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运高岸深谷一幽兰——浅析林美兰《流动的盛宴》的艺术特色

分类: 发布最新信息 |
高岸深谷一幽兰
——浅析林美兰《流动的盛宴》的艺术特色
孙新运
林美兰小小说的写法,风格迥异。
(一)文本叙述的情理融合
人把情感储备当做自我观照、自我体验的对象,通过艺术沉思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宣泄。它始终交织着“自我体验”和“角色意识”的矛盾。写小说是个技术活。小说高手善于控制情绪。在创作中,“自我体验”以最大可能和“角色意识”进行抗争,即使不能完全挣脱它,但也要达到某种审美的理想境界。作者有时不按时空顺序跳跃前进,不按语言规则出牌,随机插入各种联想,运用象征,最多的是用内心分析手法,偶而也用感官印象手法,不过写的仍是自觉的意识和逻辑意识。为表现丰富的生活和丰富地表现生活,她最大化彰显“自我体验”,对人物心灵做细腻的刻画,表达对世界独特的认识。她选材宽泛,文字恣肆,手法诡谲,思路跳跃,不拘一格。她的意识流倾向,让作品有更充分现实意义的表述,体现出“自我体验”和“角色意识”的紧密结合,在行文中掩盖叙述谜底,用细节铺垫也偶用闲笔,把锅盖盖紧而不漏气。
《一针顶破天》,作者开篇述说我的委屈,两三年了,某杂志主编,还要我再读她的班。我以古希腊教师“欠鸡还鸡”和中国圣人临死换席的高洁通透,与老师的行为做对比,发泄不满。接着用清朝高官张庭玉主动请求,将儿子科考成绩降为二甲做对比,谴责老师借用公共资源办班收益,而学员每年缴费千元,一年才给发一两篇。然后以中华民族的重道德、很勤劳和犹太人善钻法律空子、只钻钱眼的民族性格做比较,揭露我不上老师的班,老师就不给我发文章的低劣行为。作者任凭我的思绪倾泻,但结尾,角色意识猛醒,立即控制情绪,写老师行为做出改观,一心做好编辑了。不言而喻,终于,老师认识到文化对民族发展、壮大,甚至决定民族的生存和死亡吧,所以不成为犹太人了的深厚意藴,把身后有余忘缩手的主旨,进而深化。
《傻爷》中的傻爷,蹬着破三轮车刮花路边停放的新豪车,车主同情傻爷,劝他走人,并和出险员私下协议让保险公司赔偿。作者在“角色意识”的控制下,写傻爷也确实没钱赔车主,就一步三回头走了,但一会儿却又回来要见车主,对刮车事件有个交代,做人很靠谱。他没想他的感恩举动,暴露了真相,车主和出险员双双违规操作受法律制裁。但作者仍写傻爷的傻,傻到家了,坚持做人得有个影子,作者也让孙子用正正得正的数学原理来解套法律和道德关系,这显然行不通的细节来鼓捣一下。还写让人气愤的是,傻爷老婆还往他身上加了几个坏基因。这是作者顾左右而言他。她在竭力追求“角色意识”的审美,精心设计的结尾尽管情绪过于偏激,但能够被现实所接受。作者通过情感内指方式的大肆宣泄“自我体验”,和“角色意识”的严谨控制,使诚信的傻爷站了起来,无非让读者更加心疼他。
文学审美寓教于乐,林美兰在作品中,宣泄“自我体验”与“角色意识”控制相结合,给激愤一个合理的出口,让美丽的陨星在坠落之前,得到拯救。
(二)不时跳出象征性审美意象。
《神秘果》她写道:“人生美好的积淀令我没齿难忘——教养的魅力无穷!联想我们吃了非洲红色的小小的神秘果,会一下产生美好的感觉,它使一切的酸一切的苦一切的辣,总之一切的一切,都一下变成甜甜的啦。”作者把神秘果跟酸杨梅相比,突出它的奇异特征,赋予它象征着人的教养。意象的运用,显然有声有色,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作品便跳动时代的脉搏又闪烁历史的清辉,在读者心中难以磨灭了。
《桑莲古树》,作者也赋予古树以象征,桑莲能从人类的自然审美中得到守护,自由自在地健康生长,而张腾云毕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有财务压力,无法兼顾养家和艺术追求,只有蛰居寺院,才有幸继续画画。人和古桑相比,境遇惨不忍睹。作者没写他守护古桑的未来,只简略写他告别家人,拼命做事,在最将就的条件下,以最不将就的方式活出精彩。但古桑的暗喻、烘托、对比,对他后来怎样了的追问,便容易让读者陷入遐思,藴籍无限。
《融雪杜鹃》,描写融雪杜鹃惊艳不仅在于颜值,更表现在它花开把光和热播撒给别人,比黑郁金香更美丽更高贵。广告公司老板从中有悟,掏钱帮助不相干的孩子,治疗腿疾。作者抓住意象,灵活运用,刻画的人物便栩栩如生,是好作品入木三分的关键所在。
