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固镇地区丧葬习俗

(2018-11-19 10:10:51)

固镇地区丧葬习俗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与这个民族有着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习俗有关。我们汉族人,春节不放鞭炮,总觉得像没有过节一样;中秋不吃月饼,也觉得十分无趣。在我们固镇地区,对待老人重葬轻养的风俗固然不对,但一旦家里有个老人去世了,砸锅卖铁也要把过世的老人风风光光的送下地。

一家老人不幸去世了,做孝子的总会及时给家族中的长辈或者本庄的老执报告,老执到位以后,给老人办理后事的工作就正是启动了。

老执到后第一件事,先是通知要用到的办事人员:一是“擎重”的,大都是庄邻每家每户要出一个男劳动力,最好是身强力壮的,用于体力劳动,特别是抬棺材下地;二是专门给人家办事的厨师。厨师根据家里亲朋多少,桌席要开多少(流水席多少桌,正桌多少桌,预留多少桌)开出菜单。老执呢,主要开始安排灵棚怎么搭,要借多少凳子、桌子。办事打杂人员一般分为这样几块:一是为厨师打下手的,摘菜的一般都是本家的妇女,烧锅的,挑水的,刷锅洗碗碟的用的都是愿意出力的男劳力;二是到湖里打坑的,都是专门挑出来的中壮年,不但要有力气还要有经验,特别是遇到阴雨天,这个活绝对不好做;三是专门写挽联和帐心的,亲属送来的花圈、被单、被面都要根据来祭奠的人和死者的关系写上挽联,没有文化底蕴是不行的。

家里的人,排好亲戚有哪些门,需要如何报丧。姥娘门,一定是儿子去报丧。大儿子要守在灵堂,二儿子就去报丧。报丧时要披麻戴孝,手拿哭丧棍(柳树枝砍成20多公分,用白纸糊一下)到舅舅家挨家挨户磕头报丧(姥娘门口无远近,一般要听亲舅舅的,需要磕哪几家)。其余亲戚,姑舅姨表,特别是出嫁的姑娘、姐姐等,可以安排其余人通知就可以了。

人刚死,要烧“断气纸”;至亲好友也要烧“首纸”,俗称“倒头纸”。

没有特俗情况,一般都是人死后的第三天出殡,俗称“平三”。如果遇到初一、十五或大的节日,就要请阴阳先生择定一个日子,那就有可能需要四天以上才能送殡。阴阳先生在看日子的时候,还要测定死者会不会“出殃(回殃)”。若死者“出殃(回殃)”,就要安排两个男子手拿铜锣或破铁锅、犁铧等敲打敲打,称之为“镇殃”。

灵棚搭好了以后,就可以把把死者的遗体移到灵棚里面。在死者的棺头,要放置油灯,阴水瓶,瓶上放上馒头、筷子,供桌(水果、点心、猪头、鱼等),老盆。刚刚买来的老盆盆底是没有洞眼的,由死者的儿女用锥子锥出洞眼来。每人只能锥一个。

娘家人来烧“倒头纸”的时候,孝子要远迎,迎到客厅(堂屋)的时候,老执会询问来的人辈分,来了多少人,安排手巾或孝帽,这叫“破孝”。死者的长辈什么都不需要,平辈的发孝帽(年龄小的戴在头上,年龄大的可以别在耳朵上),晚辈和女孩子一般是戴手巾。

送殡的前一天,亲朋邻里都要到灵棚前烧纸吊唁,重要的亲戚(娘家或女儿)要给死者备“盒子”(盒子上有祭祀用品)、扎纸器(过去是牛马,后来增加电器,现在是各种设备应有尽有)。

祭奠的正奠一般都安排在晚上。下午的时候,老执和家主一起排奠,就是确定祭奠的先后顺序。排奠总的原则是娘家人优先,老姥娘门,新姥娘门。同辈份的,长幼有别。祭奠时除孝子孝女孝侄孝孙等要陪奠磕头回礼外,还有一个人喊奠,喊到哪门亲戚,哪门才能上前祭拜。如果一个庄子有两门以上亲戚,基本上要喊到名字,没有的话一般是某某地方某某亲戚灵前有奠。另外还要从邻居中找两个晚辈“传奠”。帮祭奠人传递酒、筷子、馒头等物品。选晚辈传奠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姑爷上奠时,如果不“泪奠”(哭着磕头祭奠)的话,传奠的人,可以用双手按住他的头,不让他起来,直到他泪奠为止。正奠的最后一个程序就是孝子等人要磕头跪谢所有人,并向死者做最后的告别。

最后一天出殡前,还要把棺材移到路上,再次进行祭奠,这叫“路奠”。其实就是按照主奠的程序再来一遍。

墓地的选择也是很讲究的。一般后去世的,都是跟着长辈走。长辈选的坟地,都是经过风水先生看过的。死者去世的第二天,老执和家主就安排的打坑的,根据棺材的尺寸大小把墓穴打好。死者棺材到墓地的时候,打坑的人要除一些墓地的土壤,放在女婿扛的笆斗里。女婿为了让人少放一点土壤,一般都会提前给打坑人一点好处(香烟、糖果)。

出殡的时候,长子摔“老盆”(其实就是享受继承权,过去有没有继承法),长孙打纸幡,孝子在前面领棺到坟地,中途棺材是不能停留落地的。如果路途较远,中途需要停下的,孝子要回头跪下来,嘴里要不停的喊着亲人,以防灵魂落地。

葬后的晚上,家人要送烟火。第二天早上要去“圆坟”。从死者去世的那一天算起,7天为一期,一般都要烧头七纸、五七纸、百天纸和周年纸(烧五七的时候,有几个孝子要减去几天,一般都不是三十五天)。孝子要守孝三年,白天内(至少49天)不能剃头理发。遇到春节,也不贴春联。如果想贴,也只能贴白纸写的春联。

随着时代的变迁,习俗改变十分正常。比如守孝三年,根本没有办法做到。现在好多人采取的是用一个小小的“孝”字,刻成胸牌或肩章,保留三年以寄托哀思,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当然,万变不离其宗。大的程序不能变,汉族人祭奠方式也不能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