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资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调研团感人故事之《航天代有人才出 感动尽在平凡中》

(2012-06-14 21:14:53)
标签:

王春民

中国航天

六院

感人故事

杂谈

航天代有人才出 感动尽在平凡中

——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19室副主任王春民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协作配套中心 吕鑫艳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 丁志军

(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赴中央企业基层调研实践团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分团团员)

 

光荣和成就属于祖国,鲜花和掌声属于一代代航天人。每一个跨越和辉煌的背后,是那数不清面对风险的坚定抉择,是凝聚着无数克服困难的不懈努力,是一次次挫折之后的坚决奋起。“一次成功不代表次次成功,次次成功不代表技术成熟,技术成熟不代表产品可靠。对待研制工作要抱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这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对研制任务的谨慎态度。

王春民,36岁,中共党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119室副主任兼发动机阀门副主任设计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十大杰出青年,一位文质彬彬的科研工作者,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阀门的研制工作,他用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和对航天事业的满腔挚爱,攻克了一次又一次的科研难关。http://s1/middle/6b0a4565xc26ee3d789b0&690感动尽在平凡中》" TITLE="#国资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调研团感人故事之《航天代有人才出 感动尽在平凡中》" />
   淡泊名利、准确定位

2000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王春民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航天事业的好奇,放弃了外企优厚待遇的工作和出国留学的机会,毅然选择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人生路,选择了他引以为豪的航天事业。2003年硕士毕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王春民,从液体火箭发动机阀门的方案论证和设计开始,一步一步开始了他事业和人生的征程。通过对发动机阀门专业理论和先进技术的潜心研究和执着探索,王春民练就了扎实的技术功底;从大量中外书籍和文献资料的研读和思考中,王春民的知识面和思维也得到不断丰富和拓展。

王春民参与和主持完成了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10多项重大阀门关键技术攻关,曾两次荣获国家国防科学技术成果奖,多次荣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科技成果奖。作为技术负责人,在王春民及其科研团队的努力下,我国已掌握了各类液体火箭发动机特种阀门的核心技术,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每年为火箭、卫星、飞船等航天飞行器提供数千台高可靠的各类优质阀门产品,确保了以我国首次交会对接为标志的重大航天工程任务的圆满完成。

“给自己正确定位很重要。”王春民坚定不移的说,“把工作当做自己家里的事来干,不要考虑太多工作以外的东西,坚持自己的理想,转变观念,不计一切攻克科研难关。”

参加工作几年来,万春民从一位普通科研工作者上升到发动机阀门副主任设计师,这并不是偶然的,是他那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决定的。

严谨细致、求真求实

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各种阀门控制着发动机的“咽喉要道”,操控着点火、关机和工况调节等功能,是发动机的“灵魂”。王春民从踏入岗位的第一天起,就被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对研制任务的谨慎态度深深感染,更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重担。他明白,工作中的丝毫疏忽都可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近年来,发射任务量大,质量二字犹如利剑高悬,对方案严谨的设计、对计划科学的论证、对质量“苛刻”的标准、对管理精细的追求就尤为重要,对于型号研制,问题没有大小之分,小问题照样可以酿成灾难事故。王春民在交谈中说到。http://s8/middle/6b0a4565xc26eeac33af7&690感动尽在平凡中》" TITLE="#国资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调研团感人故事之《航天代有人才出 感动尽在平凡中》" />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位年轻设计员把一份产品质量复查报告送王春民审批,配套产品的各项性能均满足要求,但细心的王春民却发现其中一台电磁阀的打开响应时间比同批其余产品偏长约2毫秒,他立刻对几十份不同批次产品的原始试验数据逐一核对,从影响产品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分析,并与产品的历史包络线进行仔细比对……最终发现阀芯导向段局部存在明显的摩擦痕迹,大量动作后有可能形成质量隐患。为进一步落实精细化质量管理,王春民在单位率先建立和实施了室级质量信息数据库,并制定了详细的表格化质量控制要求,落实了质量问题的闭环管理,大幅降低了航天阀门产品的重复性质量问题,正是这种对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和高度敏感的技术风险意识,才确保了交付产品的实物质量。

攻坚克难、勇于攀登

 “山峰之高,始于垒土;江河之大,积于细流”。凭借自身不断积累的技术知识和工程经验,在遇到关键技术攻关或故障问题分析时,万春民从来都是“攻坚克难”、“勇于攀登”。

“液体火箭发动机阀门种类多、精度高,且要求在高温、高压、强腐蚀等恶劣环境下具有高可靠性。不同的型号任务有不同的设计要求,2008年设计研究采用一个电磁阀来代替原有两个电磁阀是最困难的时期。”王春民回忆道,“现有的电磁阀方案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新方案论证一度陷入僵局,型号任务又迫在眉睫,我和同事们承受着无形的巨大压力。”http://s13/middle/6b0a4565xc26ee7c8b85c&690感动尽在平凡中》" TITLE="#国资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调研团感人故事之《航天代有人才出 感动尽在平凡中》" />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经过多个日日夜夜的苦思冥想,王春民提出了一个单阀芯、单线圈的双组元电磁阀方案,但专家对这个与传统设计原则相悖离的结构方案可行性进行了批判。面对专家质疑,王春民没有丝毫退缩,他用更深入的论证和计算数据赢得了多数专家的认可,并在多个设计方案的评审中脱颖而出,被作为首选方案开展研制,现已研制成功。

忠诚报国、奉献无悔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在工作和生活的天平上,王春民的重心严重倾向工作! 军令如山倒,刻不容缓!在每一个攻克技术难关、查找问题的日日夜夜里,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都已记不清,多少次他因加班忘记了回家和吃饭,家人电话催了一次又一次还不见回来,只好把饭送到所门口。无法照顾家人,无法在旁侍奉老人都是王春民心中的遗憾。

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从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王春民就将自己的命运与航天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了一起。他说,把青春奉献给自己的理想,再辛苦也是快乐的!要做一名快乐航天人!

在一次次挑战与淬炼中,王春民带领他的团队顽强挺立,变得愈加稳健成熟。当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他又将怀着满腔赤诚踏上漫漫求索之征,向着下一个辉煌,挺进出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