭状态、要么人烟罕至,那里的商铺也是要么长期空置、要么频繁更换商家,即使出租租金也很低。


所以,投资者买铺时,千万不要听置业顾问的一面之词,一定要现场走一下,结合公交站、地铁站、小区主入口的位置,模拟下未来的出行动线。看看商铺是否在居民出现的主动线上。


(2)弄清商铺门前道路类型,是人行干道,还是快车道。


有些商铺在销售时包装的极有迷惑性,宽广的大马路、宽阔的外摆区,进而给人一种车水马龙、人潮涌动的错觉。但现实中也是另一番景象,车流很大却基本不停车,因为道路是快车道。而又因是快车道或支路,居民很少从此处出行。所以,这一区域的商铺也基本成了摆设。


因此,面对这类商铺投资者一定要擦亮眼睛。


(3)商铺门前,有三样东西最挡财,长条绿化带、护栏、陡坡。


长条绿化带、护栏使得马路上行人无法直接进店,门前更是没法停车。这就导致了什么呢,不管做什么生意,都会失去很多客户。陡坡对更是限制了商铺的使用功能。


因此,面对带有这三样东西的商铺,投资者最好躲得远远的。


(4)商铺的隐形配套直接影响商铺使用价值。


这些隐形配套包含了化粪池和隔油池(容量大小)、电量负荷及天然气(通不通、接口位置)、烟道(有没有、是否合理)等。


现在很多项目的商铺,开发商出于成本的考虑,对这些配套做了阉割,比如几个商铺共用一个烟道、降低化粪池和隔油池的容量等,而这些动作无疑降低了商铺的使用价值。


而投资者对这些一般很少关注,到出租或自己做生意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曾见到过一个项目,社区商铺烟道设计不合理,餐饮类商家在做了一年多的生意后,实在无法忍受,出现大规模退租。个别还在坚持的商家,也是要求租金减半,更是拒缴物业费。


(5)关注商铺门宽、高等数据和物业对商铺改造的态度


现在随着家庭轿车的普及,汽配、汽修、汽车美容等业态在社区商业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然而现在很多新开发的项目,很多门面的尺寸是达不到这类业态的要求的;而出于商铺外立面美观度的考虑,一些开发商的物业则禁止商家对商铺门口的改造。


一个做招商的朋友,就遇到这类情况。很多看了商铺后很有意向,也出得起租金的汽服类商家,就是因为在门面改造上谈不拢,最后不了了之。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一旦摊上这类商铺,就只能低头认倒霉。


(6)带内街式社区商业就是个坑,能躲多远躲多远。


开发商出于利益需求,往往会把商业指标用满,而为了便于销售往往设计成开放式内街商业。从开发商的角度是再好不过,三面商铺临街,售价一下子就上来了。但实际运营情况如何呢?小编之前因工作关系,走访过一些此类型的社区商业,内街商业的经营真是惨不忍睹,大量门面长期空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