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桥板栗: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
(2012-09-27 03:48:34)
标签:
中国板栗之乡凤桥板栗凤桥原创时评摆渡叟湖 |
分类: 我的时评 |
2012年板栗上市时节,享誉“中国板栗之乡”的凤桥板栗爆出一个大大的冷门:在农产品价格处于低迷的当口,凤桥板栗收购价格却一直盘踞每公斤10---11元,走出了20多年来板栗价格徘徊在每公斤4---6元的低谷格局。
按理说凤桥的栗农应该喜笑颜开了,但是,大多数栗农却笑不起来。因为天灾与人祸,让凤桥板栗遭受重创,板栗严重减产,部分栗农的山场甚至没有动竿子,在你有千万斤板栗都不愁卖的情况下,这种懊恼分明的写在栗农的脸上。
天灾不可抗拒,而人祸却是完全可以避免。那么,凤桥板栗究竟遭遇了怎样的人祸呢?
据一份招商资料显示,2001年原凤桥乡板栗山场3万亩,年产量100万公斤。这个成绩是凤桥人民经过近20年千辛万苦努力拼搏得来的,不仅凤桥板栗名声鹤起,更为重要的是凤桥板栗越来越不愁卖了,虽然价格徘徊不前,销路却是出奇的好。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喜人的局面却在撤乡并镇之后悄然消失了。
2006年凤桥乡整体并入新镇,2008年沦落为官场与市场复合的怪胎“广德县凤桥股份合作制板栗协会”终于偃旗息鼓。这个既有栗农每股50元入股却又根本无法创收的“板栗协会”把栗农的辛苦钱送上了家门,同时关闭了名存实亡的板栗协会的大门。
凤桥板栗成了一个没娘喂奶的孩子流落山场,而更为悲惨的命运却又在等着它。在“什么挣钱干什么”的“市场经济思想”指导下,一直价格不能雄起的凤桥板栗正在被自然淘汰。随着毛竹加工户如雨后春笋毛竹的价格一路飙升终于突破每担50元大关,而且毛竹的销路出奇的好。这样一来,不挣钱的板栗让路于竹了。
这当然只是其中原因之一,板栗生产需要较大投劳,而青壮年劳力纷纷走入苏浙沪务工,留守在家的386199部队无法正常管理板栗山场,在比较效益的市场经济魔掌驱使下,板栗山场不仅在面积上被毛竹蚕食,在经济地位上、栗农的思想上也不得不给毛竹挪地方了。
一时间,板栗山场几乎处于荒芜,即使有一部分栗农仍然在坚守,也只是除草剂扛大头,修枝、下肥、治虫这些高产栽培技术只能是凤桥板栗昔日的美好回忆了。
时下,说起市场经济,人们自然而然就会说“什么好卖种什么”、“什么挣钱搞什么”,作为普通民众这样想或许没啥大惊小怪,而由管理向服务转型的说话管用的部门也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对农民搞“无为而治”其结果可想而知。
市场经济,虽然很多时候什么赚钱搞什么可以,但是像板栗这样的林产品生产周期就是1年,当你发现板栗价格一路看好的时候,板栗树上没有板栗,那还谈什么呢?
凤桥板栗,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在2012年的金秋,留给栗农的除了懊恼,应该还有一些什么醒悟吧?
摆渡叟湖新浪博客首发,其他媒体不得擅自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