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上海:漆彩飞扬、清雅素髹/“上博”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3-1
标签:
转载 |
学习
中规中矩的《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于11月16日开展,因从国内几家博物馆借展了数件国宝级漆器,尤其是重磅镇展级的江苏常州市博物馆长期沉睡仓库保养之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南宋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加盟展示,所以也是备受关注
剔红九龙纹宝座(局部)
进入展厅
前言。。。中国漆器史经历了二个高峰,第一个最光辉灿烂的战国至汉代时期,凡涉及礼仪、生活及丧葬用品都能制作成漆器,各地墓葬中出土以彩绘为主的漆器数以万计;漆器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是在宋元明清时期,呈现出品种繁多、数量可观的“千文万华”局面,其中尤以工艺品漆器居多
前言中提及了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有漆器,可惜,因“千文万华”侧重于漆器艺术发展史二个阶段的后段展示,故未能展出史前河姆渡文化漆器以及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重量级漆器珍品。其实,收藏河姆渡文物的大户“浙江省博物馆”就藏有不少河姆渡漆器,比如上图中这件曾被选为中国邮票图案的河姆渡漆碗,是采用整段木头镂挖而成,后经鉴定,发现其碗面斑驳的红色涂料为有机漆,此为中国髹漆应用的源头工艺,属于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漆器之一
进入展厅。。。中国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其工艺一般为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从新石器时代起,中国人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漆器也是古代继青铜器之后象征着国家繁盛标志的“奢侈品”
展览以漆器工艺区分涵盖彩绘、素髹、雕漆、螺钿、金饰、建漆等,按时间为序共分为六大展陈部分,此为之一:漆彩飞扬。。。漆器以木、铜、骨、角等材质为胎,髹以天然大漆,具有防水防蛀的优良特性
独立展框文物:彩绘漆镇墓兽(战国,湖北省荆州市刘家台25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类似的彩绘漆镇墓兽在全国各地文博机构多有收藏,“上博”的这件为荆州市博物馆调配相赠,兽体髹黑漆并用红漆描绘云纹及几何纹,一对鹿角插在兽首两边呈向外张开的树杈状,整器具有楚文化中象征威严与繁衍的特色
独立展框文物:彩绘云鸟纹漆樽(秦,湖北省荆州市黄山48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此樽为盖与器身上下套合呈圆筒的酒器,通体髹黑漆,用朱、褐两色漆绘云纹、变形鸟纹等,盖顶中央朱漆绘三组变形云鸟纹,近底部绘波曲纹
樽的材质从商周时期的青铜逐渐转变为战国、秦汉时期的漆器,变的只是材质,不变的是酒文化与礼仪
侧拍
彩绘凤鸟纹漆耳杯(西汉,湖北省荆州市高台28号汉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彩绘云纹漆盆(西汉,上海博物馆藏)
彩绘云纹漆圆盘(西汉,上海博物馆藏)
彩绘云凤纹漆圆盘(西汉,湖北省荆州市高台28号汉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摄取局部
摄取局部。。。战国时期的彩绘漆器装饰多以黑、红色为主,此彩绘云纹漆奁外部以黑漆作底色,将黄、红、绿、赭色漆在盖面及器壁上描绘出云纹、鸟头纹,虽然漆器因自然干燥之故已残损变形,且盖顶中心原配装饰物也已缺损,但无论是器型还是色漆,所呈现的原始状态均为研究战国漆器重要的实物资料
漆豆工艺图示。。。豆的造型类似高足盘,是古代贵族或君王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礼器,多用以盛放腌菜及肉酱等调味品
彩绘漆耳杯(战国,湖北省荆州市雨台山乌龟堰战国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彩绘凤鸟纹漆耳杯(战国,日本国西冈裕子女士捐赠,上海博物馆藏)
彩绘云纹漆盘(战国,上海博物馆藏)
彩绘漆耳杯(战国,湖北省荆州市雨台山乌龟堰10号战国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彩绘漆耳杯(战国,湖北省荆州市高台战国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黑漆莲瓣形奁呈八瓣莲花形,分盖、盘、中格、下格、底五层,下承高圈足。每层间均以子母口形式扣合,严丝合缝,奁表面均髹黑漆,虽因年代久远而且经多年水浸已转为紫褐色,但整器漆色铮亮,代表着宋元时期素漆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准
黑漆钵(南宋,1972年上海宝山县月浦公社南塘大队南宋谭氏夫妇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黑漆圆盒(南宋,1972年上海宝山县月浦公社南塘大队南宋谭氏夫妇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黑漆碗(南宋,1972年上海宝山县月浦公社南塘大队南宋谭氏夫妇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黑漆圆盘(南宋,1972年上海宝山县月浦公社南塘大队南宋谭氏夫妇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漆盘工艺图示
dysc三出 2018121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