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字揭穿赵长天谎言,八说一串蹊跷数字折射韩寒补赛背后的无耻

(2012-07-29 20:41:12)
标签:

当代鲁迅

青春偶像

意见领袖

天才作家

倒韩

分类: 倒韩文汇

上篇文章出来后,煽风点火围观派二当家@王777888说:“鬼鬼,无需犹豫,实际上事情真的没有那么复杂,。。。就是。。。”的确,事情很简单,就是那么回事。但是,当事人要么不出来,要么语焉不详。对关键问题的“零口供”,我们只能利用仅有的资料,分析所有可能性,去伪存真,推导出被有意无意忽略的细节,一步步还原真相。哪怕拔出萝卜,带出一摊的烂泥。

比如《六说》,我们推导出“终审评委来之前,复赛名单已经寄发”,结合“来复赛的全部获得一二等奖”,可以得出【初审评委评出获奖名单】这一事实。再结合《五说》里揭示的“一二等奖甚至B组都有可能‘保送大学’”,就可以推导出【初审评委决定利益获得者】这一结论。

再看萌芽自己说的“3月下旬,由著名作家王蒙担任主任的复评委相继抵达上海,一并来沪的还有大赛组委会、工作委员会成员,以及几所高校的负责招生工作的有关人员”我们就可以得知,有关初审的工作,都是萌芽在没有监督下一方独自操办的。这个结论再和上段结合,就可以推出这个不争的事实——【萌芽单方操作决定利益获得者】!

当然,继续分析,还可以得出很有趣的东西。比如萌芽自己说:“由上海的教授、作家、编辑组成的初评委从中评选出入围作品335份,其中需经过复赛竞争一、二等奖的作者146名,应届高三毕业生81名”。请注意,这里的初评委是【上海的】,单方独办初评工作的萌芽是【上海的】,评出的复赛并获一二等奖的72.86%也是【上海的】!上海,真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城市,所以再违规让【上海的】韩寒补赛并给个一等奖,也不那么显神奇了。

神奇的是数字。其实数字本身并不神奇,只是因为数字不会说谎,所以能推算出谎言,因而显得神奇!

入围335份,需复赛竞争一二等奖的146人。我们可以得出入围奖的理论人数是:335-146=189。而实际上,入围奖是192人。192-189=3。怎么会凭空多出3人?

是一二等奖被淘汰下来的就落入入围奖?这个解说看起来是否定的。因为无论是萌芽“需经过复赛竞争一、二等奖的作者146名”的字面意思,还是沈嘉禄的“一等奖20名,入围参加复试的的百多人全部是二等奖”,都能否定这一解释。再说了,绝大部分都获奖了,又没限定人数且已经严重超额,让个别人降入入围奖,谁能干出这惨无人道的事?

再看实际一二等奖获得者为20+120=140名。需复赛的是146。146-140=6。怎么又多了6人?我们通过萌芽说的“上海地区有三名考生无故缺考,被取消评奖资格”可以得知,参加复赛考生减少3人。再通过沈嘉禄《让孩子们写点真的》记载,深圳有2名考生“因为经济原因”不能成行,复赛考生再减少2人。这时我们就可以计算,实际参加复赛的考生是146-3-2=141。而实际获得一二等奖的是140人。141-140=1。这里,还是多了1人。这1人,去哪了?

再回头看看入围奖多出的3人,我们恍然大悟。复赛考生的146人中,有3人无故缺考,取消了资格。深圳有故缺考的2人,毕竟未参加复赛,降到了入围奖。同时,有1人参加了复赛,却“未知原因”地被降入入围奖。获得一二等奖的正好是140。而降入入围奖的是2+1=3;189+3=192!这,就是入围奖多3人的唯一合理解释!可是,究竟是什么“未知原因”,让一个本该获得一或二等奖的考生,落入低档的入围奖呢?难道真有惨无人道的事?

先放这,我们再看沈嘉禄《让孩子们写点真的》提供的数字——“其中参加复试的学生有134名”。134,与146严重不符。这又是为什么呢?到底是多少人参加复赛?

