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上海富祥物流有限公司)
减少车辆空驶提高车辆利用效率
发表于:2009-10-19
从根本上讲,运输车辆的利用效率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运量与运力的平衡关系,二是运输市场的组织与管理水平。因此,必须从这两个方面采取对策。
1、合理调整运力结构,保持运力与运量的协调与平衡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运量(即运输需求量)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增加的,而运力(即运输能力)的发展应与运输需求量的增长相适应,两者应保持动态平衡的关系。若运力小于运量,将会造成物流不畅,以至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若运力大于运量,则会使运力过剩,即从根本上造成车辆利用效率降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力与运量的平衡关系主要依靠政府行政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进行调节。
从总体上讲,我国目前汽车运输市场的运力与运量是基本平衡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阶段汽车运输的运力还显得不足,即从总体上不存在运力过剩的问题。而当前车辆利用效率过低的原因,从货运车辆运力结构方面存在着车型单一、缺重少轻、中型货车(载重5吨左右)为主,重型货车(载重8吨以上)和轻型货车以及特种专用货车数量相对偏少等不合理现象。如有的地区营运性货车中,普通载货汽车约占96%以上,而零担车、集装箱车、厢式车、冷藏车以及危险货物运输车等专用货运车辆所占比例不足4%。这种运力结构的不合理性,必然使得对普通货物运输的运力相对过剩,造成争抢货源,恶性竞争,致使部分车辆因抢不到货源而空驶;而对于需要专用车辆运输的货物则形成运力不足。合理调整运力结构,则可以使各种车辆形成合理分工,不同的车辆运输不同的货物,使运力合理地调配,从而避免因运力过于集中而造成部分车辆空驶。
①统筹发展专用货运车辆,有效整合运输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根据物流运输的货物的属性,新鲜农产品、保鲜食品,日用品、药品、家电、服装、家具等类物品,可以采用专用车辆进行运输,而且这类货物的运输量将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因此,汽车运输企业应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车辆、厢式车辆、冷藏车辆等专用车辆,形成专业化运输,发挥汽车运输较高的适应性的特点,扩大服务范围,从而提高汽车的利用效率。
对于一些特种商品的物流,例如商品汽车、危险货物、冷冻和冷藏食品等的运输配送,因其运输车辆结构的特殊性、货源市场的集中性和单一性,决定了其运输回程配载的困难。要提高其物流运输的效率,就应该发挥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全行业内联合生产加工企业、经销商和物流企业,建立产业集群或联盟,站在供应链共赢的高度,整合运输资源,建立货源与运力资源共享的物流体系,合理统筹发展和配置运力资源,科学规划运输线路,在全行业内实现合理配载,最大限度的提高车辆利用效率。
②大力发展重型车辆,努力扩展汽车运输的线路跨度,增大平均运距
我国目前汽车运输的平均运距过低。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汽车运输的平均运距大约仅在60km左右(2002年为59kin),而美国汽车运输的平均运距可达800kin(500英里)。平均运距之低,说明我国汽车运输作业范围太小,众多的车辆都集中在一个窄小的范围内运行,势必造成货源不足,导致车辆利用率下降。
汽车平均运距过低的原因,除了道路条件较差以外,主要还在于车辆吨位较小、运输组织不完善。一般说来,汽车的吨位越大其经济运距相应的越长,用于长距离运输的经济效益越好。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生产制造企业的市场都在不断扩大,相应的货物运输的距离也在增加。因此,汽车运输要积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型的重型车辆,开展长距离运输,扩展运输线路跨度,提高其平均运距;有些路段可以与铁路和水路运输相结合,实行滚装运输,提高运输效益。通过重型车辆长距离运输拓宽运输作业区域,为中、轻型车辆留出较宽松的作业空间,从而形成合理的运力分布,提高车辆的利用效率。
③以轻小型货运车辆为主体,积极发展城市物流配送运输
各级城市要积极发展多种类型的物流配送中,心,配置轻小型货运车辆,对市内客户的货物采购与供应,采用灵活方便的物流配送方式进行运输。科学规划运输路线,合理配货,消除重复运输,减少空驶,提高车辆利用效率,并可以大大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
总之,通过合理调整运力结构,实现以轻小型车辆进行城市物流配送、以中型车辆进行中短距离运输、以大型车辆进行长远距离运输、以专用车辆进行特殊货物运输的科学的运力格局,保持运力与运量的协调与平衡,形成合理的运输秩序,从而保证所有车辆都能达到最大的利用效率。
2、以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为动力,加强公路运输市场的科学组织与管理
