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風情:飄揚的五色旗 20110921

标签:
旅游 |
分类: 旅遊徜徉 |
前往九寨溝,草原上那飄揚的五色旗著實吸引我的目光,
有的從木頭柱頂散開,如搭帳篷般固定於地面;
有的是五種單色的大旗幟並排佇立;
有些則纏繞在掛著牛角的土石堆上,或倚著欄杆、屋簷懸掛。
倚著兩端輕垂的五色旗隨風飄揚,
似乎想觸摸背後那湛藍的天際,似乎在訴說著什麼神秘的故事。
http://s3/middle/6b08c3a4g77f92c2fd062&69020110921" TITLE="藏族風情:飄揚的五色旗
其實你很容易發現自己走進了藏族的地盤。
藏族聚落一定具備著三大特徵:五色旗、白塔和有上面放著犛牛頭骨的石堆。
而最明顯莫過於由紅、黃、綠、藍、白撰寫著文字隨風飄揚的五色旗,
稱為"經幡",風吹過,就如同複誦了一遍經文。
經幡的五種顏色在藏族文化裡有著不同的寓意;
紅色代表太陽,黃色象徵黃土,綠色代表森林草原,
藍色象徵天空大海,而白色訴說著純潔的愛情,
就如同少數民族那倚賴自然、崇敬自然的信仰,
五色旗連接天地向神傳達著人們美好的願望,是人神溝通的渠道。
草原上一座座林立的白塔稱之為"和諧塔",
而由小石頭堆砌,置放犛牛頭骨的稱為"瑪泥堆",
它們都象徵和平吉祥,也就是藏族最美的問候話語"扎西德勒"的寓意。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及青海海北、黃南、果洛、玉樹等藏族自治州
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
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縣以及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
而九寨溝位於的阿壩州應該可說是最靠近東部的藏族自治區。
阿壩州的藏族源自唐朝初年,當時西藏吐蕃王朝的國力漸增,為擴展地盤,
在貞觀十二年(638年)吐蕃王松贊干布因迎娶公主提議遭拒,遂借口東征,
佔領了青海湖以南的廣闊草原,隨後直逼唐朝的松州西境(今四川省松潘縣),
揚言若唐朝不答應和親,就率兵入侵唐朝,
唐朝最後派了文成公主與其和親,而吐蕃的勢力也就此延伸到四川的西北高原一帶。
松贊干布為了便於統治這塊土地,將西藏阿里人遷居於此,
阿里居民自稱”阿哇”,意指阿里人或阿里人的開發地,
而阿哇這塊地方就在傳承中音謬成了”阿壩”,
即為目前阿壩州藏族羌族自治區名字的源由。
我們向天空拋擲”隆達”,訴說自己的願望,
九黃第一村聖山的草地上灑滿了一張張人們祈福的祿馬,
正方形的五色小紙印有馬的形象,象徵著天、地、人、畜的祥和。
藏人認為拋的越高,越接近天,就越靠近神,心願較容易實現。
煨桑、獻哈達,燒藏香,撒祿馬是藏人的祭拜習俗,
我們用純潔不殺生的左手小心翼翼地握著祿馬,
走到聖山,在悠揚的五色旗下,向天空飄灑自己的願望。
第一天的夜晚,我們到某一個藏家做客,體驗藏族的生活與飲食。
我們一下車,藏人請我們低下頭,替我們獻上懸掛在脖子上的黃色圍巾,
這條巾紗,藏人稱之為”哈達”。
獻哈達是藏族待客規格最高的一種禮儀,是由元朝傳入西藏的。
據藏族學者赤烈曲紮的"西藏風土志記載,
藏族薩迦法王思八會見元世祖忽必烈回西藏時,帶回了第一條哈達,
表示對客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
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 一般長約1.5米至2米,寬約20公分。
以白色為主,表主客地位相等,黃色的表對客人敬重,
而紅色只獻德高望重的大師級人物 一達賴啦嘛及班禪大師,而淺藍色的哈達多現於蒙古。
捧起載滿青稞酒的小碗,跟著豪邁藏家老大說著”酒久久久久~~”,
無名指輕沾一點,對空彈酒,第一彈敬天,重複一句再輕彈,第二彈敬父母,
再說一句後沾酒向朋友的額頭輕彈,敬朋友,隨後乾飲這一碗青稞酒。
其實藏人在喝酒的習俗是主人向客人敬頭一杯酒時,客人必須拿起杯子,
用右手無名指尖沾上一點青稞酒,對空彈灑,做完同樣的動作三下之後,
主人會向你敬“三口一杯”酒。
三口一杯是連續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就給你添上一次酒,
當添完第三次酒時客人就要把這杯酒喝乾。
用手抓蒸烤牛肉,用手扒土豆皮(馬鈴薯皮),
一口土豆,一口牛肉,一口酥油茶,孜然粉和酥油的混合搭配。
雖然不太習慣藏家的食物,但看著藏族的表演,
卻有種歌舞昇平的感覺,彷彿脫離了城市的喧囂來到了另一個世界。
我們喊著如比賽時替人加油的口號”壓擻,壓擻,壓壓擻”,這是藏人的”安可”讚賞語,
喊一次只表示表演的普普,尚可接受,喊兩次代表非常棒、非常精彩。
一首曲,兩段壓擻,很多round而歡樂安詳的夜晚。
在九寨溝安多藏寨的紀念品區有類似台灣童玩的金屬轉筒,
而村寨的中央也有如百戰百勝裡會出現但是卻立起來的金屬色滾筒,像展示板架立在地上。
這些小小的金屬轉筒與大型並排固定在木軸上的金色轉經筒,都稱為"瑪尼輪",
上面刻附藏傳佛教的六字真言並裝載著經咒。
藏傳佛教認為,誦念六字真言越多,表示對佛祖越虔誠,可以得到脫離輪回之苦。
故藏民們除口誦六字真言外,還把“六字大明咒”經卷裝於經筒內用手搖轉,
不停地轉動“瑪尼輪”,就如同反覆誦念了成千上萬遍的真言,以早日脫離輪回之苦。
雖然小轉經筒可以快速旋轉複誦,但人們認為,
大轉經筒上面所刻的和裝載的經咒要比小轉經筒來的多,
且轉一圈所過的軌跡也比小轉經筒大轉一圈大,所以轉大經筒比轉小金筒所累積的功德高。
儘管藏民們可以隨時虔誠地快速轉動手中的“瑪尼輪”,
他們還是會專門抽出固定時間,去寺院或轉經走廊轉更大的轉經筒。
有藏族必有白塔,有風處必有經幡,
風拂筒轉誦真經,青稞酥油捧真情,哈達祿馬獻真心。
九寨之旅讓我第一次體驗藏族的風情,使我更嚮往有朝一日能赴西藏拉薩看一看。
"德摩!扎西德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