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谈谈风险控制/资金管理之“回报风险率(盈亏比)”。

(2017-07-16 09:49:21)
标签:

转载

谈谈风险控制/资金管理之“回报风险率(盈亏比)”。
第二个重要概念:“回报风险率(盈亏比)”。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回报风险率(RETURN RISK RATIO)。
    回报风险率是指:一次交易的可能的回报值/可能的风险值。比如:一次交易的可能风险百分比为2%,可能的回报百分比为6%,则回报风险率=3。比如:一次交易的设定止损值是500美元,而获利值为1500美元,这次交易的回报风险率=3。
  
       为什么必须了解这个重要的概念? 因为交易不是一次性赌博,而是一种连续进行的概率游戏。利用回报风险率可以量化地计算出长期交易的帐户的每次平均盈利能力。

  
       每次交易的平均盈利能力=成功概率*回报风险率*R — 失败概率*R (R=风险值)。这个公式很重要,我们在后文会经常看见它。

  
       举例说明:一个交易系统,成功率为50%。如果每次盈利与每次亏损值之比为2.0,即回报风险率=2.0,从长远看,这个交易系统的每一次交易的盈利能力为:50%*2*R-50%*R=0.5R (R=每次交易的风险,即止损值)。

  
       说得通俗一点,你的交易都是盈利一次,亏损一次,再盈利一次,再亏损一次……假设
盈利2000元,亏损1000元,回报风险率=2.0,每2次就盈利1000元,平均每次交易盈利即是500元。也就是0.5R,R=1000元。
 设定了止损位置后,如果价格朝有利的方向发展,有的交易员到了止位置及时止,有的交易员喜欢尽量享受盈利的乐趣——设置追踪止
  
  举个例子:以10元价格买入某个个股,止损设置在9.5元。买入后,价格跌到9.5元即可止损。如果价格向有利方向发展,可以在11元附近止
(回报风险率2:1);有些交易员选择把止损点上移到10.5元,观察行情的进一步发展。假如行情继续上涨,再次上调止损点,直到价格回调到止损点平仓。
  
  这时,“追踪止损”和“追踪止
’实际是同一个意思。追踪止损的好处在于更加符合“截断亏损,让利奔跑”的原则。不利之处在于同时也增加了追逐利时的回调风险,在某些情况下,盈利空间反而不如直接止

  

       国内股票市场不能设置自动追踪止损,只能观察盘面,人工追踪。在外汇市场,追踪止损可以自动设置,它的运用就方便得多,也广泛得多。
  
  举例说明:交易员在1.2155的价位开设EUR/USD的买仓, 然后设立1.2145的止损价位,而移动止损的设定为30点。当EUR/USD升至1.2185时,客户的止损价位将会自动上升至1.2175。移动止损将能够替客户锁定30点的利润。每当EUR/USD的价格上升30点,止损价位将一直随之上升而保存客户原来所设定的10点的止损距离。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开仓后只有当价格有利情况下,才存在止损点的移动。否则,开仓后,价格不利,就是止损,没有任何其他动作。
  
  不论是否运用追踪止损方法,都要符合前述的“风险百分比”和“回报风险率”的原则进行风险管理,交易才可能稳定地盈利。

   问大家一个小问题,看大家能否回答?
  问题:交易员A和交易员B, A所有交易的获利概率为75%, B所有交易的获利概率则仅接近40%,哪一个交易员更成功呢?
  

       直觉可能让你脱口而出:“当然是A了”。然而,仔细思考后,你终于说出了问题的要点:我们无法仅根据这一线索找到答案,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交易成功后的利空间与交易失败后的损失空间的比值(也就是回报风险率)是否与他们的获利概率保持一致。
  

       如果交易员A保持75%的胜率,但却采用1:4的回报风险率(盈利1元,亏损4元),他将不可能利;另一方面,如果交易员B采用2:1的回报风险率盈利2元,失利1元),尽管他的胜率只有40%,他将仍然能够保持长期的利。
  

        依据前述平均盈利能力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交易员A的平均每次盈利为:成功概率*回报风险率*R — 失败概率*R=75%*1/4*R—25%*R= -1/16R,A的平均盈利能力为负,他不能稳定盈利。
  交易员B的平均每次盈利为:成功概率*回报风险率*R — 失败概率*R=40%*2*R —60%*R = 0.2R,交易员B的平均每次盈利能力为正。
  
  交易员B的盈利能力明显高于交易员A。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