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歌作家刘畅谈儿歌创作

(2011-07-05 16:52:49)
标签:

文学

创作

文化

分类: 儿童文学

    今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一篇关于作家刘畅谈儿歌创作的文章,读来感觉挺深刻。以前也从没有听过这位作家,但从他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他对孩子生活世界观察的细微与动情。现转来以飨对儿童文学创作有兴趣的同仁。

    一、作者简介

   刘畅,本名刘永泉,河北省保定市人。84年由作曲改行写儿歌(童诗)。其它简介网上都有。

    二、我教大家写儿歌

  同学们,大家都朗诵过儿歌吧?你们都喜欢写儿歌吗?很多人都说喜欢,但不知从何下手。今天,我就给同学们讲讲怎样写儿歌。

  (一)你熟悉的人和事

  不论哪种文学形式,在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都要尽量从你最熟悉的人和事写起。就因为你熟悉、了解这些人和事,表达起来就很顺手、很轻松,就有轻车熟路的感觉。比如我的《小鸭子》:小鸭子,一身黄,扭搭扭搭到池塘。唱着歌儿水中游,脚丫就像两只浆。和《晨练》:晨风吹,霞满天,大家来到小花园。奶奶舞扇扭秧歌,爷爷学打太极拳。弯弯腰,踢踢腿,我也起早去锻炼。《小鸭子》和《晨练》大家都见过或经历过吧?由于对它的生活习性很熟悉,或有过此类的生活经历,写起来就显得得心应手。

  (二)勤观察、常练笔

  有些同学认为,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所谓观察,用眼睛看只是观察的一种最常见的形式,除此之外,还包括用鼻子闻、用耳朵听或亲手去摸。比如:植物的枝干和叶子的形状或颜色,动物的叫声、特征和生活习性,;花草花瓣的形状和香味等,都属于观察范围之内。除了观察,还要经常地写一些习作。如我在《山楂》中写道:黄叶飘,秋风凉,树上叶子都掉光。山楂穿着小红袄,坐在枝头晒太阳。城里客人来接它,不用轿抬用竹筐。到了城里进超市,坐在高级的货架上。还有《一唱唱到大天明》:小池塘,水清清,月亮姐姐挂圆灯。荷叶圆圆搭戏台,莲蓬举着麦克风。青蛙要开演唱会,邀请鱼儿当观众。咕咕呱,咕咕呱,一唱唱到大天明。我只是把通过观察得来的素材简单的加以整理,捋顺了前后的次序,并适当的作了一些韵律上的调整,一首节奏欢快、构思精巧,形象生动、押运上口的儿歌就写好了。

  (三)选题和立意

  有了选题和素材,怎么去表现呢?那就要看你想要反映什么样的思想内容了。我曾经写过三十多首反映月亮的儿歌,每一首都有不同的地方。比如说这首:月亮娃娃爱洗澡,见到池塘往里跳;溅起串串小水点,变成星星满天笑。这是一首调皮的月亮。又如:月亮娃娃脸皮薄,走路最怕别人瞧,扯片白云当纱巾,蒙在头上偷着笑。这是一首害羞的月亮;还有:月牙像位老公公,弯着腰儿把地耕;翻了一遍又一遍,长出满天小星星。这是一首勤劳的月亮……

  虽说都是同一个月亮,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采撷到的素材也不一样。只要经常细心的去观察,不断地练笔写习作,成功就离你不会太远了 
     三、
怎样写好儿歌    
  有些同学出于对某些作品的喜欢,也开始模仿着写一些习作,梦想着长大以后,也能成为受人尊敬的大作家、大诗人。他们虽然掌握了一些写作的技巧,但对写作以外的东西却一无所知。一首只有几行的诗歌都是如此,又何况是寓言、童话和小说呢?不论写哪一类体裁的文章,都离不开对生活的热爱。今天,我就谈谈写作以外的“功夫”。

  (一)学会观察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要细心的去观察。比如说动物,从它的模样、姿态;形状、颜色;声音和味道等或生活习惯,都是我们应该观察的对象。就拿这首《这样才能画得好》儿歌来说吧。小燕燕,手儿巧,画的动物真不少。兔子背着短尾巴,公鸡顶着小红帽;大象甩着长鼻子,孔雀乐得跳舞蹈。画了鸭子扁扁嘴,又画山羊胡子翘。细心观察经常练,这样才能画的好。这是说的是各种动物的特点。然而,《小雨点画画》说得却是颜色。小雨点,沙沙沙,来到菜园学画画。红的画个西红柿,黄的画片油菜花;紫的画个大茄子,绿的画条嫩黄瓜。萝卜害羞不让画,悄悄钻到地底下。不管是形状还是颜色,都离不开观察。

  (二)组织材料

  只会观察是不够的。怎样把现有的材料有机的组织在一起,使之成为一首有血有肉的、能反映一定的客观思想、表达一定的情感的好的诗歌呢?组织材料也很关键。就拿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乡愁》来说吧。“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如果把其中“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和“浅浅的海峡”的前后次序做个颠倒,《乡愁》不但不会有这样的效果,它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就完全不同了。就是因为作者把时间由“小时候”到“现在”做了有机的排列,才使得这首小诗把台湾同胞思乡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想象和联想

