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 感谢 感悟——调研漳州女排训练基地有感
(2013-09-23 15:27:53)
标签:
杂谈漳州基地情感 |
分类: 根在基层走进一线 |
拖着疲惫的身躯,满含依依不舍的心情回到了北京,与亲爱的团友们互相道别之后,又踏入正常工作生活之中。坐在电脑前,一帧帧照片翻过,一段段视频看过,看到团员们在微信上的对话留言,似乎回到了漳州,听到了大家的欢笑。时间因记忆而美丽,回忆因深刻而永恒,一周时间太短,短到每天我想细细体会它的时候,它就溜走了,一周时间又很长,因为它在我的记忆中必定会留下很久很久,久若沧海,长似星辰。
感
今年6月17日至21日,我参加了团工委举办的根在基层•中国梦青年干部赴基层调研实践活动,有幸参加到了体育总局牵头组织的赴福建省漳州女排训练基地调研团组。当我们现在电视上、在录像中回味中国女排五连冠时的辉煌,看到五星红旗一次次在世界赛场升起,雄壮的国歌旋律一次次奏响,我们激情澎湃,那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强国梦,复兴梦。可是实现他,依靠什么,依靠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依靠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也依靠女排队员的泪水、汗水和血水交织奉献的“竹棚精神”,当然,在这份功劳簿上,更应该有漳州基地每一位工作人员无私、无酬的默默付出。
按照要求,我们在漳州基地和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他们的工作很普通,主要是为了运动员做好后勤生活保障,我们体验了后厨帮工,体验了帮助他们打扫运动员的房间, 表面他们的工作似乎和每个酒店服务人员的工作性质一样,但在与他们的接触后,你会发现在基地的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有着一种自豪感,因为女排辉煌的成绩带给他们一种自豪感,你会发现他们对待工作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热爱,也许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成就。对于他们来说,漳州基地是他们的家,是女排的家,他们都是家里人,他们都在用家里人的感情对待每一位到这里训练的排球运动员。漳州基地的设施已经不再先进,但是中国女排每年还是会去漳州基地集训,就是因为在那里有家的感觉,有家的温暖。
感
首先感谢团工委给了我这样一次深入基层的机会,感谢我这次活动让我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团友,这是一群充满理想,充满激情的人,因为有了你们,我收获了朋友的力量,因为有了你们,我体会到了团队的快乐,感受到一起挥洒青春飞扬的幸福。
感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切实理解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是一种重要的历练方式,为什么我们党历来主张干部在基层中锻炼,干部在基层中成长,干部从基层中选拔。古人也有“不历州县,不拟台省”的说法。这次,我们深入漳州,同工同勤,同吃同住,以行动践行了党的这种主张。我体会到,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是培养青年干部思想体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一)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可以让人重心下沉,眼光向下。一般来说,基层工作往往比较具体。具体的工作要求用具体的方法去处理,要求以细致耐心的态度去对待,也只有摒弃“眼高手低、只看上不看下”的行为习惯才可能做好。对于一些刚一毕业就到机关的“三门”干部,每天接触的似乎都是“大事”,所看所闻所办的更非街头常闻。这固然有利于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但却不利于形成“小事能做好、大事才能做”的心态,不利于形成从具体事做起、从具体事想起的行为习惯。小事的处理能积累处理大事的方法和能力,从这个角度讲,深入基层的意义即在于此。
(二)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方法。这次调研活动,是践行中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具体举措,更是倡导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事非经历不知难,青年干部,深入基层,重视基层,就是要让自己“眼光往下看,了解下情,从而办理上情”。因为只有了解了下情,才能有的放矢地考虑上情,才能从实际出发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三)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可以丰富青年干部的阅历,拓展青年干部的视角维度。调研中,我特别感受到基层工作是具体的、复杂的,基层工作中的许多问题也往往以更直接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不了解也不理解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做方案、做计划、提要求就可能会不切实际,就会拍脑袋,做出盲目决定。
(四)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利于培养青年干部的基层感情。只有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当家人,始终把群众百姓放在心里,对群众还有感情,才能执政为民,才能真正为民谋福利、做实事。同时,有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我们在制订政策办法时也才会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接受程度以及可实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