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活动(10)名校长论坛(3)山东魏桥实验中学齐行书校长
一、学校简介:魏桥实验中学占地281.5亩,建筑面积7696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规划科学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拥有省内一流的学生阅读室、教工书吧、理化生和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音美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大型体育馆、报告厅、校园电视台、机器人四驱车工作室等教学设施,建有高标准的餐厅、学生公寓、浴室、生物园等服务设施,配有400米操场,在校生5360人,在职教职工332人。
二、办学特色:学校于2004年9月16日投入使用,虽年轻得几乎没有历史,但以一颗赤诚的教育之心书写着自己的历史,营造着浓郁的管理文化氛围,沉淀着刚劲的气质与风骨。魏桥实验中学提出了“生态教育”的思想,确立了“扎根齐鲁文化沃土,汲取儒家思想精髓,实施生态教育,建设书香校园,争创齐鲁名校”的内涵发展思路。经过几年的发展,魏桥实验中学快速成长壮大。在绿色生态阅读、书香校园建设、教师队伍道德建设、学生素质优良化、生态课堂和以大课间为中心的阳光体育运动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成为学校鲜明的特色和亮点,并已形成学校文化积淀下来。魏桥实验中学现今已成为省内知名、全国有影响的学校。
三、问题提出:卢梭讲: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自然的即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条件。山东省魏桥实验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五千多名师生熟悉农村的一切,对事物的认识也是朴素的、自然的,从朴素的自然规律中学校认识到:高效课堂应当是从知识到方法都是科学的,学生有求知的欲望,能够主动学习的课堂。为此学校提出了“师法自然”的生态教育理念。
      
所谓生态教育,简单地说,就是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进行的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成不变的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学校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为本的生态模式。是着眼于学生终生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后劲,保持学生、教师、学校持续发展潜力的教育,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最优化运用、实现教育整体优质、高效的办学效益的一种教育。生态教育是关注生命发展的教育、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教育。
      
构建生态教育体系,使教育走上“遵循规律、健康发展”的良性发展之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生态教育的特征;个性化、和谐、开放、共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教育的六大特征;“建构环境和谐优美的校园、教师健康发展的家园、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是生态教育的主题。
四、生态高效课堂:魏桥实验中学坚持“生态教育”的理念,重点打造“生态高效课堂”,“激发兴趣、达成目标、养成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为核心,在长期的探究和实践中形成了“三段七环”(三阶段: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达标检测。七环节:激趣导入、目标认定、自主先学、合作探究、展示质疑、点拨升华、达标检测)的“生态高效课堂”基本教学模式。
 1、生态课堂是重点突破教学主阵地
      
生态课堂是学校提出的生态教育四个载体之一,其核心是学会学习,主动发展。生态课堂为师生发展而教,为师生发展而学,教学中教师要用智慧激发兴趣,以真情启迪人生。造就学生开放的思想、良好的习惯、创新的品质。生态课堂是从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态元素,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模式;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是学生成长的乐园。为此,学校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第一,生态课堂需要教师实现三个转变
      
首先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每位教师都应该学习和掌握,这是教师教学智慧的根源。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使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转变到以培养学生优良心理素质、优良自学能力、优良思维品质与实践能力并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性和追求精神上来,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潜在的可能性。理念转变了才会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生改变,进而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去。
     
 其次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依据课程改革的精神,生态课堂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由说教和给予转变为启迪与引领。教师的教要富有真情,以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从而实现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教师的教要引领学生处于自主发展的状态中,兴趣得以激发,习惯得到培养,潜能得到开发,天性得到尊重。新课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展示的场所,是学生凸显个性、唤醒天性、展现多彩自我的舞台,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空间。
      
最后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认识的转变。即落实课堂检测,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同时要明确,检测的形式不仅仅是书面测试,还可以采取作品展示、口述等形式,根据不同的内容,它还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检测形式多样化,学生就不会枯燥和厌烦,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就会增强。
     
齐校长说,“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认识,我们在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度,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
第二,构建魏桥实验学校“生态课堂基本教学模式”
     “生态课堂”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课堂的核心是:激发兴趣、达成目标、养成习惯,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沃土,是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情境,要展示学生的智慧和真情,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学校在长期的探究和实践中形成了“三段七环”的生态高效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三阶段即: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达标检测;七环节即:激趣导入、目标认定、自主先学、合作探究、展示质疑、点拨升华、达标检测。
       
学校在短时间内所取得的众多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各地10余万教育工作者到校观摩交流。同时,先后在学校举办了“全省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学教育课题研讨会”“全国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现场观摩研讨会”“全国随笔化作文教学研讨会”等众多全国会议,《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等众多媒体进行深入报道。
2、三段的具体要求为:
       
自主预习是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探究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展示分为:组内的“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即“兵教兵”“兵带兵”“官教兵”“兵教官”。
       
检测反馈是落实效益——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在考试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3、“七环节”的要求:
      
激趣导入。即根据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实际,课堂开始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但是,不论采取哪种导入形式,都应该在3分钟内引入正题;
      
目标认定。要突出目标的具体、恰当、科学,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自主先。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的关键,学校采取的是二人小组和6~8人大组相结合并且以二人小组为主体的模式;
      
展示质疑。一方面要让全班同学知道相互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在自学和讨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体解决。提出课堂上生成的不能独立解决的新的问题。对于基本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一定要做到步步清、人人清,这是促进课堂教学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点拨升华环节。即对于学生在学习或汇报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启发全班学生讨论解决。学生不会的教师再点拨。教师在点拨时一方面要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这一类知识最好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传授具体的知识更重要;
      
达标检测。主要是每堂课所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知识,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掌握,这是课程标准的底线。
五、提质增效  真正实现教育优质生态
      
课堂的核心是:激发兴趣、达成目标、养成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是学生作为主体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场所,是激发生命活力、凸显个性、唤醒天性、展现多彩自我的舞台。
      
在“生态教育”的教学管理中,学校仅仅抓住学生这一主体,避免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中心,不考虑学生基础知识和感受,一味讲授等严重的主体错位现象。学校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落实三个注重,即注重情感的作用,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注重良好习惯养成,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促进课堂由有效走向高效。具体如,开展教材研究为基础的集体备课,为课堂改革夯实根基;有效控制自习和作业,确保把时间还给学生;强化习惯养成教育,为改革保驾护航;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强化功能,将情感的交流,学生的感受,兴趣的激发,习惯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指标,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环境,引导教师走向生态高效课堂。
      
学校始终坚持“课堂如同自然环境,生态课堂需要建设和改造,但更需要保护和回归: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师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还给师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课堂是有机的,只要灌溉如涓涓清泉,让师生的主体性充分地、自由地、和谐地发展,山东省魏桥实验学校已然构建起一种新的教育情境,保持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且生动活泼的教育生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