  记得哪位名人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象力就发明不了微积分。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诗歌《老鼠的梦想》就是利用了大胆的想象和联想的手法来创作的。小老鼠有个很大的梦想/一心要改变猫的模样/把猫头做成新鲜的汉堡/把猫眼捏成甜甜的奶糖/把猫爪烤得又酥又脆/把猫尾熏成香喷喷的肉肠……/清晨起床,有猫为它梳妆/中午吃饭,有猫为它煲汤/傍晚洗澡,有猫为它搓背/夜里睡觉,有猫为它铺床……/--尽管有猫当它的侍卫/可不知为啥,老鼠的心里仍有/那么一点点紧张。作者利用了老鼠怕猫的这一弱点来进行夸大的构思创作,不但把本来见到就怕的猫做成新鲜的汉堡,捏成甜甜的奶糖;还要把它锋利的爪子烤得又酥又脆,把尾把薰成香喷喷的肉肠……这里的“做”、“捏”、“烤”和“薰”四个动词用得恰到好处。接着,作者的笔锋一转,又安排猫,为他的主人“梳妆”、“煲汤”、“搓背”和“铺床”,把老鼠的梦想描写得淋漓尽致,若不是靠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恐怕写不出此类的效果。又如《夏天的童话树》夏天的童话树/很高,很高/上面结满了/冰棒、雪糕/白云从树间飘过/变成簇簇棉花糖/雨点从枝头滴落/变成颗颗紫葡萄/啊,彩云/在树上挂起七彩的秋千/荡出儿时的歌/荡出童年的笑。作者利用形象地比喻是把天空中的白云和从大树上的枝条中穿过的雨滴比看成儿时最喜欢的棉花糖、冰棒和雪糕才使得这首小诗的童趣盎然。如果不是靠离奇的想象和联想,怎能写出这样的诗歌来呢。

  (四)热加工和冷处理

  在人的创作热情高涨、写作欲望冲动的时候,思想也非常活跃。这时候写出来的作品往往有很多闪光的东西。但是,有些是经不起推敲的。这个过程叫做“热加工”。要写出引人向上、催人奋进的好作品,只有热加工是不行的。还要等你冷静下来,经过你对其作品的反复的思考、推敲、修改,才能使作品更趋于完美。就拿这首《小问号》来说吧:“小问号,真烦恼,许多问题不知道,瞪眼睛,伸脖子,眼看眼泪就往下掉。”如果把伸着脖改成“弯着脖”,形状不更像问号了吗?若把眼看眼泪就往下掉改成“急得眼泪往下掉”是不是会更形象、更生动一些呢?如;小问号,真烦恼,许多问题不知道,气得他呀脖子弯,急得眼泪往下掉。还有这首《捏泥巴》“捏泥巴,捏泥巴,捏了一个胖娃娃。咱俩一起照相吧,一人一个黑嘴巴。”这是不是显得太真实了?这里写的是一个孩子捏泥巴的过程和结果,对原始的素材没做丝毫加工。所以,孩子开心的表情没有充分表现出来。“星期日,回到家,和块泥巴捏娃娃。明天我去幼儿园,留下娃娃陪妈妈。”如果这么一修改,贪玩儿的孩子就变成了一个很孝顺的孩子。疼爱妈妈的心情,表现的恰到好处了。“娃娃”也从此有了生命。

  (五)学会修改

  要想写出一篇好的、耐人寻味的作品,只知道多读多写是不够的。一篇习作写完之后,不要急于去发表。除了要冷静下来,反复的修改,还要和一些优秀的诗歌进行比较,看看那些句子写得比较好,那些句子稍微差一些。往往在反复的修改中,才能做到尽善尽美。如这首《给太阳公公画胡须》:给太阳公公画胡须,一根一条又一缕。痒得他呀打喷嚏,天上下起了毛毛雨。我看了之后,稍加修改童趣就浓了起来“我给太阳画胡须,金线用的多又密,一丝丝,一缕缕,痒的太阳打喷嚏。”还有这首《小猫抓鱼》:小花猫,真淘气,爪子伸进鱼缸里,小鱼吹了个大泡泡,噗--啪--吓了小猫一大跳。这样写韵味稍差了一些,而且不押韵。“小花猫,淘气包,守着鱼缸(蹲在河边)把鱼捞,鱼儿吹个大泡泡,啪--  吓得小猫一大跳。”若是这么一改呢?是不是感觉好多了。再看这首《捉影子》:太阳公公微微笑,我和影子嬉嬉闹。左踩右踩踩不到,一不小心摔一跤。这里的“摔一跤”不如“摔了一个屁股蹲。特别是作为最后一句,没有把孩子们的童真表现出来。我觉得,要是把我和影子嬉嬉闹改成:“影子和我开玩笑”呢?太阳公公微微笑,我和影子藏猫猫;我呀躲在阴凉里,看你影子去哪儿找?这样,孩子幼小的童心就表现出来了。所以,我希望大家要学会反复修改。“语不惊人是不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要肯在修改上狠下功夫,那么,你得作品就离发表不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