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巧遇九龙洞(长城之旅四)

(2012-01-21 05:44:20)
标签:

锥子山

九龙洞

王凤台

长城

驴友

分类: 王凤台周边游

http://s6/middle/6af8d22fhb6fccb2bd9e5&690
                    雄伟壮观的锥子山主峰

2011年6月1日,白头翁和青少年们一起,真正地享受了一把儿童节。

今天继续北上,长城之旅第四站:锥子山长城段,目的是登顶锥子山。

锥子山海拔有四百多米高,是王凤台周围山形最尖细的山峰,位于王凤台西北约12千米处,

除了原来的驴友之外,今天和我们一起来的还有幼儿园的阿姨、司机、厨师、财会、校外嘉宾等,队伍庞大,身体素质不一样,比较难带。我们从锥子山西沟(吾名口)登长城,结果一到长城才发现此处陡峭难攀。所以经过研究决定兵分两路,身体素质较好的驴友继续登顶,其他人员留下就地野餐,等我们回来。

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我们未能找到登顶的路,但却巧遇一处古刹遗址,后来才知道这是由古代到文革前闻名遐迩的“九龙洞”。下面是刘守鑫老师编写的有关九龙洞的记载:

在绥中县永安乡万里长城主线上,有一座四百多米的高山,名叫锥子山,那里群峰林立,古树参天,敌楼错落,鸟语花香,真算是仙山佳境。在锥子山顶峰西南侧,有一天然古洞,这就是九龙洞。明代时,九龙洞被建成庙宇,多年香火不断,堪称一方之名胜。

传说明朝时,朝中设有一掌管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历法的官署,名叫“钦天监”。一日,钦天监官员夜观天象,发现榆关(山海关)一带祥光冲天,言定必有真龙天子出现。朝廷闻之十分震惊,派官员前去寻察。官员至吾名口附近,查至一家,原是一个寡妇带一八岁孤儿度日,这孩子长得相貌出众,性情温顺,自会走就自己上炕,唯那年腊月二十三这天,破例让其母同他上炕,母不悦,信手一掌,竟将其子打死。后葬于郊外。这日官员前来,将坟扒开,见棺内有九条龙,为首一条,便是其子化身。官员遂投朝廷,朝野上下为之震惊。于是钦天监派人便在这锥子山上的天然洞穴中修庙镇之,以防真龙天子出世,九龙洞由此得名,很快闻名遐迩。

九龙洞是天然形成的,内有四个大洞,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巧角门,进入角门,仰视岩洞,顶端如翘檐伸出,下成洞穴。首洞高三米,外宽三点二米,内宽一点五米。正中塑关帝像,五绺长须飘胸前,二目含威,令人肃然起敬。下两侧为关平、周仓,戎装而立。次洞宽四米,深三米,高四点七米,中塑药王像,慈祥端庄,栩栩如生。34洞相连,均深七米,宽十米,高十米,中间塑娘娘像,面南而坐,左一童男,又一童女,垂立侍候。洞沿处建有“天桥”一座,以木桩支撑,上铺平板,供游人行走。下有平台,宽十米,长十五米,可供游人小憩。平台下是陡峭山崖,高二十米。崖下有一“天井”,井水长年不竭,水尤清冽。周围古松怪柏,参天蔽日,郁郁成荫,游人至此,颇有气爽神清之感。

九龙洞虽位居高山之巅,貌似寂寞,但每年四月十八庙会,却使这天然古洞顿生活气。四面八方,三教九流,乡童父老,皆会于此。说拉弹唱,下棋打牌,谈情会友,游山拜佛,各都随心所欲,乐极交迫。不必说那巨商大贾,男绅女士如何阔气,就连那农家小子,春姑老妪,也要带上几毛钱前去赴会。尤其是那些小商贩,更是趋之若鹜,叫卖各样小吃,自朝至夕,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九龙洞作为一方名胜,颇为远近百姓所瞩目。然而可叹“文革”中惨遭劫难:庙宇被毁,佛像被扒,惟余古洞,从此萧条冷落,人迹罕至。天造地设之胜景,何时重现昔日之芳容?

下面是我们这次旅行的部分照片。有几张还是从我的QQ里现提取,因为有些照片我未能保存。

http://s11/middle/6af8d22fhb6fcda98efba&690
    车到锥子山村,我们马上步行登山。(体力好的扛着啤酒箱子)


http://s12/middle/6af8d22fh78b2e2e8dadb&690
到长城(吾名口)之后才发现这里过于陡峭,有些人无法攀登。从这里,我们兵分两路。我把体力不强的“新驴)留在吾名口林中休息野餐,带着“老驴”(原来的老队员)继续向锥子山顶峰进发。


http://s14/middle/6af8d22fhb6fcdfafed9d&690
驴友们奋力前行。


http://s2/middle/6af8d22fhb6fce27c9ce1&690
去锥子山主峰途中。(这些人都是既忠诚又坚强的老驴友)


http://s14/middle/6af8d22fhb6fce8da5d6d&690
生长在长城上的野百合 (以下几种植物都是在长城上看到的)


http://s2/middle/6af8d22fhb6fceb9b2ec1&690
野桑葚


http://s14/middle/6af8d22fhb6fcee6aa7cd&690
野核桃,也称秋子


http://s14/middle/6af8d22fhb6fcefee2bad&690
中草药:丹参 。过去我们俗称之为“红曲”


http://s4/middle/6af8d22fhb6fcf3cfa8f3&690
不要停下,继续前进!


http://s16/middle/6af8d22fhb6fd0c50835f&690
这些山峰位于锥子山东侧,山腰的曲折山路通往永安乡的金家沟村,是日本侵略中国时修筑的。


http://s3/middle/6af8d22fhb6fcf788a962&690
Mr wang 很兴奋,玩打仗呢


http://s11/middle/6af8d22fhb6fd017b29fa&690
到了锥子山主峰面前,没有路了,眼前只是悬崖峭壁。这时我们看到城墙西侧有一条小路通往密林深处,但它是向低处延伸,越走距锥子山主峰越远。走了一段路之后,小路突然一转,又朝着主峰延伸过去。不久,我们眼睛一亮,看到了石阶,不久就看到了这块挂在九龙洞前柞树上的牌子。


http://s2/middle/6af8d22fhb6fcfab18821&690
古人修筑的通往九龙洞的石阶


http://s11/middle/6af8d22fhb6fcfd97461a&690
九龙洞部分残迹


http://s15/middle/6af8d22fhb6fd04f2de1e&690
九龙洞位置险峻,树木都是倾斜生长的


http://s12/middle/6af8d22fhb6fd066f4f3b&690
这里有一个保险柜,据说里边收藏着佛像


http://s5/middle/6af8d22fhb6fd073c7a24&690
这张照片是从我的QQ空间转来的。原来古庙的残墙地基还存在。在靠近崖壁与残墙之间,一条蛇卧在纳里。说来真怪,这么高的山峰怎么能有蛇?难道这就是九龙洞的由来?“龙”仍然守在这里?


http://s5/middle/6af8d22fhb6fd0a9c1274&690
返回途中驴友留影。我们是从锥子山主峰南侧第一个敌楼那里下山返回的,路比较短。这天非常有趣的是,我们“老驴”体力强,装备精良,所以主要食物(如干豆腐、大酱、大葱、面食等)都由我们背着。留在吾名口的队员那里只有啤酒。结果中途老驴饱餐一顿,而新驴只能喝啤酒,没喝了都给河北省的农民了。


http://s11/middle/6af8d22fhb6fd109c09aa&690
返回途中,经过秋皮沟水库,大家合影留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