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交易心理的两个宏观性问题

(2011-04-07 17:34:06)
标签:

交易

心理

研究

外汇

财经

分类: 交易心理研究

交易心理主要处理什么问题?

一般性的认识是,交易心理是在交易阶段时一个辅助交易的一种心态培养。比如,常见的说法是,持仓的时候要克制自己见好就收的心态,要让利润增长。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个人认为,对交易心理的这种看法极端缩小了交易心理的含义。

交易者交易的过程是一个作为主体的人对作为客体的市场做出反应的过程。交易心理恰恰涉及整个过程。

首先,主体对客体的反应包含心理因素。

无论交易者在分析、制定交易计划、等待交易机会、入场、持仓,还是最终出场阶段,虽然都涉及客观的技巧,但是所有这些技巧都需要一个“正确”的心理来实施,比如制定交易计划时需要从宏观上把握方向,微观上注意细节,等待交易机会时需要足够的耐心,入场时需要对信号的敏锐把握,而且要对半、假信号加以识别,等等。客观的技巧需要主体的人对此给以不同的心理频率,时缓时急。而频率转换的速度和持久程度是交易心理能影响交易的一个重要体现。

其次,主体之于主体的认识包含了心理因素。

我们更多谈论的是交易者在交易阶段的心理表现,严格来讲其实就是第一点提到的主体之于客体的反应。绝大多数交易者忽略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主体之于主体的认识。

用通俗的话来说,我们认识自己吗?

这让我们可以很快地想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名言。如果交易者连自己都不了解,即使了解市场和交易(其实很难,但不是最难),也很可能在市场中栽跟头——因为交易者不了解自己。

我们可以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到底要在交易中获得什么?盈利?其实,就我自己的观察而言,很多人可能不是为了获得盈利,很可能是为了挑战的刺激,为了获得别处难以获得的释放感、兴奋感,为了证实自己是个成功的人,为了获得认同,为了……我们可能觉得这匪夷所思,但是沉静下来,好好想想,你可能不是为了钱。

我们还可以问很多的问题来认识自己:为什么信号出来的时候没有认出来,事后却是如此清晰?为什么即使信号出来了,我们也不敢入场?明知道下一步会有更多的亏损,为什么不把亏损的仓位平掉?明知道现在的形势并不适合建仓,为什么我却入场了?

这些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我们对市场并没有太多的疑惑,见惯了涨涨落落,下一步的走势似乎已有熟悉的感觉,但我们对自己却很陌生。打开电脑前的那个人和盯着电脑的那个人好像根本不是一个人,为什么?

 

如果我们既认识了自己,也认清了市场,明确地知道自己进入市场的目的,而且这个目的不会在你亏损时影响接下来的交易,那么或许我们在面对亏损或者盈利的时候更冷静——这才建立起能够且持续在市场中生存下去的基础。

 

我们不由得问,为什么不先认清自己再进入市场?很遗憾我们从小就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而且,不在市场的历练中完全暴露自己,自己怎么能完全看清自己。展现在市场中的自我,是一个表演着的自我,我们需要关注。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表演,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哪些经历让我们如此行为,才是真正要找的病根。

只要不是绝症,看病最重要的不是下药,而是知道到底犯了什么病。找到病根,下药只是治疗的次要阶段。

 

但是心理治疗并不是次要阶段,它却不同于一般的病症治疗,这是需要高度技巧、毅力和自控的问题,超过了今天话题的范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