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郁达夫的自卑心理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2012-12-01 21:01:05)
标签:

郁达夫自卑心理

杂谈

分类: 论文

郁达夫的自卑心理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作家,他有着浓重的自卑心理,这一点为郁达夫同时代的很多作家所注意,他的好友郭沫若有一段堪称经典的议论:“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的三绝。”[1](P162)

郁达夫的卑己自牧,即自卑心理极其严重,其自卑心理的形成有着很复杂的原因。首先是不幸的童年经历造成了他的自卑心理。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极为重要。郁达夫1896年出生于浙江富阳县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里,三岁丧父,母亲整日为衣食而忙碌操劳,无暇过多地照顾他,缺少父爱母爱的童年是极其寂寞孤独的,为了排遣不绝如缕、难以名状的寂寞,郁达夫常常一个人呆坐在富春江畔,观看“碧桃三月花如锦,来往春江有钓船。”[2](P80)他的童年生活不但寂寞无比,而且极为贫困,父亲的早死,家道的败落,使他“所经验到的最初的感觉,便是饥饿。”[3](P15)在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时,郁达夫成绩优异,跳了一级,春天开学的时候,母亲辛辛苦苦为他筹集了学费,这时年少的郁达夫向母亲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母亲给他买一双皮鞋,母亲明知无钱可又不愿让儿子失望,于是领着郁达夫上货店去赊,结果是可想而知,母子二人空手回到家里,抱头痛哭。这件事对郁达夫刺激很大,“自从这一次的风波以后,我非但皮鞋不着,就是衣服用具,都不想用新的了。拼命的读书,拼命的和同学中的贫苦者相往来,对有钱的人,经商的人仇视等,也是从这时候而起的。当时虽还只有十一二岁的我,经了这一番波折,居然有起老成人的样子来了,直到现在,觉得这一种怪癖的性格,还是改不过来。”[4](P28-29)寂寞孤独与贫穷困苦的童年经历使郁达夫很早就形成了浓重的自卑心理,这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0年的留日生活,在郁达夫的人生途程刻下了深刻的印痕,无疑也加重了他的自卑心理。19139月,郁达夫随长兄郁华到日本留学,19227月,结束留学生活,回到上海主持创造社工作,这10年在异国他乡,郁达夫深切地感到了弱国子民的悲哀。由于中国积弱不振,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受到了严重的民族歧视,“原来日本人轻视中国人,同我们轻视猪狗一样。日本人都叫中国人作‘支那人’,这‘支那人’三字,在日本,比我们骂人的‘贱贼’还更难听。”[5](P46)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自幼敏感的郁达夫自然感到了难以言说的苦闷,加重了他的自卑心理。同时,在日本的这10年,郁达夫又正值青春期,身体的生理发育又使他增添了青春期的苦恼,即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异性的渴慕,但日本少女对中国人的歧视和高傲,使郁达夫渴望爱情而又不可得,“国际地位不平等的反应,弱国民族所受的侮辱与欺凌,感觉得最深切而亦最难忍受的地方,是在男女两性,正中了爱神毒箭的一刹那。”[6](P58)失望越重,压抑愈深,而自卑心理更加严重。

回国之后,郁达夫一直为生活而忙碌奔波,“著书皆为稻粱谋”,教书、著文,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生计。他说:“一生没有使我安逸过的那个鬼,就是穷鬼,贫,却是没有法子可以驱除得了。我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这‘贫’这‘穷’恐怕在我死后,还要纠缠着我,使我不能在九泉下瞑目,因为孤儿寡妇,没有钱也是养不活的。”[7](P282)长时间颠簸流离、捉襟见肘的生活,贫穷像影子一样紧紧地缠绕着他,使郁达夫整日抑郁不安,心情难以舒展,他感到自己无能,感到自己对不起妻子儿女,感到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生存的困难,于是更加自卑。再加上理想的难以实现;抱负的无法施展;社会的重压与摧残;身体的孱弱,20几岁的时候得了肺结核;天生多情而又“性知识发育落后”,“胆量,变得异常的小”,[8](P30)凡此种种,也都是郁达夫自卑心理的重要成因。