134小于实际获奖的140人,但大于实际获奖的AB组共130人,再结合C组二等奖获得者任晓雯“C组不参加复赛(大意)”的证言,我们可以得知,134和146的主要区别在于,134是更严谨的需要参加复赛的AB组选手人数,146是将C组获奖选手也包含进去。因为C组也需要分一二等奖,所以萌芽将C组评奖人数也错误计入到复赛人数中。

可146-134=12,这里多出的是12,参加复赛的人数,究竟是什么情况?只有三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多出的12名全部是C组,剩下的134正好是AB组人数。参考C组共10人获奖,则有2名C组落入入围奖。入围奖还缺1人。134名有资格参加复赛的AB组中,无故缺考3人取消资格、经济原因缺考深圳2人,都不符合1的条件,只有从正常考生中抽取1人。但这样的话,AB组实际获一二等奖人数为134-3-2-1=128,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这种可能性排除。

第二种可能:多出的12名有11名C组,1名为AB组。则有1名C组落入入围奖。而深圳经济原因缺考的2名考生,也落入入围奖,这样才符合189+1+2=192人的入围奖人数。因而实际有资格参赛选手其实是134+1=135名。135-3-2=130人,倒是符合实际的AB组一二等奖。但从11名选手中来挑选10人获一二等奖,不合常理,更与沈嘉禄的134人报道搭不上边。所以这种可能性也要排除。

第三种可能:多出的其实就是10名C组,因为C组不需要复赛,可以提前确定人数和评奖。初审统计的复赛其实是146-10=136人。但这比134多出2人。符合条件的只有深圳缺考的2人。这2人因为经济原因缺考,复赛前提前通知主办方,因此可以提前获知。这也是判断将深圳2人虽缺考,但仍旧列入入围奖以示鼓励的原因。但无故缺考的上海3人和补赛的韩寒,都没有提前通知,所以沈嘉禄得到的数据资料,是复赛考生由原定的136人减去深圳2人后的134人。这134人包括无故缺考的3人和韩寒——只有这种可能性存在,否则无法解释!

所以,实际的复赛人数情况是:萌芽初审评选出136名AB组考生进行复赛,同时评选出10名C组选手进入一二等奖,共计146人。因为这146人都需要等待终审评委将其进行一二等奖划分,编稿者没有在复赛时经办涉及人数的具体工作,所以就不严谨地失误写成“需经过‘复赛’竞争一、二等奖的作者146名”。而沈嘉禄采访时,恰好是复赛前夕,主办方具体经办人此时得知有2名深圳学生因为经济原因不能复赛,而并不知还有4人将会缺考,于是把深圳2人名额减去,将134人的复赛人数告诉领导或沈嘉禄。沈嘉禄并没有也不可能去点人头核对,也没人告诉他还有3人无故缺考,就将此前主办方提供的134人参加复赛写进稿件。

接下来的过程就是:实际按时来参加AB组复赛的是【130人】,韩寒和另外3人缺考。但韩寒被通知补赛,“有效”地进入了的实际参加复赛的【131】人。另外3人没人过问,成为无故缺考,取消了包括入围奖在内的获奖资格。深圳2人,因为缺考有故,加之带队老师可证明其真伪,就给了安慰鼓励的入围奖。同时,从【131】人的“有效”复赛考生中,抽取了1人,取代“实际无效”复赛考生韩寒,降入“入围奖”中。

那个冤大头1无论是从一等奖抽走,还是二等奖递推,他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牺牲品!因为【既然韩寒补赛前能评选出19名一等奖、120名二等奖,为何就不能放过那个可怜的1,在韩寒补赛后,评出20名一等奖、121名二等奖?或是21名一等奖、120名二等奖?】

【131】在韩寒补赛后,生生地又被拆得骨肉分离,变回了【130】。唯一的解释就是,保证最终结果为一等奖20名,二等奖120名!20、120,这是一组整齐顺眼的数字,外人无论从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中发白看,这都是一个经过设定,不会生疑的按设定评奖的数字!倘若不是方韩大战,谁会知道,韩寒补赛前,一等奖其实是19名!谁又会知道,还有1个本来是一或二等奖的考生,因为韩寒将要补赛,被提前顶包了?

