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乡创业,道路越走越宽阔(十三团四组吉林通榆龙井村)

(2011-06-08 01:55:51)
标签:

百村调研

幸福

吉林团第四组

    初见赵亚娟时,她穿着一件飘逸的紫色纱裙,白色的高跟鞋,头发整齐地盘在脑后,一见到我们,满脸笑意,眼神亮晶晶的,除了因风吹日晒显得有些黑红的肤色,几乎看不出是一个在农村摸爬滚打的地道农民。坐下来一聊,才知道她的确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现在经营一家农机修理的小店,既是老板娘,又是技术员。看我惊异,她伸出一双粗糙的手,指甲和指纹中还残留有难以去除的黑色油泥,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每次出门要仔细收拾半天呢,但还是不行,干这行太埋汰了(东北话,不干净的意思),说完哈哈笑起来。

填写完问卷,稍聊了一会儿,她的电话就响个不停,她不好意思地说现在农忙季节,店里活很多,所以我们就约定了第二天去店里看她。经过两次访谈,我们了解到这个八零后女性十年的奋斗历程和艰辛道路。

 

白手起家,婚嫁钱做创业金

赵亚娟和爱人是一对学生恋人,同在某大专学校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2000年毕业后各自回到家乡,2003年结婚。结婚时,婆家给的三万元安家费,二万六都用来买了农机配件,余下的几千块添置了锅碗瓢盆等必需生活用品,在村公路旁边租了一片小门脸房,小两口的农机修理店就开张了。

 

诚信服务,日积月累树口碑

农机修理不是新技术,小两口从学校毕业,年纪轻,技术也不突出,与同一条街上数家农机修理店相比没有特别优势。但他们始终坚持诚信、热情,时时为农户着想,同时在技术方面不断提高和学习。谈及十年间的历程,她常常说着说着就哈哈笑起来,但笑声中的故事无不充满了创业的艰辛。

“农机修理这活儿和农民的活动密切相关的,农民忙我们忙,常常早上四点就来敲门要修车,地里等着用,我们也不敢耽误,赶紧开门给修。活儿忙的时候,从早忙到晚,我们俩一人一台机器修,饭都顾不上吃。”

“婆家远,娘家妈妈身体不好,孩子一直是我自己带。忙的时候有时候一手夹着孩子,一手炒菜做饭。有时候给孩子放在学步车里,常常是去看时孩子已经睡在里面了,尿布都湿透了。”

“刚开始这条街上有七八家,后来有一些慢慢就不做了,雇人不行,这活儿是技术活儿,雇工的工资都比较高,本身农机配件就押资金,再雇人增加成本,根本不赚钱,慢慢就做不下去了。我们一直是俩人一起干,苦是苦点,但我们都有技术,自己弄得认真,慢慢大家就都认了。”

“农机修理还行,没有特别复杂的问题,就是得仔细。有时候鼓捣一个小时,就换了一个小圈儿就能解决问题。那么一个小圈多少钱你知道?一块钱。忙活一个小时就挣几毛钱,说起来你可能都不相信。”

同一天,我们与同村人聊起来时,也有人说:“他们家(赵亚娟)的店你们应该早晨上午去看看,哇~门前停着全是四轮子(村民统称农用四轮播种机、覆膜机等都叫四轮子),很多都在排大队等着修。”“农机修理这事不看别的,全凭技术好赖,他们家的确技术没得说。”

 

以心换心,创业脚步更扎实

农机修理虽然是急茬,但是和农村很多服务业一样,常常存在打白条的情况。赵亚娟在说起她一年工作的时候,说她一年都忙,农忙时忙着修理,农闲时忙着收账。但说起来收账,她表情特平静,一点都看不出我们惯常看到的讨要欠款的头疼样子。

“很正常。农民是看天吃饭四季轮回,庄稼不收怎么会有钱呢。你看,现在,就这会儿,进了五月(农历),前期农民买种子、播种,差不多把种粮直补的钱花的差不多了,手头就该紧了。”

“你问我比例有多大?差不多百分之七十吧。基本大部分都是赊的。”

“但老百姓其实都是挺实在的,秋天收了庄稼他们自然就把钱给我送来了”

从其他人的口中,也说他们这家店在街里几家店比起来是最“肯赊账”的,说“她基本不用下乡去要,农户到时候有了钱都自己去送”

