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让人们深受其害


标签:
杂谈 |
分类: 社会及其历史 |
令人震惊的饮酒数字
《中国民众健康饮酒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众在饮酒常识、饮酒量、饮酒年龄和控制趋势上均存在着严重问题。我国男女饮酒比率分别高达84.1%和29.3%,多达65.39%的饮酒者健康饮酒状况不合格;仅有0.51%的饮酒者,属于具有正确饮酒观念的人群,还有三成以上的酒民甚至不赞同。
在饮酒量方面,我国饮酒人群平均单次饮酒的量为2.7两(以38度酒为标准),折算为纯酒精41.04克,超过世卫组织“男性每天摄入酒精量不超过20克,女性不超过10克”的安全饮用标准,高了2倍之多。
目前我国酒业已由过去的“白酒一统天下”,转变为多种酒型“百花齐放”的格局。仅啤酒产量便由1949年的7000余吨,提高到2008年的4103.09万吨,提高了5800倍;而白酒的产销量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都以平均20%的年增幅持续增长;在并不是主力战场的葡萄酒领域,仅2008年国人就喝掉了将近9亿多瓶红酒。
酒让身体伤不起
一连串让人感到震惊的数字都在提醒着我们“喝”得太多了,而酒对健康的影响也是令人震惊的。酒对身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酒的度数和饮酒量。如果过量饮酒,很多疾病会一路小跑着找上门来。空腹喝酒5分钟,血液中就有酒精。如果是空腹饮酒的话,只需要短短5分钟,血液中就会含有酒精。对于正常人而言,一个健康肝脏1小时仅能分解13.6克酒精(约335毫升啤酒)。
肝脏是第一个受害器官。过量饮酒肝脏“最受伤”,约90%的酒精在肝脏内代谢,一次醉酒相当于得了一次肝炎。即便没有喝醉酒,只要是长期过量饮酒,酒精也会像“沉默杀手”一样损害你的肝脏:先是酒精性脂肪肝,接着是酒精性肝炎,随后就是炎症坏死、肝纤维化,最后导致肝硬化,肝脏失去功能。如果每天摄入80克酒精,一喝就是十几年,那么50%都会出现肝硬化。
灼伤消化道黏膜。酒精进入消化道后,会对食管黏膜、胃黏膜和肠黏膜产生化学性灼伤,导致肠功能紊乱、胃出血、胃炎等问题。还会增加肝癌、胰腺癌、食道癌等的患病风险。喝酒时出现的恶心、呕吐等症状,就是酒精在伤害消化系统的表现。
急性酒精中毒来势凶猛。每天都会有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被送到医院,这些人都神志不清,心率增加到120甚至更高,部分人处于休克状态。急性酒精中毒会有两个严重的并发症,一是喝多了呕吐,会因神志不清导致窒息,轻则肺炎,重则死亡;二是引发低血糖昏迷,这也可能是致命的。
慢性病它也不放过。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赵家军教授曾率领课题组,研究论证了饮酒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糖尿病患者饮酒会导致血糖波动大,增加并发症的风险。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告诉记者,酒精对心脑血管的伤害也很大,会导致酒精性心肌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酗酒还是导致心梗、脑梗等突发事故的一大因素。
破坏生殖系统。酒精会导致男性精子数量减少,致使其不育。还有研究表明,孕妇饮酒生出来的孩子易患“胎儿酒精综合征”,甚至能造成流产、死产、早产或胎儿畸形。
国人“酒风”不可长
知道过量饮酒对身体不好,可现在这个社会,很多生意就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大家一喝酒就放开了,什么事情都好说了。不喝就是不给面子,工作就得打水漂。的确,中国独特的酒文化让很多人深受其害,却无可奈何。中国酒文化当中的糟粕并未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亡,反而不断得到鼓励,“会喝酒”甚至被当作一项技能。
实际上,相比于声势浩大的控烟行动,国家对酒的限制则小得多。不管是电视、报刊还是网络,酒类广告都充斥其中。国家应对此进行限制,提高酒类产品的税收。虽然中国的酒文化和饮酒风俗在一时无法改变,但在遇到非喝不可的情况时,大家要了解喝酒的误区,并保护好自己。
空腹喝酒危害最大。空腹喝酒会增加低血糖、高血压、死亡风险。建议大家在饮酒之前,要先吃点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质的食物,如豆类、蛋类、牛奶、新鲜蔬菜等,这样能延缓酒精的吸收,并对消化道黏膜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一口闷”很伤身。动不动就干掉会加重脏器短时间内承受酒精的负担,而且“一口闷”很容易在不知不觉就喝多了,导致饮酒过量。
几类人最应注意。人的酒精耐受力有很大个体差异,但孕妇、未成年人、老年人都应少喝酒。肥胖人群、肝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患者应尽量避免饮酒或减少饮酒量。此外,服药期间也应更加注意。提前想好“拒酒词”。别人盛情相邀,生硬拒绝确实很伤感情。不如动动脑筋,智慧应对别人的劝酒。
前一篇:中国老百姓真是冤大头!
后一篇:中国控烟全面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