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来我院授课

(2017-10-29 16:08:08)
分类: 学院报导

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来我院授课

 

http://s4/mw690/001XxDdQzy7fobxdwNt43&690

李利安教授与我院观音学研究生合影

 

按照学院安排,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佛教研究所所长、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兼职教授、观音学研究生导师李利安教授于1011日至15日来我院进行本学期的观音学课程讲授,并为2016级和2017级研究生作专业课程指导。

11日晚,李利安教授与我院2013级、2016级观音学研究生在参学会馆座谈交流,详细询问了研究生的学习近况。在了解研究生们各自在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后,李教授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12日始,李利安教授于行政院二层教室开始为期三天的观音学课程讲授。在12日上午的课堂上,李教授通过对人性结构与不同人性需求的分析,解读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及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特别探析了灵性与灵性需求以及宗教文化在探索与挖掘人类灵性方面的努力,认为宗教文化作为一种神圣的精神文明,正是在承认灵性、激发灵性、呵护灵性、运用灵性中满足人的神圣性依赖和终极超越的诉求。而观音文化作为佛教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人类这种文化中的重要一支。李教授将这种视角的考察形象地比喻为从世界地图找舟山,希望这样的总摄性把握有助于对观音文化一个合理的文化定位。

12日下午的授课中,李教授紧接着上午的思路,从人性与文明转向了人性需求与观音信仰。他从六个方面分析了观音信仰在满足人性需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分析了观音信仰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在应对人性需求方面的区别,从而凸显了观音信仰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特别是在人类自我超越和终极超越中的价值。

当晚,李利安教授向我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分享了近期的一些研究成果,其中重点介绍了他主编的《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以及会闲法师参与指导的2017届博士学位论文。这篇博士论文以观音道场为研究对象,得到会闲法师的鼓励、支持和指导。会闲法师对李利安教授的佛教学术研究成果表示随喜赞叹。在场的观音学研究生也从李教授所带来的佛教学术研究资讯中获得很大的鼓舞,内心充满欢喜。会闲法师希望,在李利安教授为核心的学术团队带领下,能培养出一批热爱观音、研究观音、学做观音的有修有证、品行兼优的观音学专家,做一个真真正正的观音菩萨的服务员。李教授感谢会闲法师的信任与支持,表示会珍惜与各位法师的善缘,在会闲法师的指导下,亲近观音,领悟观音,以观音之心为心,以观音之事为事,为完整再现与全面复兴观音文化而尽绵薄之力。

http://s2/mw690/001XxDdQzy7fobA7Rwld1&690

 

李利安导师与我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交流学术成果


13日上午,李利安教授讲述了信仰性佛教的内涵与特性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特别强调了佛教信仰研究在当代佛教学术领域的薄弱,以及因为对信仰性佛教的忽视所造成的把握中国佛教发展历程时的诸多偏颇,如:导致对中国佛教总体历史进程尤其是宋代以后的佛教历史把握方面出现偏颇;不利于深入而准确地理解中国佛教发展的内在逻辑;不利于把握中国佛教的基本特征;在学术研究中实现雅俗两个方面的兼顾并重,有利于扩展对中国佛教核心问题的认识。李教授还对佛教信仰的内涵及其在佛教文化中的地位进行了说明,同时还介绍了他的博士研究生近年来在菩萨信仰研究方面的一些成果。李教授的博士研究生近年来已经在弥勒信仰、普贤信仰、文殊信仰、罗汉信仰,尤其是观音信仰研究方面完成8篇博士论文及多篇硕士论文,初步奠定了菩萨信仰研究的框架,为未来的佛教信仰研究打下了基础。

