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这个假货泛滥的时代

(2012-07-31 11:18:42)
标签:

当代鲁迅

青春偶像

意见领袖

天才作家

倒韩

教育

分类: 倒韩文汇

上半年终于忙完了,生产指标全部完成,业务收入略有盈利,杀猪婆开恩,同意休假半月,但附加条件是负责照顾儿子。这样也好,带着儿子继续讨韩,防止韩氏真的五十年不倒,俺也得提前培养一个接班人不是?
  本来天性爱嘻嘻哈哈没个正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变得一本正经,没文化装有知识,没内涵装有品味,对着镜子越看越不像自己,也难怪天涯金毛要打俺的假,连俺现在都认为完全有可能一打一个准。
  言归正传,在没有找到更好的话题之前,还是继续回答那位仁兄提的问题。这次俺想把第一个和第六个问题打包处理,因为“如何建立打假长效机制”和“如何预防骗子文化死灰复燃”之间本身有着不可切割的联系。由于俺的确对这种正式而严肃的课题缺乏驾驭能力,因此,只能当作草根与草根唠闲磕,农民与农民摆龙门阵,专业人士慎入,这样既可避免因俺的浅陋见识而贻笑大方,又可避免因俺的方言土语造成理解误会。在正式开唠之前,俺还是想对标题重新定义:一是当前谈建立打假长效机制显得有些狭小且操之过急,毕竟对于假货的应对必须经历识别、抵制和打击三步曲;其次“骗子文化”的提法不如“造假现象”更客观更有普遍意义,因此,俺擅自改了标题,并把立意放在对假货横行的感悟上了,这也是取已所长而避已之短吧。
  真与假这两种相互对立的现象俺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明确定义并发展到水火不容针锋相对的态势,反正大家都知道对于假货大众普遍表现得是深恶痛绝,其中包括自身就是造假者的人,试想如果韩氏也曾受过三鹿之害、也尝过地沟油之味、也吃过伪劣产品之苦,那肯定也会破口大骂说不定还会口诛笔伐诅咒控诉,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心理,如同韩氏自己本在公然造假而无端指责刘谦魔术找托一样滑稽,总喜欢在宽于待已严于律人的韩氏规则下玩弄着“灯下黑”的把戏。
  假货为何层出不穷除之不尽?往深了说是社会防范机制的不健全,比如科学检测无法全覆盖,把关环节睁只眼闭只眼,执法人员往往只能闻之而后动,受害大众的鉴别能力根本跟不上造假手段的翻新等等;往宽了说完全在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假货打之不绝的最大原因就在于暴利的存在,很多人根本挡不住低成本高收入的诱惑,从而产生“铤而走险”的赌徒心理;往实了说是这个社会对造假者过于宽容,由于打击惩处力度不够从而给造假者留下既得利益和风险成本之间巨大的利益空间,从而对造假者来说这完全是一个很值得尝试的行业。
  面对假货,很多人只能是自认倒霉束手无策,即便有人知道拨打315,但往往不是占线就是推托,找商家理论不是被骂就是被殴,官司诉讼更是既费精力又费钱财,往往赢了官司也难以挽回已有损失,因此,无视、麻木、忍气吞声已成为大众遭遇假货的普遍态度。而此时本应该站在打假第一线的机构和人员在哪里?也许,正在家里候着焦点访谈的曝光,也许正走马观花地逛着小摊商铺。此时造假者又在做什么?也许正在厂房里热火朝天地加工,也许正在公开场合义正词严地斥责假货。
  俺认为,真正要遏制假货横行,就需要更严厉的惩处措施来震摄、更畅通的举报渠道来监督、更方便的识别手段来揭露,除此之外,也许只有听天由命,或交由道德规则来予以不痛不痒的谴责。
  首先,打假不能依靠媒体或平民的力量,而应该纳入行政作为的范畴,因为只有公权力的介入才能起到更快更明显的效果,而且惩处力度必须大幅增加,如同一个地方官说过:对于造假者要打就应该打得其倾家荡产、血本无归,打得其根本没有能力东山再起、死灰复燃。俺不知道这个地方最终采取的是什么举措,但俺十分认可其强硬态度,对造假者斩草务必除根,甚至对护假者也不妨也试试古代的“连坐制度”。
  其次,受理举报机构必须尽量做到“点多面广”,举报渠道必须做到“畅通无阻”,查处检测必须做到“及时有效”,处理结果必须做到“责任追究”。只有真正做到小到一根针、大到一台车的举报都有人受理查处,真正实现打假不再由位卑言微的平民百姓出手,这样也许才能有效增强公众抵制和揭露假货的信心和勇气,也就相当于在社会上免费安装了十几亿台监视器,让造假者无处遁形无路可走。
  当然,在体制不全、机构不多、公权不力的现实状况下,作为俺这样的草根平民,还是只有睁大眼睛,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过曾听过一个抵制假货的小故事好像还有点道理:有一老汉由于受肉贩的蛊惑买了一块煮不烂的老母猪肉,在索退无果的情况下,老汉一气之下端着炖肉的砂锅一言不发的坐在肉摊前,结果可想而知,该肉贩再也卖不出一块肉,也只有乖乖退赔了事。(声明:此种方式只适合个人不适合普及,只适合治标不适合治本,更重要的是:那个肉贩绝对不是俺)。
  至于如何防止造假现象死灰复燃,俺认为这话题已经超出了俺的智商范畴,不过俺还相信,只要造假的利润空间依旧巨大,那么对于杜绝假货也许连上帝也无可奈何。
  ——后记:经过这次倒韩事件,俺发现打假真难,但同时也发现其实造假者一旦被揪住其日子更难。如若不信,且听俺下回分解!

  2012年7月30日


网文转载: 倒寒先锋
本文链接: http://www.daohan.org/html/20120730/21047.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