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化过程
(2011-09-26 15:22:52)
标签:
学前儿童社会化教育 |
分类: 教育论文 |
社会上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主要是长好身体,多学知识,其它的都无关紧要。不可否认,身体跟知识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家长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孩子的社会化发展。
到底什么是社会化呢?社会化就是孩子通过个人和社会的交互作用,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最初行为的方式,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能力的过程。在社会化的历程中,孩子由最初的生物个体经由社会环境中与人、事、物的互动,逐渐学习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并进而与他人的交往关系中学习如何接人待物、遵守规则、关爱他人等合乎社会规范的一切态度、观念与行为。
孩子社会化大致包括五个方面:①基本生活技能教育。使孩子掌握吃饭、穿衣、语言表达等人类最初行为方式。②促使自我观念发展。使孩子能分清自我与他人、男女性别差异、并促使孩子自尊的发展。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孩子逐渐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调整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关系。④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从适应幼儿园行为规范做起,逐渐使孩子适应社会规范,具备社会公德。⑤培养社会角色。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扮演适当的性别角色、游戏角色、学校角色、社会角色等。孩子正是通过一连串角色的培养和认定,使自我心理内容客观化,自我行为表现与社会规范渐趋一致。
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通过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与交往,孩子们不断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周围的环境,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逐渐获得正确的交往策略,养成良好人格、促使自身社会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