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沈飞调研心得体会——领跑梦想 把未来照亮
(2013-10-07 15:50:54)
标签:
情感 |
根在基层﹒中国梦
领跑梦想 把未来照亮
王绪亭
走进沈飞,看着罗阳同志为中国航天事业留下来的财富,我们动容。通过对罗阳生前事迹点点滴滴的介绍,那个伟岸的生命,文字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还记得沈飞员工们讲诉着罗阳同志生前过年仍然坚持在科研工作一线,他的妻子问他:“为什么你总是那么忙?”罗阳回答道:“一线工作人员哪个不比我更忙。”
“有一个梦想,在信念中历经沧桑;有一声呼唤,在蓝天里落气回肠。”这句话送给沈飞已经逝去的英雄罗阳。2012年11月24日,我国首款舰载机歼15在辽宁号航母上成功完成起降试验,举国欢庆。然而,短短十几个小时后,担任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的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却因为突发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殉职,年仅51岁。
罗阳同志的一生是航空报国的一生,他将自己30多年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奉献给祖国的航空事业,践行了航空报国的伟大宗旨,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用生命诠释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终生的誓言。在现实的工作中,相当多的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他们仅仅是为工作而工作。所以罗阳是幸运的,他的梦想从他进入沈飞时就是非明确,他的梦想与祖国的航天事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战机起飞和英雄陨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等同的震撼。罗阳用生命诠释了国防科技工作者的保国情怀,你倒下了,梦在起飞。
二、掌握扎实过硬的素质本领,不断学习提高能力,才能为梦想护航。
任何成功必然有着扎实的基础,必然伴随着不懈的努力。在沈飞调研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工人们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一位普通的工人师傅对我说:“我们制造的战斗机,不是民用产品,必须是100%的合格。我们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细小的失误,都有可能是使飞行员面临生命的危险,甚至是战斗的失败。”整个思想,是沈飞所有员工不断强调的,这也是沈飞之所以不同的原因。
任何工作都如逆水行舟,扎实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但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不断地学习进步,不断在工作中超越原来的自己,才能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铣工工种决赛第一名的王刚师傅,是一个不善言辞的沈飞一线工人,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着他从一个普通工人向一个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转变的过程。他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加之多年的基层岗位锤炼和学习,练就了他“点子多,精度高,速度快,质量好”的铣工绝活。
三、要有脚踏实地爱岗敬业,从点滴做起,以自身行动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沈飞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方文墨师傅这样说过:“当工人也一定会有出息,不要认为工人是低下的,我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非常神圣的。我制造的飞机,是保卫国家,是非常神圣的。只有认可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业,事业才会认可你,工作才会有成绩。”中国13亿人口,不可能人人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可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成绩,实现梦想,何尝不是能力的体现。
通过对沈飞的调研,我们发现沈飞的工人师傅们很多认为:“我是沈飞人”、“工人不是低下的”。在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是怎样的感情能够在沈飞人心中刻下这样坚定的信念?我想起了老一辈沈飞人的一句豪言“献完青春献终生,献完终生献子孙”。有多少家庭祖孙三代奉献给中国航空事业,有多少基层员工毅然坚守着工人的那份自豪。罗阳、方文墨、王刚只是无数沈飞人的代表,是无数基层单位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