郁达夫性格气质中浓重的自卑心理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于强烈的自卑,他愈加要在外表上表现出一种孤傲,展示自己,暴露自己,率性而为,任意而行,因此,郁达夫性格中浓重的自卑心理对他创作最大的影响是自我暴露。

首先,这种自我暴露表现在郁达夫出版了很多日记。日记可以说是个人生活、思想、灵魂的袒露,毫不掩饰的赤裸裸的暴露。郁达夫是现代文学史上生前出版日记最多的作家,这一方面是由于生活的压迫,卖文的需要,但更重要的还是他要无所顾忌地进行自我暴露决定的。如《日记九种》,记录了他与王映霞女士的爱情生活,其中有深挚情感的抒发,有微妙的恋爱心理的刻画,当然也不乏大量赤裸裸的自我暴露,如“窗外雨很大,窗内兴很浓,我和她抱着谈心,亲了许多的嘴,今天是她应允我KISS的第一日”;[9](P97)“和她谈了一夜,睡了一夜,亲了无次数的嘴,但两人终没有突破最后的防线,不至于乱”[9](P109)等等。这种自我暴露使一部分人对郁达夫产生了误解,认为他是一个颓废作家,甚至是一个“色情狂”。[10](P381)其实,郁达夫这样做,并非有暴露狂,而是自卑心理的一种变态反映,以大胆暴露发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弥补自己自卑心理的心理缺憾。

自卑心理驱使下的自我暴露,还表现在郁达夫创作小说时大胆地袒露自己的情怀,特别是大胆地描写男女两性关系。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后,就以“惊人的取材和大胆的描写”[11](P309)震惊了当时的文坛,此后在《茫茫夜》、《秋柳》、《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等一系列小说中都描写了性心理、性苦闷和性变态行为,如同性恋、醉酒狎妓等,因此被一些人所误解,遭到了一些人的诟病。其实郁达夫并不是单纯以自然描写的方式展示两性关系,并不是以赏玩的心理津津有味地在文章中意淫,他笔下的性苦闷是和社会苦闷、经济苦闷、生存苦闷紧紧地联在一起的,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对社会的反抗有多种方式,不同的作家在作品中有不同的反抗社会的方式,浓重的自卑心理使郁达夫选择了自我暴露的方式,“自我暴露,在达夫仿佛是成为一种病态了”。[12](P97)以近乎病态的自我暴露的方式表达对社会抗争到底的呼声,既显示了郁达夫情郁于中的痛苦,也是他独有的自卑心理所决定。

浓重的自卑心理已经成了郁达夫的病态人格,这种病态人格对他创作的最大影响就是自我暴露,以自我暴露来求得自卑心理的某些补偿。

 

参考文献:

[1]郭沫若.再谈郁达夫[A].王自立,陈子善.郁达夫研究资料()[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2]郁达夫.自述诗十八首[A].郁达夫诗全编[C].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

[3]郁达夫.悲剧的出生[A].王自立,陈子善.郁达夫研究资料()[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4]郁达夫.书塾与学堂[A].王自立,陈子善.郁达夫研究资料()[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5]郁达夫.沉沦[A].郁达夫小说全编[C].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

[6]郁达夫.雪夜[A].王自立,陈子善.郁达夫研究资料()[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7]郁达夫.沧州日记[A].郁达夫日记集[C].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

[8]郁达夫.水样的春愁[A].王自立,陈子善.郁达夫研究资料()[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9]郁达夫.新生日记[A].郁达夫日记集[C].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

[10]苏雪林.郁达夫论[A].王自立,陈子善.郁达夫研究资料()[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11]成仿吾.沉沦的评论[A].王自立,陈子善.郁达夫研究资料()[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12]郭沫若.论郁达夫[A].王自立,陈子善.郁达夫研究资料()[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原载《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