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教学中提高书法审美的三种方式
(2011-03-18 12:52:11)
标签:
文化 |
分类: 学校教学 |
一、
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结构模式的全面铺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书法艺术教育已逐渐受到重视。如今的中国繁荣强盛,民族自豪感无比增强,作为一门国粹艺术的书法越来越为广大人民所喜爱。书法艺术具有丰富的、多种多样的审美属性,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点画美:如点像瓜子,撇像钢刀,竖为悬针,捺成燕尾。(二)结体美:字的结体是丰富多彩的,或朴拙,或秀丽,或丰满,或瘦峭,或玲珑剔透,或粗犷豪迈。篆书结体修长婉转,有一种雍容之美;隶书扁平方折,有一种飘逸之美;楷书大方端正,有一种精整之美;行书兼工带写,有一种流利之美;草书龙飞凤舞,有一种飞动之美。(三)章法美:书法艺术重视通篇的黑白虚实,二者相互映衬,组成“黑白之趣”,其正文、落款、印章这三要素既有一定模式又无定式,从整体看讲究布白美、和谐美。(四)气韵美:气韵是作者功力、人品、学识修养、性格情怀的综合体现,在作品中具体表现为行笔用墨娴熟自如,线条伸缩有度,张弛有序,具有强烈的节奏感、韵律感。(五)风格美:风格是书法作品中表现出的艺术个性,如雄浑之美、秀逸之美、老辣之美、刚健之美、丰满圆润之美等等。在书法课堂教学中,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初学书法的小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感情,继而使他们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
尤其是近二十余年来,社会上书法艺术存有一些不正常现象,如:什么主义、某某现象等像万花筒一样搞得人们眼花缭乱。特别是在权威性大型展厅之上,一些急功近利者“任笔为体、聚墨成形”的狂怪之作屡屡入展。从欣赏角度来看,这些所谓“作品”找不出什么美的,实属丑陋“游戏”之作。然而对不明事理、初学书法的小学生来讲什么才是书法的美,怎样欣赏书法、欣赏学习什么样的书法,老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众所周知,通向艺术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但如果选择不当,便会误入歧途,甚至是走进死胡同而浑然不觉。即使最终会“柳暗花明”,终究是多走了弯路,徒费了时光,得不偿失。在这里我就小学书法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书法审美谈几种方式,不足为训,聊供参考借鉴。
二、
中国书法是一门艺术,它可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书法讲究神韵、意境和情趣,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语言远非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些对于刚刚开始书写汉字的小学生来讲“离得很远”,但并非遥不可及。下面介绍一下我在课堂实践中采取的提高小学生书法审美的三种方式。
(一)
书法讲求线条的韵律,当学生的书写技巧娴熟了,甚至有些学生可以“得心应手”时,审美能力随之就会提高。书法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启功先生说过:“书法是艺术又是技术。讲起艺术两个字来,有很玄妙。但是它总需要有书写的方法,怎么样写出来即在字义上让人们认识理解,写法上也很美观。在这种情况下,书法的技术是不能不讲的。”在学习书法之初,我就在课堂上不断告诫学生:“作为初学书法的小学生,暂时不要考虑其他,一心一意先师法古人,然后再求造化。”面对着小学生们,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学会去领会,多看、多想、多练。看别人是怎么写的;想别人为什么这么写就好看而我写怎么就不好看;最后把感悟到的运用到自己的书写实践中,反复练习。如此这般,学生必有长进。我在书法课堂上,针对书法初级阶段学习,会经常训练学生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运用)、用正确的执笔练习画直线和弧线。在运笔教学中以“指运”为中心,“指运”的核心是“捻”,另外还要传授其他方法如:推、拖、拽等等。使学生逐步达到运笔:能粗能细、能轻能重。苏东坡的《东坡论书》云:“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讲求的就是运笔要灵活。在灵活运笔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运腕转笔、提按顿挫。总之,学习书法的学生不但要熟练运用铅笔、钢笔,更重要的还是毛笔。同样一个字,能够熟练运用毛笔的学生,就会写出不同于普通书写的笔道来。书法笔画具有一种特殊的形质,在相似联想与暗示的作用之下,它们会给欣赏者带来无尽的美感!学生在课堂书写中通过自己熟练书写美观、正确的书法作业,或者自己书写的比较成功的点画,以及同学展示的优秀作品,这些事物会给他们带来丰富的审美感受,在审美活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书法的线形结构和质地会存留学生的脑海之中,以至于以后再碰到具有相似线性结构关系的事物时,学生会产生类似的联想,正确辨别普通拙劣与优秀书法的差别,对优秀的自己再去“心摹手追”。
(二)
