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咏豆腐诗

(2010-08-31 17:37:45)
标签:

咏豆腐诗

杂谈

分类: 日有所思

豆腐,是我国的国粹。自古以来,咏叹豆腐的诗歌宛如一道风景优美的长廊,多少文人墨客借以豆腐的特别质地来表达他们的美好节操和高雅品格,达到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今摘四首请欣赏。

http://s2/bmiddle/4cddb1e244188d3cb72f1

白如纯玉,细若凝脂

咏 豆 腐 诗


 豆 腐   明·苏平


传得淮南术最佳,
皮肤退尽见精华。
旋转磨上流琼液,
煮月铛中滚雪花。
瓦罐浸来蟾①有影,
金刀剖破玉无瑕。
个中滋味谁得知,
多在僧家与道家。

 

     

      蜜 酒 歌①宋·苏东坡 

         
脯青苔,
炙青莆,
烂蒸鹅鸭乃匏壶,
煮豆作乳脂为酥②,
高烧油烛斟蜜酒。

    1东坡为作安州老人……所言皆蜜也。豆腐,面筋、牛乳之类,皆渍蜜食之,客多不能不箸之,2酥:豆腐

东坡极喜食豆腐。他在湖北黄州为官时,经常亲自做豆腐,并精心烹制,用味醇色美的豆腐菜招待亲朋好友

 清代胡济苍的诗词

 

“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
不但写了豆腐的软嫩味美,而且写出了豆腐的精神,由磨砺而出,方正清廉,不流于世俗,赞美其风格高尚

 

     汪曾祺的《豆腐》诗

 

  淮南治丹砂,偶然成豆腐。
  馨香异兰麝,色白如牛乳。
  迩来二千年,流传遍州府。
  南北滋味别,老嫩随点卤。
  肥鲜宜鱼肉,亦可和菜煮。
  陈婆重麻辣,蜂窝沸砂盐。
  食之好颜色,长幼融脏腑。
  遂令千万民,丰年腹可鼓。
  多谢种豆人,汗滴萁下土

这首豆腐诗堪与古来的任何一首豆腐诗比美,十八句五言,就把豆腐的源流、豆腐的特质、豆腐的功用,凝练而生动地描写出来了,尤其是结尾两句,更表达了诗人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人民的尊重。

 

http://s16/bmiddle/51ba5cf8h7aae9fa976ef&690 

 

http://s16/bmiddle/51ba5cf8h7aae9fa976ef&690 《豆腐》

 

如何让你相信

水的前身是火

我的前身

是蜜巧自在

浑圆如沧海

之一粟

千锤百炼

沥尽渣滓后

始懂得

方方正正的一生

才是极品

洁白

温柔的心才是

至善

 
http://s2/bmiddle/4cddb1e244188d3cb72f1

白如纯玉,细若凝脂

 

品《豆腐》  话比喻

《豆腐》一诗(原载《诗刊》,作者谢馨)将诗人自己一生的做人经验凝练地概括了出来,那就是:做人不要什么“蜜巧”、“浑圆”,而要“方方正正”。这一经验诗人是借用比喻手法来表现的。

诗中通过“浑圆”的黄豆经磨推、压榨而形成“洁白”的切出来“方方正正”的豆腐这一过程,来比喻人们由“蜜巧”、“自在”、“浑圆”而经过艰难时世“千锤百炼”,终于陶冶成了“至善”、“温柔”、“方正”的品格的过程。这一点很好地体现了喻体与本体要有相似之处的比喻原则,显得贴切,没有雕琢感。

诗常用比,这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上的一个突出特点。但要用得好,贵在新奇。本诗的比喻就很新奇——人们日常生活中也常用“豆腐”做比,然而往往带有贬意,含有“没有本事、缺少才能”等意味儿,而这首诗却一改人们贬豆腐之惯例,大赞豆腐,赞豆腐形成之不易(经过千锤百炼)、品格之“方正”、“洁白”,从而达到赞人品、教育人的目的。

象这样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做比,“花样翻新”,往往会收到格外新奇的效果。我们不妨再读一遍原诗,加以体味。

 

 

 

 

微尘纳须弥,
言精始识奇。
大皆因小聚,
义融千家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月下赏梅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