《女杰传奇》开头,“村口大树上一窝小喜鹊叽叽喳喳,山坡上杜鹃花怒放
作者善于在有些篇幅,抓住一个物件,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或一个念头,运用象征手法,把它作为契点也做道具,像《蟹篓》《黑洞》《左手右手》《绿牡丹》《圭臬》《骑马》《虹鳟鱼》《破窗》《贵妃醉酒》《女杰传奇》《红脚盆》《悬崖》《警示牌》《爸爸心中那尊佛》《备胎》《后备箱》等,赋予某些意象诸多的美感,让人咀嚼回味,使作品产生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抓人眼球,别具一格。小小说成功,往往有高远的立意、精当的结构、从容的叙述和适当的留白。意象也是留白,计白为黑,是开拓读者参与创作,产生很多联想和无尽思索,丰满艺术形象的秘密通道。林美兰的作品具有哲理性、象征性、朦胧性,也增加了些许的趣味。
(三)哲理沉思,彰显思想性。
林美兰的小小说写作,从容地在空间时间和心理时间里穿行,把意识流动与现实情状结合,很好地完成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达。作者在充满感性和温度的叙述中,把读者带入纷乱、纠结的情感世界,让人读到人生哲理,还能悟出蕴藏的正能量,荡涤灵魂,激发生命的活力。
《治愈》讲述王喆要做得更好而业余创业,作者借王喆之口说出“人的一生抵挡岁月的平淡,不是腐朽就是燃烧”,具有深刻的人生况味,升华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兔子王》讲述王先生在饲料加很多重金属,害别人也害了自己,作者让兔子王自己总结做人的教训:“人生如穿衣服,扣好第一个风纪扣,未来的路就不会乱。”人物具有了不一般的情怀,结尾,境界全出。《一匹奔腾的马》讲述我通过努力,成功竞聘,也帮助同事正确处理情绪与工作的和谐关系,事业有成也获得爱情,让自己让别人看准做人的高境界:“我不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既变成另一种人,也使他人跃上人生的新台阶。”它对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会有启迪。《赛妩媚》讲述女交警不美丽但精彩的人生,作者归纳“长得漂亮的是一种基因,变得漂亮是一种观念,活得漂亮才是一种本事”的至理,激励奋进中的女人。《虹鳟鱼》讲述筝筝收取富贵大量的财物,却不嫁给他,富贵那天酒意还在,就把筝筝扔下楼。作者道破“世上的每一元钱都不是为你准备的,你拿每一元钱都要有理!”让人一眼看出筝筝的贪婪和自私,同时也警醒在恋爱中耍流氓的人:世上所有的东西,一开始就明码标价,做人别幼稚,别抱侥幸心理。《开锁》讲述,我公司把每年做不完的月饼馅做月饼,家里人不敢吃,去送农村亲友吃,被亲友嘲笑和抢白,决心解决公司的陈年问题。作者写道:“与其给鱼一个翅膀,不如还鱼一片池塘。”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让误入歧途者,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思想决定作品的高度。像这样富有哲理的表达,如一贴贴中药,在作者的小小说中俯拾皆是,处处透着深刻的意藴。作者“文以载道”的道义担当,让读者通过文学审美,抵达人生的一个个里程碑,逐渐接近人类精神境界的制高点。
(四)打破读者的正常期待
逆向受挫是使读者的期待视野受阻。但读者一旦冲破阻碍,就会感到一种惬意和满足。林美兰小小说运用一些手法,使读者期待视野受挫,但随即增加读者的阅读快感。她在作品结尾往往会用个精致的细节,用不一样的语言,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感受,最后一句的冲击力,往往尤其震撼。《流动的盛宴》里面有个省笔,即年轻人的老父说了句:你能吃的,乡亲们才能吃。因而他专门做喜宴,做得好,人也变好,已经懂得不要和人打斗的道理,说了句话作者留在最后,让老汉在结尾替他说出:“也……好好的,干么动手呢?”情节因果关系马上确立,哲理意味由此深厚,一个生动、独特、丰满的老爷爷形象,顿时挺立在人前。