在书法教学中,课堂教学“师古人”的问题也很重要。“学书所以宜临古碑帖,而不宜但学时人者,以碑帖距我远。古代纸笔,及其运用之法,俱有不同。学之不能及,乃各有自家设法了事处,于此遂成另一面目。名家之书,皆古人妙处与自家病处相结合之产物耳。” ⑴ 在我的书法课堂教学中一直以古代优秀经典作品为书写范本,即“取法乎上”。在此基础上,教学生表现点画用笔美的技法手段:顺锋与逆锋、中锋与侧锋、藏锋与露锋、方笔与圆笔;书写线条曲与直、肥与瘦;用笔会疾笔与涩笔等等。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形成与所学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名作之笔画一样的效果。为了教学的便利,不论教学生哪一书体,我将汉字笔画分为八个类别:横类笔画、竖类笔画、撇类笔画、点类笔画、捺类笔画、横折类笔画、竖折类笔画和钩类笔画。再细分,又依据其第一折的折笔角度是否接近直角而分为了横折直类笔画和横折弯类笔画两个小的种类。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也便于进行更深入的笔画临写练习。在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经常拿出学生的字与范本比较、与同学的作业互相比较。比较的过程细致到一个笔画的起笔处、收笔处、行笔之中、转折斜度的各种变化。所临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名作是否一样!审美体验就是形象的直觉。所谓直觉是指直接的感受,不是间接的、抽象的和概念的思维。所谓形象是指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大脑中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它既是审美对象本身的形状和现象,也要受到审美主体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就譬如同样是一个点,长点给人感觉舒展,竖点比较挺拔;“露锋外纵其神,意气飞扬;藏锋内包其气,含蓄深沉” ⑵ 在教学中以旧知引导出新知学习就不难了!告诉学生斜点是反捺的浓缩、竖点是将垂露竖缩小、撇点是短斜撇浓缩、提点是提的缩减,审美体验的直觉不是一种盲从,而是一种扎根于审美主体的自身文化、学识、教养的高级“直觉”。这些,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而后才能适时运用使学习点画变得容易,甚至可以产生审美的喜悦。
(三)在书法教学中欣赏加评判,体会书法章法布局美。
从形式的层面看书法艺术是一门汉字的造型艺术,结体取势美是书法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对字的处理;也称其为小章法。表现书法作品整体美感的重要组成还包括书写者对字与字、行与行乃至全篇进行处理,来表现书法作品整体美感的艺术手段。在小学书法课堂教学中以小章法教学为主,大章法为辅。教育部基教司发出的《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就是强调写字过程中,要按照笔顺规则写字,并关注所写字的间架结构,及其安排、搭配的合理与匀称。注重写字过程中的指导,重在书写行为。针对于此,我在书法课堂教学中会安排“说字形”环节,让学生体会书法结体取势美(小章法)。例如:说说自己(将如何书写),说时要学生按一定的规程,比如: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课《竖心旁、提手旁》(说)“抱”字,就要学生说出:(这个字是左右结构中左窄右宽的字,写时“提手旁”——右侧以横中线上下均分,右半部分上小,竖弯钩长,托住上部再出钩)经过这样一说,学生就不会把右半部分“包”写成“胖头”了。再动笔写时,成功率较高。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包括字的结构特点及规律:如提手旁、木字旁、三点水等偏旁的基本占位及写法都差不多,要经常帮助学生整理;如左右结构中的左窄右宽、左宽右窄等;上下结构中的上小下大、上盖下等;全包围、半包围等。
总之,中国书法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到今天已深入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要继续推进她的繁荣与兴旺,就不得不抓好书法教育,尤其应“从小学抓起”,小学书法教育是书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有限的书法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书法审美,对学生今后发展至关重要。以上几点方式是我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简单粗略。一段时间以来,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艺;学生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具有初步综合运用技法的能力;很多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为今后离开老师自我学习书法打下了良好根基。让学生能够进入书法的“大门”,并且了解、发现书法的奥秘!我相信书法审美的提高,将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打下稳固基础。
参考文献: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