这时候,知道了不仅有韩寒神奇的1,还有另外冤枉的1,你还相信赵长天【本来没有韩寒就只有19个,一等奖的数字不是定死的,所以不存在加韩寒一个就把别人挤掉这个问题】这样昧着良心的鬼话吗?你还能否认,这个19就是精心的设计,在等待神奇天才的1来结合来圆满吗?

赵长天,你等待韩寒这个神奇的1时,可曾想到那个被挤掉的冤枉1,可曾想象他无辜的眼神?

岂止惨无人道,简直丧尽天良!

数字揭穿赵长天谎言,八说一串蹊跷数字折射韩寒补赛背后的无耻

牛鬼鬼 2012-7-28

上篇文章出来后,煽风点火围观派二当家@王777888说:“鬼鬼,无需犹豫,实际上事情真的没有那么复杂,。。。就是。。。”的确,事情很简单,就是那么回事。但是,当事人要么不出来,要么语焉不详。对关键问题的“零口供”,我们只能利用仅有的资料,分析所有可能性,去伪存真,推导出被有意无意忽略的细节,一步步还原真相。哪怕拔出萝卜,带出一摊的烂泥。

比如《六说》,我们推导出“终审评委来之前,复赛名单已经寄发”,结合“来复赛的全部获得一二等奖”,可以得出【初审评委评出获奖名单】这一事实。再结合《五说》里揭示的“一二等奖甚至B组都有可能‘保送大学’”,就可以推导出【初审评委决定利益获得者】这一结论。

再看萌芽自己说的“3月下旬,由著名作家王蒙担任主任的复评委相继抵达上海,一并来沪的还有大赛组委会、工作委员会成员,以及几所高校的负责招生工作的有关人员”我们就可以得知,有关初审的工作,都是萌芽在没有监督下一方独自操办的。这个结论再和上段结合,就可以推出这个不争的事实——【萌芽单方操作决定利益获得者】!

当然,继续分析,还可以得出很有趣的东西。比如萌芽自己说:“由上海的教授、作家、编辑组成的初评委从中评选出入围作品335份,其中需经过复赛竞争一、二等奖的作者146名,应届高三毕业生81名”。请注意,这里的初评委是【上海的】,单方独办初评工作的萌芽是【上海的】,评出的复赛并获一二等奖的72.86%也是【上海的】!上海,真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城市,所以再违规让【上海的】韩寒补赛并给个一等奖,也不那么显神奇了。

但神奇的还说是数字。其实数字本身并不神奇,只是因为数字不会说谎,所以能推算出谎言,因而神奇!

入围335份,需复赛竞争一二等奖的146人。我们可以得出入围奖的理论人数是:335-146=189。而实际上,入围奖是192人。192-189=3。怎么会凭空多出3人?

是一二等奖被淘汰下来的就落入入围奖?这个解说看起来是否定的。因为无论是萌芽“需经过复赛竞争一、二等奖的作者146名”的字面意思,还是沈嘉禄的“一等奖20名,入围参加复试的的百多人全部是二等奖”,都能否定这一解说。再说了,绝大部分都获奖了,又没限定人数且已经严重超额,让个别人降入入围奖,谁能干出这惨无人道的事?

再看实际一二等奖获得者为20+120=140名。需复赛的是146。146-140=6。怎么又多了6人?我们通过萌芽说的“上海地区有三名考生无故缺考,被取消评奖资格”可以得知,参加复赛考生减少3人。再通过沈嘉禄《让孩子们写点真的》记载,深圳有2名考生“因为经济原因”不能成行,复赛考生再减少2人。这时我们就可以计算,实际参加复赛的考生是146-3-2=141。而实际获得一二等奖的是140人。141-140=1。这里,还是多了1人。这1人,去哪了?

再回头看看入围奖多出的3人,我们恍然大悟。复赛选少的6人,有3人无故缺考,取消了资格。深圳有故缺考的2人,毕竟未参加复赛,降到了入围奖。同时,有1人参加了复赛,却“未知原因”地被降入入围奖。2+1=3;189+3=192!这,就是入围奖多3人的唯一合理解释!可是,究竟是什么“未知原因”,让一个本该获得一或二等奖的考生,落入低档的入围奖呢?难道真有惨无人道的事?

