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d99:萌芽新概念韩寒补赛的惊天猫腻
(2013-02-23 19:12:45)
标签:
倒韩先锋打假勇士方舟子摆渡叟湖杂谈 |
分类: 倒韩文汇 |
---韩寒获奖造假事件,扑朔迷离,引人入胜。虽然已事过14年,但求真心切,仍然有人对此事不断分析,而且乐此不疲。相信真相大白之日已不远,到时候把结果拿出来和自己的分析对比,无论是否切题,也是一件乐事,分析,破案也是一种享受。
原题:其实“补赛”是一条重要线索 ---韩寒获奖案情分析
现题摆渡叟湖所加
1999年10月11日《新民晚报》,其中发表有《新概念作文大赛幕后的故事》一文,里边写道:“谁知到了复赛这一天,韩寒却没有出现在考场。赵长天舍不得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曹文轩也舍不得呀。他们将所有复赛者再次梳理了一遍,确实不见韩寒。韩寒是否没有接到复赛的通知。于是,赵长天吩咐部下,赶快打电话联系。果然,由于邮路的原因,韩寒没有收到复赛通知,错失了复赛的时机”。
复赛这一天是1999年3月27日,胡玮莳在上海南洋中学考场没有发现韩寒,她非常关切此事,于是亲自跑到考场外面去找他。确定韩寒和其他两名上海学生未参加复赛时,当天就向赵长天作了汇报。这一天,评委要根据复赛结果连夜在130名考生中评定落实20名一等奖和120名二等奖名单。韩寒不在,就不好评。他们"再次梳理(查)所有复赛者(的考卷)",仍然未见韩寒的名字,赵长天(只好)吩咐部下(李其纲?)快打电话联系。于是,有了上面一段情节的描述。
这一过程很诡异,三个考生为何只通知韩寒?莫非韩寒与《萌芽》有特殊关系?莫非韩寒早已经列入了一等奖20人名单?为什么赵长天那么关心韩寒?真的是发现了人才?还是赵长天对韩仁均已经许诺,已有默契?
换位思考一下,先推论韩寒属于B组,但为什么韩寒后来在C组?按规定B组考生不参加复赛就不能评奖,在没有落实韩寒是否可能参加补赛前,韩寒放在C组是进可攻退可守最佳的方案。如果争取到评委同意韩寒补赛,哪怕是个形式,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利用机会把韩寒转到B组。不同意,韩寒至少也是C组一等奖。可见,韩寒不参加复赛也是事前商定好的,因为韩仁均已经向赵、李交了底,怕韩寒真的参加复赛可能通不过去,到时候骑虎难下,反而被动。但是被不了解内情的胡玮莳搅了局。
赵、李之所以不惜违规要单独为韩寒搞一场补赛,唯一可以拿出的理由是:韩寒文章老到,才华横溢,一等奖没有他可能浪费了天才。乍一看理由冠冕堂皇,合情合理。果真如此吗?我们进一步分析韩寒的两篇初赛作文时,就会发现《书店2》、《求医》无论立意和文采并不突出。内容更是老气横秋,人情世故,丝毫见不到少年蓬勃之朝气。这类垃圾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一等奖,也联系不上《萌芽》追求的新概念。明显这里藏有赵、李为了《萌芽》的生存和发展与老同学、老校友韩仁均所作的利益交换。相信那些评委们也已经发现里面的猫腻。但是碍于中国人的面子,还有连作协主席王蒙都没有发话,谁愿意得罪人呢?于是就都睁一眼,闭一眼地放了一马。
出于心虚,在后来的采访中,赵长天再没有提过27日当天就给韩寒打电话的事,而是把电话通知时间说在28日上午10点左右,放在和评委们讨论之后。根据土豆记者视频说,第二天接胡玮莳电话的人是韩寒的母亲,其实那父子俩早已出发了!记得有个记者和韩寒父子同车采访的视频中提到,韩寒对于那天补赛很有把握,甚至想到要怎么写。但谁能保证李其纲没有提前一天泄题呢?
以上是笔者对这场十多年的谜案所作的初步分析,依靠的仅仅网上所看到的的资料,可能不全面,如有失误,欢迎当时的当事人、参与人、知情人指正。确信,当此事有更多人关注时,这个惊天大骗局一定能破。这正是草民们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