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9期】16G101、11G101、15G310的几个问题

(2016-11-20 22:37:59)
标签:

16g101

11g101

15g310

构造

分类: 学习微记

本期主要学习最新批准实施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6G101-1与上版11G101-1相比有所变化的几个小问题。另外,由于2015年批准实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图集15G310-1~2中也涉及到相关问题,因此一并进行比较、学习。

 

1  钢筋锚固长度

11G101仅给出了基本锚固长度查询表,要根据修正系数再自己计算锚固长度,但修正系数中未按照《混规》列出实际配筋面积大于设计计算面积这一有利因素,一方面因为这项太难考虑了,设计时谁会给出实际配筋面积与设计计算面积之比值呢?锚固长度都是现场施工时根据图集确定,要与设计挂钩会导致事倍功半,反正是有利因素,不考虑偏安全就是了。另一方面因为这一因素在抗震设计和直接承受动载时是不能考虑的,可以考虑的楼板、次梁这些抗震设防要求的构件相对不多。此外,实配面积大于设计面积本身就有浪费,通过折减锚固长度节省钢筋还不如控制实配面积呢。

 

对于锚固长度修正系数的影响因素,值得注意:

1)对于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11G101表述为保护层厚度为3d5d时,修正0.80.7,中间时插值,那小于3d或者大于5d呢?规范条文说明中的表述为当保护层厚度大于3d时,可乘修正系数0.8,当大于5d时,可乘修正系数0.7,可理解为小于3d不修正,大于5d均取0.7

2)还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特殊影响因素,即钢筋末端采用弯钩或机械锚固时,含弯钩或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可取基本锚固长度的60%11G101根据规范还规定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可多项连乘,但不应小于0.6。这可以解释为由于加了弯钩或机械锚固已经折减为0.6倍,所以就不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所以直接采用0.6lablabE)。但问题是影响因素中包含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如果仅为有利因素当然不能再考虑,但如果不利因素占主导或剩余均为不利因素时则不够准确,当然直接采用0.6lablabE)更便于设计、施工。

 

16G101为了施工人员使用方便,在基本锚固长度查询表的基础上,还给出了锚固长度查询表,但也只能考虑带肋钢筋直径是否大于25这单一因素,其他几项仍需额外计算。另外,规定多项修正系数可连乘计算,但没有规定不应小于0.6,这是因为,不考虑实配面积大于设计面积时,最不利情况也仅为0.7,不可能到0.6,所以11G101-1的规定多余。

http://s11/mw690/001XA0rezy76zwPbksqca&690

15G31011G101-1基本一致,但对于预制剪力墙连接构造中钢筋末端采用弯钩或为U形封闭端时,相关搭接长度中均采用laEla),并规定不应计入“锚固区保护层厚度”和“实际配筋面积大于设计计算面积”这两项有利影响因素。也就是说在考虑钢筋末端构造的有利影响时,仍需考虑其他不利影响,这比直接采用labElab)更合理。

 

 

2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构造

11G101中表述为“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16G101改为“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构造”,更准确、简洁。

 

对端部有暗柱时的水平分布钢筋端部做法,16G101修改为水平分布钢筋紧贴暗柱外侧角部纵向钢筋内侧弯折10d,更有利于水平分布钢筋在暗柱内的锚固,可防止暗柱破坏严重时水平分布钢筋端部蹦出。但需注意,对于水平分布钢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构造做法,仍是水平分布钢筋伸至最外侧再弯折并设135°弯钩,这是因为其需要代替箍筋。

http://s7/bmiddle/001XA0rezy76zwSHxX096&690

对构造边缘构件,16G101新增了两种构造边缘暗柱、一种构造边缘转角墙、两种构造边缘翼墙构造,其原则用于非底部加强部位,当水平分布钢筋符合构造边缘构件箍筋直径及位置要求时,可代替箍筋,即仅采用水平分布钢筋及拉筋就可以满足构造边缘构件横向钢筋要求。事实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6.4.5-2暗指了非底部加强部位构造边缘构件可采用拉筋,转角处宜采用箍筋。这次16G101给出了相应的构造,对于暗柱和翼墙,一种与水平分布钢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构造做法相同,另一种是在在暗柱区域采用U形筋,然后与水平分布钢筋在边缘构件外搭接;对于转角墙,外侧水平筋连续,内侧为弯钩形式。这种构造便于施工,15G310已经先于16G101,规定了这种构造,但需注意,装配式剪力墙连接中为了减少现浇部分,难以做到在边缘构件外搭接,因此15G310中的搭接区域或在边缘构件内或包含了部分边缘构件,且规定这种构造时不能完全代替边缘构件箍筋,仅能计入体积配箍率的50%