在当天下午的授课中,李教授阐释了观音学的内涵,阐述了观音学的三层意义:观音学以具有超人间性的观音及其境界等文化现象为研究的核心对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国宗教主要特性的理解,从而推动中国宗教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观音学有助于扭转中国佛教学术领域存在的雅俗失衡现象,从而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中国的佛教学术研究领域,推动中国佛教学术的进步;观音学有助于加深对民众苦难的理解与同情,强化社会各界对底层民众的现实关怀,并促进伦理教化与民众道德水准的提高,为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提供各方面的借鉴。李教授还详细介绍了观音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料,并介绍了观音学的文化价值:1、观音学具有文化的丰厚性;2、观音学具有势力的强劲性;3、观音学具有交往的国际性;4、观音学具有价值观的普世性;5观音学所研究的观音文化现象具有多重融合性;6、观音学具有流传的民众性。李教授对以观音学的六种文化特性分别展开论述,使同学们从宏观的视角对观音学的有了更为系统的认知。

14日上午第一节课,李利安教授为研究生们讲授观音信仰的起源与发展脉络,第二节课讲授《观音汉译名称的历史演变与争论》。关于观音信仰的起源,李教授评析了各种学术观点,追溯了印度古代关于海上探宝的传说及救护海难的信仰。特别引起大家兴趣的是,李教授从释迦牟尼佛的思想情趣讲起,追溯救度思想和菩萨观念的起源,并对初期大乘佛教的几种并行信仰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说明大乘佛教的兴起乃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观音信仰内涵的不断拓展,就是在这种多元信仰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净土往生信仰和智慧觉悟信仰。公元7世纪之后形成密教型观音信仰,与此同时,观音信仰深入民间又形成民间型的观音信仰。在第二节课中,李教授对观音菩萨的译名进行了详细梳理,对相关争论也从历史到现实,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具体阐释了观音菩萨不同译名所表达出来的不同内涵。

在当天下午的课程中,李教授讲授了观音信仰的中国化,涉及到观音身世、显化、灵感、道场以及儒道两家对观音信仰在民间所实现的中国化的深刻影响,并阐释了观音信仰的六种基本形态,即保佑信仰、觉悟信仰、密法信仰、往生信仰、积福信仰和解疑信仰。在讲解佛教中国化之前,李教授首先介绍了史学界的几种著名史观,特别是其博士导师彭树智教授等人所倡导的文明交往史观,并详细介绍了他自己对人类文明交往历程的阶段划分,以及中印古代文明交往的重要地位,特别是佛教在这种交往中所实现的中国化转型,从而将观音信仰中国化问题放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进行审视。

课程的最后,李教授向我院观音学研究生分享了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应用。李教授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开阔自己的思路与视野,以多元化的角度审视观音文化,了解人性需求和文明之间的关系,学会准确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找到其在文化中的定位,在大风浪面前,要学会树立文化自信。同时,在积累知识的时候,要学会多思考、多运用、多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此外,李利安教授向同学们分享了看书的一些方法,强调要学会看目录,反复的阅读和理解书中奥妙,体会整体框架结构与主题之间的关联,对每段的中心思想、段落之间的关系要多观察多思维。对于学术论文,李教授特别强调要查阅和研读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精细分析理解中,培养自身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阅读和理解学术文章的兴趣与能力。李教授语重心长的教导,同学们铭记在心。

14日晚上,李教授与学院教务长能进法师一起,对2016年观音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与研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两位导师对敦煌观音经变研究、千手观音造像研究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表达了各自的建议。李教授特别强调要在全面收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开展细腻的观察与分析,并突破传统美术史研究在义理分析与信仰探索方面的不足,力图实现造像研究与信仰研究的深度结合,为观音信仰研究增添新的成果。在学院期间,李教授还利用各种空闲时间同7位观音学方向的研究生进行交流,话题涉及佛教历史与现状、佛教文献与佛教学术、佛教寺院与佛教活动等很多方面,其中既有轻松幽默的对谈,也有严肃认真的学术交流。在这种轻松的交流中,李教授感受到了普陀山学院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氛围,并对研究生在观音学方面的饱满热情表示了赞赏和鼓励。

15日上午,李利安教授离开普陀山学院,途径宁波返回西安,圆满结束了本次授课活动。

(文:天显/图:玄化 心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