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刘远书在重庆永川萱花中学作学术报告
农民刘远书在重庆永川萱花中学作学术报告
——访萱花中学园丁刘远书
高二00八级四班苏璨
“声震宇宙,名传千古”这是他的理想与追求,追求的不在于拥有多少财产而在于对人类历史有多大的贡献。他就是刘远书先生,重庆永川人,农民,只接受了初中教育,却写下了科技论文:《为什么地球会自转,万有引力又是怎样生成的以及造成地震、火山等原因的一系列新解》,《关于“非典型”肺炎发病原因的起源探讨》,文有《寓言集》,诗有《擦腚集》,收藏考古有《藏砚集》。
他的科技论文《为什么》的发表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他认为地球自转是由于地心要保持5000度的高温,又是这样大的体积永恒发热,那它必然要进行自身生生不息的自然燃烧转换才能保证它永恒持久的运动,这种燃烧的过程就是地球吐故纳新的过程,海水则是纳新的原料(这就是百慕大三角洲形成洋流大涡漩的原因),吐故则是两极的磁力引力比赤道强,赤道的温度比两极高的缘故,因此,又有另一结论:吐故纳新的过程对地球的侵蚀,造成了为什么不同时期的人对地球形态做出不同的解释。
出于各种好奇我们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刘先生是怎样萌发这样的科学观念的呢?
刘先生说了这样一段经历:1988年4月,他住在云南元江县的彝族山区,一次在帮助农民畬山时,一团大火距离他二、三十米远的高空向他飞来从头顶呼啸而过,虽然只有一瞬间,竟使他满脸的眼泪、鼻涕、口水和全身大汗齐流。2002年某一天中午,央视节目播放的是当今一个外国著名科学家讲述人类将来怎样向地球核心进行探索设想时,有这样一句话吸引了他,说地心有5000度的高温,要有能耐这样高温的材料才能去开发,这种材料目前还没有。后来他想,铁在2000度时早已成了溶融物质,即使地心的构成是能够耐高温的矿物,在这样的高温中它也不会太硬,而且都会熔成液体。这样高的温度,它必须要随时吸收新的,巨大的发热物质源来供其燃烧,不然它就会熄灭。当初他偶遇的那团火球离他那么远都吸尽了周围的氧气而差点丧命。那么,地心有这么大的体积,这样高的温度,它的发热消耗能量将是多大?它带来冷热对流产生的吸力又该是多强?因此,他认为这强大的燃烧,裂变发热能产生的物理现象所形成“吸力荷
”的吸引力,就是促使地球自转的原因。
由于刘先生家庭贫穷
,有妻子,有女儿,刘先生在家务农(做了四个人的田土,喂有母猪,鸡等)爱人在成都打工,女儿就读于黑龙江鸡西大学攻读日语。在这样的困难条件下,刘先生没有放弃对学术的钻研,他一般在清晨1:00起床看书,到6:00他又要喂猪煮饭,再到田里干活。在种种困难的压迫下,刘先生多次因缺少营养而昏倒。刘先生记得最深的是那一次做活突然就失去了知觉昏倒在田沟里,好久后才醒过来。在看书学习中也几次昏倒扑在书桌上。他的妻子见他百般地苦,就多次劝他放弃对科学的钻研,他坚定地摇摇头,为此,妻子把自己的头发卖掉了来为他买药吃,他吃着药,眼泪却流在碗里一起吞,心不知被刀绞了几次,他毅然决定一定要有出息。
刘先生索然不知发表一篇科技论文是多么地艰辛,各地出版社都不敢发表他的《为什么》,倘若一旦发表就会给科学界带领很大的震惊,因此,没有任何刊物敢发表。刘先生曾看过《发现》这本杂志,并把论文寄到了《发现》编辑部,由于经历了那么多刊物都不敢发表他的作品,因此他愤怒地在稿件上写了:“我发现了《发现》,才找到《发现》。因此我把我用三年时间研究出来的发现,来寄给你们《发现》,如果你们《发现》,发现不了我这个发现,那么你们《发现》也 就妄自成了《发现》。因此,我期待着《发现》的发现,进而让世界所有的人都知道《发现》的发现”。由于他是写诗的,因此还在后面写了一幅对联:
在经过种种困难与挫折下,刘先生的论文终于在《发现》上发表了,并且还得了一等奖,受到科学界的赞扬。
刘先生去年到人们大会堂,以学者的身份参加了“2005年华商影响力100强”颁奖大会暨领袖风采报告会,被誉为“当今中国的哥白尼”。他的论文也被录入了《中国当代思想经典》(中国当代思想经典是全用黄金制成的)。他还说:“一个人活捉只是为了钱财,没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就不会对社会有多大的贡献。我也是一个爱贪取之人,但所贪是书中的知识,所取是前贤的智慧”。
一位对科学事业有重大贡献的人,一位不求功名厚禄的人,一位踏踏实实的校园园丁,一位“声震宇宙,名传千古”的奇人!——刘远书先生。
农民刘远书在萱花中学做学术报告

图片为萱花中学报道的全文
刘远书老师的不懈追求
“休看我小小穷民,却能识泱泱宇宙;
哪像他昏昏赃官,只会贪样样钱财。”
前一篇:我握毛笔的书写法
后一篇:与众诗友游彭州武显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