http://s5/mw690/001XA0rezy76zwUxpRi84&690


3  剪力墙竖向钢筋构造

对绑扎搭接,11G101要求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搭接接头起始长度不小于500,竖向分布钢筋搭接接头起始长度不小于015G310与其一致。但16G101取消了这两个规定,即起始长度均等于0,这是因为规范并没有对此有规定,只要满足1.3倍搭接长度范围内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就可以满足连接要求,同时采用新的构造可以减小下层剪力墙的预留插筋长度,方便施工。

 


16G101新增了一级剪力墙施工缝处抗剪用钢筋连接构造,这些附加竖向插筋伸入上、下层剪力墙长度均不小于laE,这是根据《混规》第11.7.6条和《高规》第7.2.12条规定的,《高规》条文中规定施工缝处的抗剪用钢筋包括竖向分布筋、边缘构件中的竖向钢筋(不包括两侧翼墙)以及在墙体中有足够锚固长度的附加竖向插筋。15G310已有相关构造,但不同的是,接缝界面构造不同,16G101现浇剪力墙施工缝为新老混凝土叠合面,15G310预制剪力墙接缝则为20厚灌浆料,15G310中的附加插筋下端埋于下层墙体中,上端采用金属波纹管浆锚,最大的区别是15G310附加插筋伸入上、下墙体的长度为不小于15d,这与16G101规定的laE相差较大。规范所采用的水平接缝抗剪计算公式基于剪切-摩擦理论,虽然表现为界面抗剪,但钢筋主要受拉,当滑移较大且界面处混凝土破坏时抗剪钢筋可能发生屈服,已有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构造中仍应按钢筋受拉屈服考虑其锚固长度,16G101的构造更合理。美国ACI 318明确规定,穿过抗剪界面的钢筋应在界面两侧可靠锚固以使能够屈服。

 http://s14/mw690/001XA0rezy76zwZUkmVad&690

http://s8/mw690/001XA0rezy76zx0er7V87&690

4  剪力墙洞口补强钢筋构造

剪力墙圆形洞口直径大于300但不大于800时的补强钢筋构造,11G101中的构造相对复杂,补强钢筋分为六组,斜向布置,这对于非直线形墙体来说,施工较复杂。16G101作了修改,采用横平竖直+环形钢筋的构造,与洞口直径大于800时的补强原则一致。

http://s11/bmiddle/001XA0rezy76zx1ilqaca&690


5  端支座非框架梁下部纵筋构造

11G101中规定下部纵筋伸入支座12d,这样存在一个问题,即支座宽度有可能无法满足12d,若按12d控制支座宽度难免产生浪费。16G101解决了这一问题,规定当支座宽度不满足12d要求时,下部纵筋伸至支座对边弯折。需注意,与11G101不同,16G101中下部纵筋伸入支座的长度不再是固定的12d,而是与钢筋类型有关,带肋钢筋取12d,光圆钢筋则取15d,相应的采用弯钩构造时,含弯弧直段长度修正为0.6倍的12d15d,约为7.5d9d。这里的12d15d应该是参考简支梁支座钢筋的锚固长度确定的。《简支梁支座钢筋的锚固长度》(作者:徐有邻、何成杰)通过试验结果建议了简支梁支座钢筋锚固长度。文中认为通长支座负筋剪力很大,易出现斜裂缝,由于斜弯作用使钢筋应力大大增加,当斜裂缝出现在支座边缘时,对锚固很不利。文中建议的结果是螺纹钢筋不小于10d,月牙钢筋不小于12d,光面钢筋不小于15d,我国目前热轧带肋钢筋一般均为月牙肋的,故图集可能直接参考了此结果。

http://s15/mw690/001XA0rezy76zx561b06e&690



6  无支承板端部封边构造

16G101简化了11G101的构造,弯折后不再设135°弯钩,可满足构造要求。

http://s16/mw690/001XA0rezy76zx6R9n10f&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