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秘色瓷中的刻花瓷

(2017-10-03 06:22:41)
标签:

历史

秘色瓷

收藏

刘远书

http://s8/mw690/001XAx3Gzy7eI8xNy9947&690

秘色瓷中的刻花

刘远书

     秘色瓷是晚唐五季到北宋初辽和其它地方小国宫廷中使用最高等级瓷。因为它是越国钱氏向各大强势国的贡瓷和高档贸易的经济交往以致成“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之,故为秘色瓷。”(北宋赵令畤《侯鲭录》)这种瓷由于色美质精,存世太少,它是整个唐代最好的瓷器之首。从北宋中期后至现在1000年来,人都不知这种瓷究竟像什么样子。所以,这种秘色瓷就真的成了被传说中的秘色了,以至于后人即使见了真正的秘色器也不知是秘色瓷了到了1987年春西安唐代法门寺地宫被打开,除了发现有文字记载的佛骨外,也同时发现了当时专门存放里面目录中记载的秘色瓷器,并在核对其数量时一件不差。从此这种被誉为神秘的秘色瓷得到了真正的验证。                      http://s8/mw690/001XAx3Gzy7eI517Zsj07&690

(见图1法门寺地宫出土花口盘

http://s13/mw690/001XAx3Gzy7eI5fexha8c&690

http://s6/mw690/001XAx3Gzy7eI5m5sih75&690

(这是2016年成都郫县古城遗址北宋蜀王府邸出土的秘色瓷瓷片

     201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慈溪市上林湖后司岙窑址,找到了这种瓷的所产地,通过考古发掘,发现了这种秘色瓷与众不同的装烧工艺。因为这种瓷是贡瓷,代表着当时整个时代的最高工艺,甚至从其政治历史背景和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往来来看,还涉及到当时越国的存亡,所以他们在制作这些瓷器时就不惜一切工本,以至于烧制一个规整完好的瓷器出来,要用大它所烧原物几倍的瓷器匣钵来装烧,而且烧时为了在冷却的过程中不让它见光参风漏气而形成强还原气氛,竟然还要用釉来事先将装烧它的匣钵封口,这样烧好后必须要将匣钵砸烂才能把里面所烧的东西取出来,因此烧制一个成品出来要浪费所需它几个成本的料,这种巨大浪费的工艺“民窑”是承受不起的。即使有这种承受力资本的“大款民窑”,他们也不知道这种“九州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绝密釉色的烧制方法。我认为:这种高成本和特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秘不示人的秘密绝烧工艺,才是为什么叫“秘色瓷”的真正原因。

   秘色瓷已经有很多其它权威资料报道得比较详细了。我今再阐述越窑中比秘色瓷更高级的瓷器:秘色刻花瓷。

素色的秘色瓷是晚唐五季的最高工艺瓷,到了北宋早期,秘色瓷中又出现了比原来单色秘色瓷的更高工艺:在素色的秘色瓷上再加刻花。这种秘色刻花瓷,由于上面有精细的工艺,它比单一色的秘色瓷更漂亮,美观,工艺制作更难。这些器形,从各大博物馆和窑址遗存的实物看:有莲花碗、碟、罂、盒等。

http://s7/mw690/001XAx3Gzy7eI5uujVYa6&690

(这是五代秘色瓷1956年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发现的莲花碗。现为浙江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http://s1/mw690/001XAx3Gzy7eI5x0iYg50&690

(这是1966年杭州钱瓘墓出土的五代越窑青釉浅浮雕双龙纹罂。)

http://s9/mw690/001XAx3Gzy7eI5yBANOf8&690

(这是故宫博物院藏刻花牡丹纹盒。)

http://s9/mw690/001XAx3Gzy7eMYNFu4gc8&690
http://s4/mw690/001XAx3Gzy7eMYPeJZ9c3&690

这是成都郫县古城遗址出土的越窑秘色瓷刻花瓷片。

本文要介绍的也都是北宋蜀王府邸遗址出土的秘色瓷器碎片。见图:

http://s9/mw690/001XAx3Gzy7eI75aKDK78&690
秘色瓷水藻纹

http://s8/mw690/001XAx3Gzy7eI6QJor507&690

秘色瓷水藻纹瓷片背面

http://s3/mw690/001XAx3Gzy7eI6RBTIm02&690秘色瓷牡丹纹瓷片

http://s11/mw690/001XAx3Gzy7eI6Shw385a&690

秘色瓷牡丹纹瓷片背面(器底的圆形胎红,证明是用密封匣钵里的垫饼所烧)

http://s4/mw690/001XAx3Gzy7eI6UbtqH53&690

秘色瓷刻花所显的千峰翠色。

http://s6/mw690/001XAx3Gzy7eI6USKKV25&690

上图秘色瓷刻花所显的千峰翠色的背面,就与唐晚期没有刻花的素色秘色瓷一样,但仍可见其器底制作的规整。

http://s16/mw690/001XAx3Gzy7eI6Vqelh5f&690

秘色瓷交叉梳篦的水波纹瓷片。从断面看,可见其胎质的精细、匀净。

http://s4/mw690/001XAx3Gzy7eI6VWtPR03&690

秘色瓷交叉梳篦水波纹瓷片的背面器底,规整的圈足内用垫圈支烧,从背面的刻痕看,可证明是双面刻花。

http://s5/mw690/001XAx3Gzy7eI6XRkWMd4&690

牡丹纹瓷片的叶

http://s10/mw690/001XAx3Gzy7eI76YYcNa9&690

牡丹纹瓷片叶的内面没有施釉,说明它是罂、罐、瓶一类小口器物的瓷片,里面才不会施釉。

http://s5/mw690/001XAx3Gzy7eI78HOXG84&690

http://s1/mw690/001XAx3Gzy7eI79tw4040&690

这些都是成都古城遗址出土蜀王府邸北宋早期秘色瓷刻花瓷片的汇集。在这些秘色瓷片的汇集中,由于在烧制时强还原焰的变化差异,同是一件秘色瓷,其色泽也有深浅的差异变化,甚至在同一瓷片中,刻处与未刻处的釉色、碗口与碗腹的釉色,上下不同位置的釉色都有差异。所以我们要在总体尊重事实的前提下辩证地看问题,不能一执成说,硬肯定秘色瓷是什么色。这样就会有失偏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