《倒逼》最后“人间何事不鹅笼”的细节,就是把一个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例子,就是她在创作时,把她感到尤其美好的,较独特的材料,尽量往作品上靠,靠上了,就表达了不一般的感受,给读者呈现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作者引入佛教讲超越大小、里外、上下等二元对立,所谓芥子须弥,小到极致的芥子,也与无边无际的须弥山不二的学说,升华了我就是在做自己的摆渡人的主题,使小说立意更深刻,韵香浓郁,有力地刺激读者的神经。
作者在人物刻画方面,也注意对读者的阅读期待形成阻逆,采用多种方法。一般读者看到标题就会判断,这篇的主角好像是题目那个人,或是文中几个细节表现的那个人,但有的往往采用的写人方法,是客观叙述的“留白虚写”。
《华叔》的细节都是实写华叔的,而虚写出小年轻的扶贫,但从不食人间烟火的华叔身上表现。华叔这人物身怀绝技,有些传奇,便扣住读者眼球,读者绝没想到华叔居然是听从老木匠爸爸的话,以为“给下游留饭”是品德高尚,不考虑自己一家快饿死的现实。尊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慈悲。小年轻就是让有才华的华叔,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一针顶破天》,写我对这老师办班一心赚投稿作者的钱,正面引用“教师死前吩咐欠鸡还鸡”、“圣人死前换掉高级篑席”、“高官不让科考儿子占天下寒士之先”、“犹太破落民族的钱文化造成灭顶之灾”四个细节做谈资,侧写老师说她是好脑子,不为他人做嫁衣裳,也侧写她占用报刊资源达到个人目的,一年才给小作者发一两篇行为的低劣,再侧写她有点嚣张,不过终于对犹太文化也会造成可怕的结局,产生了惊讶。最后正面描写老师在会上发言,很受欢迎,虚写我的高兴。大部分的正面描写,写我的抵触、努力,都是服务于结尾的侧写,点破老师不做犹太人了。从投稿作者角度写开,小作者们的委屈和艰辛,更容易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林美兰的文字干脆利落,情感细腻微妙,人物心理捕捉到位,善于将诸多社会元素融进作品,赋予了作品多元化内涵的可读性。她注重生活的真实表达,巧妙运用插叙、倒叙演绎情节,其新颖别致的跳跃思维,增强了阅读画面的动态效果,行文有气势。
一个人要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品,需要的条件很多,但基本的就是他必须站在时代最高的世界观水平上,将人深刻的自我体验,通过某种感情并艺术地传达出来。林美兰一些意识流倾向的作品,时空跳跃,语言不按规则等特点,造成叙述时空错综复杂,情节扑朔迷离,人物描写飘忽不定,有时让读者阅读有困难。但意识流小说的语言伎俩等特点,就是为突出它的超时空性根本特征而采用的。作者行文别致有趣,有点智慧,无非让读者停下匆匆的脚步,驻足一会儿,多看几眼,品味她运用反传统的表现手法创作出的传统小说,拉开作品与读者审美水平的距离,引领读者踮起脚,领略异样的风景。
林美兰的语言在准确、简洁、流畅、幽默的基础上,力求语言的鲜活与奇异,通过活用经典名句,化用歇后语,巧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一些审美意象和运用各种联想等方法,使语言具哲理性和陌生化,大大增加了小小说的艺术表现力。
综述林美兰的小小说具有情感的内指性,意象的象征性,意蕴的哲理性,表达的逆向性,恰如高岸深谷中静静开放的幽兰,为小小说百花园增添一抹新奇的亮色。

孙新运,辽宁丹东人,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辽东学院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系主任,汉语言文学系副教授。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修辞学会会员,丹东市语言学会理事。近年来发表了多篇文学评论,主持和参研了多项重要课题,著有《孙新运评论集》《蔡楠小说论》《解读杨晓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