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亲子鱼儿讲故事山婆婆 |
分类: 桐宝成长记 |
有很多时候,我们有各种借口不能陪伴孩子,因为工作忙,因为有做不完的家务,因为有各种应酬……总感觉我们已经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了,因为我们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衣服,提供最好的食物,提供最好的玩具,对于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可是这样,孩子就真的得到爱了吗?因为有了桐宝,在与其他妈妈相处交流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去收集和学习已经养育出优秀孩子的妈妈们的育儿知识和经验。
办公室的林姐,很用心地教导她的儿子,现在儿子已经是双十中学(市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其他的教子经验在这里不再累述,而唯一要提及的是她从小就给儿子讲各种各样的故事,她说: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不仅孩子学到了知识,大人也能借助书籍对以前知识进行温习和回顾,经常能产生新的感悟。她在儿子子每一个成长阶段都会精心挑选一些书跟儿子共同阅读,读后还能相互交流感想,十几年下来,她家里的书真可以用“堆积如山”来形容,也难怪她儿子现在能在市重点高中的实验班上学了。
从最初坚持选择产妇和婴儿不分离管理的医院,到顶住各方压力坚持母乳喂养,到现在再忙再累也坚持亲自给桐宝洗澡,陪桐宝睡觉,我唯一的想法,就是给桐宝最直接的爱,不借助他人的力量,不借助其他辅助器材。单纯的认为,我能够给予她的是我实实在在的“全心爱”,
《小巫教你讲故事》里提到曾经一个妇人带着她九岁的神童儿子去见爱因斯坦,请教他怎样能够让他的儿子在数学方面更上一层楼,爱因斯坦说:“如果你想让孩子聪明,就给他讲故事,如果你想让孩子智慧,就给他讲更多的故事。”讲故事这一对于很多人来说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情,却能够得到大师这么高的评价。我想既然远古时代的祖先们,他们没有文字,没有图画,就靠着简单的口口相传,靠着讲故事让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得以延续,我们为什么不继续弘扬呢?既然讲故事随便一个人都会,为什么我们不能去做,并且持之以恒呢?
讲故事的传统来源于口述史。在原始社会,人们是通过故事——包括纪实故事、神话故事、史诗等等——来保存资料和传递经验的。人类文字出现之前,历史是靠讲述来记录的,教育也是通过讲故事来施行的。讲故事的人通过讲述,将故事变成人类生活的经验,听故事的人由此得到了启示。这也便是故事的教育意义。哲学家萨特说过:“人类一直是一个说故事者,他总是活在自身与他人的故事中。他也总是透过这些故事来看一切的事物,并且以好像在不断地重新述说这些故事的方式生活下去。可以说,故事创造一种世界观,一种人生价值。”
现在各种录音机、MP3、影碟机、手机、讲故事娃娃等电子产品充斥着社会,给忙碌的父母们很多的便利,通过这些电子产品也能够给孩子讲故事,可同时孩子们的眼睛和耳朵也不同程度受到了损伤。其实给予孩子直接爱的方式很多,而讲故事也只是其中最简单,最便捷的一个方式,通过我们的嘴巴,随时随地就能开始。饭后洗碗擦桌子,打扫地板,桐宝总喜欢来“帮忙”,可一会儿不是把勺子碰掉了地上,就是把水洒了一地,这个时候我就会给她讲故事,简单的故事,一般都是我不用脑子想就随口说出的那种,比如《龟兔赛跑》,《小兔子乖乖》《狼来了》等;给桐洗澡,是继睡前故事之后我与桐宝独享的私密时间,我就跟着桐宝一起编故事:
我:桐,今天去哪里玩了?
桐:去超市了。(她经常都是这么说的,至于什么时候是真去了,什么时候是她编的,我也就不追究了)
我:超市里有什么好玩的?
桐:跳舞。(可能有那么几次,公婆他们带去SM玩了,那边有很多活动,桐对这记忆犹新吧,其实也未必每次去超市都有跳舞,可桐经常这么回答我。)
我:不是有去玩沙子么?(刚回到家,婆婆就把桐的行踪告诉我一遍了。)
桐:嗯,没带铲子,用手了。(桐反应一直都挺快的!)
我:桐挺聪明呀,手能抓沙子么?
桐:能,这样!(说着就在澡盆里像铲沙子一样铲着水),都掉了……
然后她就自顾铲着水笑。
……
像这样的编故事,我和桐都乐此不疲,让整个洗澡过程都特别开心。
小巫说讲故事的一种方式是可以跟孩子互动,一起编故事。晚上就第一次尝试了,效果显著。
经过是这样的:
故事讲到这里,就算完了,桐也乖乖地盖着被被躺着,我说“孩子们都跟山婆婆一起睡觉了,桐也睡吧。”桐竟然就真的乖乖睡着了,不知道是真的很累了,刚才只是强撑着听我讲故事,还是故事结尾睡觉的感召力,让她安心睡着。
讲故事,给孩子最直接的爱吧,上班族的我们会通过讲故事,让我们白天不能照顾小孩的愧疚感减少很多,又能让孩子们更加体会到我们的爱,这样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