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上海下放知青日本鬼子祖母原创随笔摆渡叟湖 |
分类: 手机博客 |
又到了麦子黄熟的季节,又快到了皖南栽秧的季节,这个时候又常常让我想起学栽秧的艰辛日子 。
说到学栽秧,就免不了提到我的父亲。
在我还在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暑假我就学栽秧了。
那个时候,生产队里栽秧是大工,通常要记12分工的,而除了栽秧之外的杂工只有8分工 。
我父亲就是8分工家族的一员。
造成这个结果还得骂一顿日本鬼子。
民国26年冬,小日本鬼子攻陷上海,继而从广德等地分三路包抄国民党首都南京。
日本鬼子先头部队到达广德那天,二十多岁的我的祖母与她母亲正好从广德州往回赶 。
她们走到城南九房村,日本鬼子老远就开枪了,一枪打在我祖母母亲的腿上。
她拼命的喊叫自己的女儿,一心挂念家里孩子的祖母已经逃到了安全地带,却不忍丢下负伤的母亲,于是转身来准备背她 。
这时候,里把路之外飞来一颗罪恶的子弹,打中了我祖母的心脏。
而祖母的母亲大难不死,几天之后才被人从死人堆里救回,一直活到解放后第一次安徽搞责任田。
祖母舍不得丢下母亲,却彻底抛弃了她心爱的儿子,也就是我的父亲。
那一年,我的父亲才6岁 。
而且,在我的父亲12岁那年,我的祖父因为生病无钱医治,也去找我祖母了。
于是,12岁的父亲就被他唯一的亲人姑姑送去拜师学理发。
这就是我父亲为什么不会栽秧的原因,因为他从来没有学过干农活。
于是,母亲下决心要我学栽秧,以挽回父亲的面子。
那时候,生产队一年种两季稻。我们放暑假的当口,正赶上收割早稻抢栽双晚的“双抢”。
一个生产队,只有三四十号劳力,却要完成一百多亩的“双抢”任务,可想而知是如何的忙碌。
而我们这些家里人口多经常超支(在生产队按劳动工分多少分进钱户和超支户)的家庭的少年于是也被爸妈带出来挣工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所有参加“双抢”的人员可以免费饱吃一顿午餐。
我的舅父也在本队,我学栽秧的时候,他们就把我安排在我舅父和我表叔的中间。
在生产队里,舅父和表叔是栽秧的能手,那一手秧栽得可谓既快又好。
把我放在他们二人中间,第一,我的栽秧趟子上没有秧苗了,由他们负责提供,第二那就是督促我必须栽快些。
学栽秧,最大的痛苦就是腰杆子痛,因为前后两个栽秧快手的夹击,这种痛苦更是一言难尽。
所幸的是,那时候,与我一起学栽秧的还有五个从上海来我们生产队下放的知青阿姨。
虽然学栽秧比起会栽秧的来还要痛苦好几倍,但比起这些大城市来的阿姨们我心里又稍微舒服一些。
一季“双抢”忙下来,不会栽秧的我从门外汉变成了门里师,终于可以挣到大人们一样的工分了 。
学一门手艺的确不错,安徽第二次搞责任田的时候,栽秧又红火了好几年。
人工栽秧的工钱,从最初的十元钱一亩发展到后来的一百五十元钱一亩另外管三顿饭,说明手工栽秧质量高产量高 。
但是,随着物价飞涨,种田的成本逐年增加,加上粮价趋降,于是,种田的农户不断的想办法减少农本。
仅栽秧一项,从最开始的抛秧盘抛秧,到后来的水稻直播,再到最近的水稻免耕直播,花样不断地翻新。
如果我的父亲多活几年,我可以让他笑呵呵的看我搞水稻免耕直播了,而他,也绝不会继续沉浸在不会栽秧的羞愧之中。
说到学栽秧,就免不了提到我的父亲。
在我还在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暑假我就学栽秧了。
那个时候,生产队里栽秧是大工,通常要记12分工的,而除了栽秧之外的杂工只有8分工 。
我父亲就是8分工家族的一员。
造成这个结果还得骂一顿日本鬼子。
民国26年冬,小日本鬼子攻陷上海,继而从广德等地分三路包抄国民党首都南京。
日本鬼子先头部队到达广德那天,二十多岁的我的祖母与她母亲正好从广德州往回赶 。
她们走到城南九房村,日本鬼子老远就开枪了,一枪打在我祖母母亲的腿上。
她拼命的喊叫自己的女儿,一心挂念家里孩子的祖母已经逃到了安全地带,却不忍丢下负伤的母亲,于是转身来准备背她 。
这时候,里把路之外飞来一颗罪恶的子弹,打中了我祖母的心脏。
而祖母的母亲大难不死,几天之后才被人从死人堆里救回,一直活到解放后第一次安徽搞责任田。
祖母舍不得丢下母亲,却彻底抛弃了她心爱的儿子,也就是我的父亲。
那一年,我的父亲才6岁 。
而且,在我的父亲12岁那年,我的祖父因为生病无钱医治,也去找我祖母了。
于是,12岁的父亲就被他唯一的亲人姑姑送去拜师学理发。
这就是我父亲为什么不会栽秧的原因,因为他从来没有学过干农活。
于是,母亲下决心要我学栽秧,以挽回父亲的面子。
那时候,生产队一年种两季稻。我们放暑假的当口,正赶上收割早稻抢栽双晚的“双抢”。
一个生产队,只有三四十号劳力,却要完成一百多亩的“双抢”任务,可想而知是如何的忙碌。
而我们这些家里人口多经常超支(在生产队按劳动工分多少分进钱户和超支户)的家庭的少年于是也被爸妈带出来挣工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所有参加“双抢”的人员可以免费饱吃一顿午餐。
我的舅父也在本队,我学栽秧的时候,他们就把我安排在我舅父和我表叔的中间。
在生产队里,舅父和表叔是栽秧的能手,那一手秧栽得可谓既快又好。
把我放在他们二人中间,第一,我的栽秧趟子上没有秧苗了,由他们负责提供,第二那就是督促我必须栽快些。
学栽秧,最大的痛苦就是腰杆子痛,因为前后两个栽秧快手的夹击,这种痛苦更是一言难尽。
所幸的是,那时候,与我一起学栽秧的还有五个从上海来我们生产队下放的知青阿姨。
虽然学栽秧比起会栽秧的来还要痛苦好几倍,但比起这些大城市来的阿姨们我心里又稍微舒服一些。
一季“双抢”忙下来,不会栽秧的我从门外汉变成了门里师,终于可以挣到大人们一样的工分了 。
学一门手艺的确不错,安徽第二次搞责任田的时候,栽秧又红火了好几年。
人工栽秧的工钱,从最初的十元钱一亩发展到后来的一百五十元钱一亩另外管三顿饭,说明手工栽秧质量高产量高 。
但是,随着物价飞涨,种田的成本逐年增加,加上粮价趋降,于是,种田的农户不断的想办法减少农本。
仅栽秧一项,从最开始的抛秧盘抛秧,到后来的水稻直播,再到最近的水稻免耕直播,花样不断地翻新。
如果我的父亲多活几年,我可以让他笑呵呵的看我搞水稻免耕直播了,而他,也绝不会继续沉浸在不会栽秧的羞愧之中。
前一篇:冤案与刑讯逼供咋就是孪生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