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亚病夫”是几块金牌就能抹去的吗?

(2012-08-12 11:22:16)
标签:

奥运金牌

东亚病夫

改革

中国

严复

梁启超

举国体制

杂谈

 现在奥运会正在进行中,中国也拿了大把的金牌,有些人又开始叫大国崛起我们再也不是“东亚病夫”了,提到这人词时还顺便鄙视下小日本因为这是日本人给取的,认为旧中国中国老百姓体质瘦弱国力不济,被侮称为“东亚病夫”!特别是在中国的电视上,我们的电视台80%以上都在放抗日题才的剧目,所以都认为这个词是来自日本人之口。但有没有想过日本这样骂不是把自己也骂进去了吗?比如一个上海人讨厌广东人,那就可以骂他们“广东**”,但决不会用“中国**”这个词,就像中国人骂日本人“日本鬼子”一样,如果你用“东亚鬼子”那就会拐弯捎带上自己,这是谁都不会做的,那“东亚病夫”是怎么来的呢?
 
“东亚病夫”一般认为这个词汇出现在1896年。如上海市体育局五百年体育大事记中就说:“(1896年)九月十一日(10月17日)租界英文报纸转载了英国伦敦《学校岁报》专论,称‘夫中国——东方之病夫也’。此后,中国人常被西方人贬为‘东亚病夫’。”

  “夫中国——东方之病夫也”这句话,则出自当时由梁启超主笔、风靡一时的改革派报纸《时务报》的中文译稿,该译稿名为《中国实情》。这段文字存在概念偷换的嫌疑,“中国是东亚病夫”被替换成了“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中国实情》其实是一篇针砭当日清政府改革失败的政治评论文章,文章开篇即用“病夫”形容中国,感叹清政府“麻木不仁久矣”。文章只此一处使用了“病夫”一词。其主要内容,则是批判晚清官僚系统腐败、官场风气恶劣,导致军事政治改革全盘失败。但作者似乎并未对中国的改革前途完全绝望,在文章的末尾如此期许:“总之,北京执政之臣,若果以除旧弊、布新猷为急务,势虽汲汲,犹未晚也!”
  总而言之,这份被视作西方世界鄙视国人为“东亚病夫”的文章,其实并没有只言片语涉及到“国人”——也就是中国的老百姓;全文通篇都是在针对“中国”这个国家而发议论;更没有半个字提及中国老百姓的身体素质问题,而始终在谈中国的政治改革事务;即便是在提供给中国政府的改革建议里,也丝毫没有提及与国民体质改造有关的任何计划。换句话说:在这位外国作者眼里,因为中国无法启动政治改革,无法从传统帝国蜕变为近代国家,所以在甲午之战中连日本都敌不过,是“东方之病夫”。这个逻辑,与国人的身体素质,没有半毛钱关系。

  严复在其名作《原强》中说:“一国之事,同于人身”,所以,“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也耶!”将中国比喻成“病夫”,认为改革若不从根本(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上着手,那么,变法图强的结果,只能让这个“病夫”死得更快。“病夫”这个比喻只属于腐朽没落的晚清政府而不是针对个体。

  “病夫”其描述仅限于中国政府的国力衰退和政治改革失败。现在几块金牌就开始叫大国崛起不觉可笑。奥运“举国体制”本身就是一种亟待改革的落后制度,有种说法是每块奥运金牌平均花7亿。与此同时,是民众的人均体育设施不足一个平方米,农村里大多数学校根本就没有操场,每每看到媒体上报道的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老百姓在昂贵的医疗教育面前的窘迫,还觉得这是崛起了吗?“东亚病夫”是几块金牌就能抹去吗?
 

                         来源:http://jmjljy.bokerb.com/blog.php?do=blog&event=view&ids=30126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