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10-09-11 13:39:03)
标签:
计划杂谈 |
分类: 计划 |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
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的主要内容,基本训练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册教材从四个方面编排:一、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第三单元“分数” 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二、空间与图形:包括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三、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四、综合应用的内容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内容分散编排。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质数、合数;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2、第三单元“分数”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 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在探索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正确运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能按指定可能性的大小,设计相关的方案,在活动过程中,体验获得设计方案成功的愉悦。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与交通”、 “尝试与猜测” “数学与生活”三个综合应用内容,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并能进一步认识数学在实践中的作用。 |
|
|
本学期教学的总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质数、合数。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3、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知道公倍数和公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学生能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让学生知道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形式,并能根据所给定的条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程度;能按指定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
|
|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措 施 |
|
|
教 改 教 研 课 题 |
|
|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效 率 的 方 法 |
1、利用乘法引导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 教材在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没有象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体会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在找倍数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时要向学生说明: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2、分散编排,减少术语,适当降低学习的难度 本册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重新研究与整合,以体现数学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倍数和因数”知识内容多,概念多,安排在一个单元里学习学生接受比较困难,所以教材采用分段学习的安排。先学习倍数、因数、2、3和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找质数、合数等知识。在第三单元中,将结合分数的约分、通分前,再学习公因数和公倍数等知识。这样安排将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前后知识学习的必要性。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本册教材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适当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如找倍数和找因数都在100以内。又如与原来教材的内容相比,减少了一些数学术语,以减少学习过程中的死记硬背现象,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如教材没有呈现整除、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概念。 3、注重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索数的特征 在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时,经过了鼓励学生猜想并尝试,观察3的倍数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归纳、验证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索数的特征。也可通过直观学具的操作,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数的特征。如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时,都是先让学生在100以内数的表格中圈出2、5或3的倍数,再通过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方法发现它们的倍数的特征;又如在学习“找因数”、“找质数”时,都是先组织学生开展拼小正方形的活动,逐步发现规律,这与原有教材相比应该说是一个明显的变化。 4.通过数形结合,理解质数与合数 教学时,可组织开展“拼小正方形”的活动,边拼边写,写出拼成的长方形数和小正方形个数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几个正方形拼在一起,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有的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这是什么原因呢? ”随后,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发现特征。并把这几个自然数分类,在分类中认识质数与合数,再通过“筛法”寻找百以内的质数。 5、在活动中,了解数的奇偶性 教材提供了多个数学活动题材,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或游戏探索发现规律的策略,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问题,并探索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6、重视教学评价工作 要重视数学知识实际意义的评价,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措施;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将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选择评价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多个角度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
|
补 差 意 见 |
一、提前学好 二、捡有用的补 |
|
学生学习兴趣 、 习惯的培养 |
学习兴趣: 1、要从“趣”字入手,吸引学生。要吸引学生,必须靠教师的口头语言和形体语言。为何许多名师的课学生爱听,最主要的是他们有较好的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并在他们在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各种积极因素,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好多实践证明,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产生追求和掌握知识的内在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课堂越来越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进入课堂,无疑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上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学数学。要把我们生活中的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就是把“问题情景”生活化。这就会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景”中去动脑、动手、动口、耳听、眼看。 3、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各个过程,使课堂变“活”。要想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有较强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课堂变活,我们首先要善于组织教学,善于创造条件,并在课堂中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作用。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应将纪律作为强调的内容,而应该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使学牛能充分地融入课堂、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作为重点。 “趣、实、活”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课堂有趣才能实在、才能激活思维;学生获得知识、取得成功,反过来又能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新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参与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教育的对象是人,我们不能把他们看作是一个“知识的容器”。为此,教师必须多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思路。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要把预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相信他们有预习的潜力,在培养初期,要多给予帮助。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创新是新世纪人才最核心的素质。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和条件是: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开放型原则;其次,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最后,鼓励学生求异。求异是创新的灵魂。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要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和培养,特别是在高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从高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倡一题多解,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数学教学进度表
|
周次 |
日 |
教 |
课时 |
|
1 |
9月1日-9月5日 |
数的世界;2、5的倍数特征 |
2 |
|
2 |
9月6日-9月12日 |
3的倍数的特征;机动;找因数;找质数 |
4 |
|
3 |
9月13日-9月19日 |
练习一;数的奇偶性①②;比较图形的面积; |
4 |
|
4 |
9月20日-9月26日 |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动手做(底和高);机动 |
3 |
|
5 |
9月27日-10月3日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 |
3 |
|
6 |
10月4日-10月10日 |
练习二;整理与复习(一)① |
2 |
|
7 |
10月11日-10月17日 |
整理与复习(一)②;分数的再认识;分饼(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与除法 |
4 |
|
8 |
10月18日-10月24日 |
练习三;机动;分数的基本性质;找最大公因数 |
4 |
|
9 |
10月25日-10月31日 |
约分;练习四;找最小公倍数;分数的大小 |
4 |
|
10 |
11月1日-11月7日 |
机动;数学与交通①;旅游费用① |
3 |
|
11 |
11月8日-11月14日 |
旅游费用②③;看图找关系①② |
4 |
|
12 |
11月15日-11月21日 |
整理与复习(二)①②③;折纸(分数加减法一) |
4 |
|
13 |
11月22日-11月28日 |
星期日的安排(分数加减法二)①②;看课外书时间(分数与小数);练习五 |
4 |
|
14 |
11月29日-12月5日 |
机动;组合图形的面积①②;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① |
4 |
|
15 |
12月6日-12月12日 |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②;鸡兔同笼①②;点阵中的规律① |
4 |
|
16 |
12月13日-12月19日 |
点阵中的规律②;整理与复习(三)①②③ |
4 |
|
17 |
12月20日-12月26日 |
机动;摸球游戏(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设计活动方案;机动 |
4 |
|
18 |
12月27日-11年1月2日 |
迎新年;铺地砖;机动; |
3 |
|
19 |
1月3日- 1月9日 |
总复习①②③④ |
4 |
|
20 |
1月10日-1月16日 |
总复习⑤⑥⑦⑧ |
4 |
|
21 |
1月17日-1月23日 |
期末考试 |
|
|
22 |
1月24日-1月30日 |
寒假放假 |
|
|
|
|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