最近几年,国家和政府大力支持和促进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由国家规划的45个公路物流运输主枢纽正在全面建设之中,全国各地也蓬勃兴起了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等现代化物流设施建设的热潮,这对汽车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与管理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同时也是迫切的任务。各级政府及各地运输管理部门和物流管理部门,应当以此为动力,以现代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的先进理念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站在提高全社会总体利益的高度,统筹规划、控制和组织物流运输市场的建设与发展。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是未来物流业、运输业以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彻底摆脱“一家一户,自足发展”的小农经济方式,树立经济一体化观念,以相互协作达到共赢和共同发展为目标,建立科学的物流运输市场管理体系,加强运输市场的组织与管理。只有完善的物流运输市场管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全社会货运车辆的利用效率。
[NewPage] ①以物流机构为依托,建立完善的货源管理体系
各地政府运输管理和物流管理部门应打破区域壁垒,统筹规划,以公路货运枢纽、国有货运场站以及当地物流中心、配载中心等机构为依托,建立货源管理和配载体系。各地物流机构之间相互建立稳固的横向联系与合作伙伴关系,对过往车辆进行配载。对于长期稳定的货源,双向可实行定班定线运输方式,合理安排运力,开展稳定的双向物流,避免无序竞争。物流中心和配载机构应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扩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由简单的配载逐步发展为综合物流服务。要把过往车辆作为自身发展的一种资源,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不应是简单的买卖关系,以此达到共赢的目的,提高全社会运输车辆的总体利用效率。
②促进公路物流运输业规模化发展,提高运输市场集中度
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公路物流运输业的宏观调控,完善运输市场准入制度,强化货运企业资质管理;要适度限制个体运输车辆的发展,对现有个体运输车辆要强化集约化管理;扶持和促进国有大型运输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兼并、入股等方式整合社会运力资源,扩大企业规模,提高运输市场集中度,形成规模化经营管理和指挥能力。企业规模扩大后才能形成市场控制能力,遏制市场无序竞争,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货源管理和车辆调配体系。
③合理控制发展企业自备运输车辆
一般生产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的自备运输车辆利用效率都比较低,而且经营自备车队也不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除非一些大型企业或运输特殊物品的自备车队可继续维持和发展外,一般中小企业不宜经营自备车队,而应将企业的物流运输业务外包,由物流运输企业提供运输服务。对现有的自备运输车辆可以外包、拍卖、入股或与物流运输企业进行整合。这样既可以提高车辆利用效率,又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和资金发展企业的核心业务。
④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现代化物流信息系统
全面推广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GPS等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现代物流运输的主要特征和发展方向,也是科学组织和管理物流运输市场、提高汽车利用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各地方政府、各地物流管理部门,应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积极建立社会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企业、配载中心、汽车运输企业等都应积极参与构建和使用物流信息系统,应采取一定的鼓励政策扶持车辆装备车载信息通信装置,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及时传递和掌握货物资源和车辆资源信息,实现合理配载和车辆调配。
⑤积极发展灵活多样的运输方式,扩展服务功能,不断拓宽运输市场
在发展整车运输的同时,要发挥汽车运输灵活性的特点,开展零担运输、快件运输等集零为整的集成运输业务。发挥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优势,根据客户货源的流向,科学规划车辆运行路线,将小批量货物进行集合,拼装成整车货进行同路运送,提高车辆实载率,减少迂回运输,降低运输费用。要树立现代物流客户服务理念,加强与客户企业的密切合作关系,不断拓宽运输服务市场,扩展服务功能,创新物流运输方式,引导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车辆的利用效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