就这样,一年一年,点滴积累,从开始的两万六,一个小小的出租屋,发展到现在,2008年,她和爱人一起买下了当街一个院落,总面积扩大了若干倍。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货架店铺,还有了一个可以遮风避雨修理机器的厂房。搬到这个新房子时,他们定制了一个大大的招牌,名字叫做洮南纯正农机。她掰着手指大概给我算了算现在的固定资产,大概有个五六十万。

但是,店是大了,但面对的困难仍然不小。

“看看这铺子,大家可能觉得不知道挣多少钱呢”在店里时,她指着货架上满满的物件说,“这些东西看着都是破烂,埋汰,可押钱,加起来有十几万。上货东西贵,大家又赊账,这对我们来说压力真不小。” 她搬出一摞摞厚厚的账本,让我们看一笔笔赊还账的记录。

“因为大部分都是赊账,一到忙的时候,我的资金缺口就很大,没个几十万根本撑不过去。咱们能赊,但我们进货不行。这是我最大的压力。”

“好在这几年国家政策好,对农民有各种贷款服务。但是那也不行,贷款太难办了。我在好几家银行,费了很大劲儿,抵押、担保,还得找人,费劲借了几万,但还是不够,不行就得去抬款(意指向私人借款,一般这样的借款利息要远远高于银行贷款),我现在就有好几万是外面抬的钱。”

 “还贷能力?我肯定没有问题,贷款主要就是为了解决流动资金的缺口,至于承担利息的部分,没有关系,能接受。”她诚恳地对我们说,“真希望你们好好反映反映这个问题,让农民贷款能够变得容易一点,我们是真的需要啊。”

 

访谈间,我们一直都被这个笑容舒展、笑声爽朗的女人感染着,体会着她的故事,她的回忆,她的未来。问到她是否感觉幸福时,她一如地笑着,说,是啊,挺幸福的。问她未来有什么心愿,她说,最希望能把公婆接来这边一起生活,离得比较远,平时太忙又走不开,过个年节偶尔在一起太难得了。“他是独子,父母总是牵挂,要是能在一起团聚就好了。”

 

 http://s1/middle/6b0a4565ga522f655f270&690

 

(访谈时,她的脸上一直挂着温暖的笑容)

 

侧记:

我们去农机站做访谈时,赵亚娟的老公“小洮南”正在门口专心致志的给一台拖拉机上润滑油,我们在旁边发现他干什么活都不戴手套,他说戴手套又碍事又浪费时间,有这功夫不如多修一台机器,所以他的手除了指甲整个都是黑乎乎的。在旁边等他上完润滑油,他一边装发动机,一边跟我们聊起了他们夫妇俩这几年创业的点点滴滴。

“我俩都是长春那学的机械制造专业2000届毕业生(大专),之前听说这个毕业包分配,就交了学费然后跟学校签了委培协议,等上了几年毕业出来了不知道怎么整的又不管分配了,我们几个同学联合上诉了好几次也没有结果,后来也就懒得上诉了。刚好家里以前也都是干农机的,就开了个小店干起来了,老婆当总经理、会计、出纳、财务,我就当员工,一干就是十年。”

说着说着,“小洮南”有个零部件装上不去了,进屋里找赵亚娟请教了一番,换了一个出来顺利装上了。

“老婆刚开始就管账、进货,这几年跟着我也修机器,修着修着,近墨者也就黑了,技术比我还好。”

小洮南拿出一块比手还黑的抹布,在手上擦了擦。

“也想过在外面找份工作,打工要稍微轻松一点,去年给三一重工投了简历那边也有意向,到后来也没去,主要是去县里上班家里事就顾不上了,加上这几年自由惯了,不想受人约束,但是真自己给自己干的时候就舍不得给自己放假了。”

“干这行确实太累了,每天都是朝五晚九,忙的时候中午经常顾不上吃饭,现在落的一身的病,前两天聊QQ,老婆说网名改成一身伤痕挺合适。我们打算再干两年存点钱就改行做标准件批发,不再修机器了,让老婆轻松一点,好好做一下保养。”

“最大的愿望是把家里老人接过来一家人能能住在一起,每次回一趟陶南老家得三天时间,过年忙的时候都回不了家,这一点老婆也特别同意。”

(撰文:陈丽娜,张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