先放这,我们再看沈嘉禄《让孩子们写点真的》提供的数字——“其中参加复试的学生有134名”。134,与146严重不符。这又是为什么呢?到底是多少人参加复赛?

134小于实际获奖的140人,但大于实际获奖的AB组共130人,再结合C组二等奖获得者任晓雯“C组不参加复赛(大意)”的证言,我们可以得知,134和146的重要区别在于,134是更严谨的参加复赛选手人数,146是将C组获奖选手也包含进去。因为C组也需要分一二等奖,所以萌芽将C评奖人数也错误计入到复赛人数中。

可146-134=12,这里多出的是12,参加复赛的人数,究竟是什么情况?这里只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多出的12名全部是C组,剩下的134正好是AB组人数。参考C组共10人获奖,则有2名C组落入入围奖。入围奖还缺1人。134名有资格参加复赛的AB组中,无故缺考3人取消资格、经济原因缺考深圳2人,都不符合1的条件,只有从正常考生中抽取1人。但这样的话,AB组实际获一二等奖人数为134-3-2-1=128,不符合实际情况。这种可能性没有。

第二种可能:多出的12名有11名C组,1名为AB组。则有1名C组落入入围奖,深圳经济原因缺考2名考生落入入围奖,这样才符合189+1+2=192人的入围奖人数。因而实际有资格参赛选手其实是134+1=135名。135-3-2=130人,也与实际的AB组一二等奖人数相符。但这从11名选手中来挑选10人获一二等奖不合常理,更与沈嘉禄的134人报道搭不上边。所以这种可能性也没有。

第三种可能:多出的其实就是10名C组,因为C组不需要复赛,可以提前确定人数和评奖。初审统计的复赛就是146-10=136人。但这比134多出2人。符合的只有深圳缺考的2人,这2人因为经济原因缺考,复赛前提前通知主办方,因此可以提前获知。这也是判断将深圳2人虽缺考,但仍旧列入入围奖以示鼓励的原因。但无故缺考的上海3人和补赛的韩寒,都没有提前通知,所以沈嘉禄得到的数据,是复赛考生由原定的136人减为134人。这134人包括无故缺考和韩寒这3+1=4人——只有这种可能性!

所以,实际的复赛人数情况是:萌芽初审评选出136名AB组考生进行复赛,同时评选出10名C组选手进入一二等奖,共计146人。因为这146人都需要等待终审评委将其进行一二等奖划分,编稿者没有在复赛时经办涉及人数的具体工作,所以就不严谨地失误写成“需经过‘复赛’竞争一、二等奖的作者146名”。而沈嘉禄采访时,恰好是复赛前夕,主办方具体经办人此时得知有2名深圳学生因为经济原因不能复赛,而并不知还有4人会缺考,于是把深圳2人名额减去,将134人的复赛人数告诉领导或沈嘉禄,所以沈嘉禄得到的数据是将会有134人参加复赛。

接下来的过程就是:实际按时来参加AB组复赛的是【130人】,韩寒和另外3人缺考。但韩寒被通知补赛,“有效”地进入了的实际参加复赛的【131】人。另外3人没人过问,成为无故缺考,取消了包括入围奖在内的获奖资格。深圳2人,因为缺考有故,加之带队老师可证明其真伪,就给了安慰鼓励的入围奖。同时,从【131】人的“有效”复赛考生中,抽取了1人,取代“实际无效”复赛考生韩寒,降入“入围奖”中。

那个冤大头1无论是从一等奖抽走,还是二等奖递推,他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牺牲品!【既然韩寒补赛前能评选出19名一等奖、120名二等奖,为何就不能放过那个可怜的1,在韩寒补赛后,评出20名一等奖、121名二等奖?或是21名一等奖、120名二等奖?】

【131】在韩寒补赛后,生生地又被拆得骨肉分离,变回了【130】。唯一的解释就是,保证最终结果为一等奖20名,二等奖120名!20、120,这是一组整齐顺眼的数字,外人无论从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中发白看,这都是一个经过设定,不会生疑的按设定评奖的数字!倘若不是方韩大战,谁会知道,韩寒补赛前,一等奖其实是19名!

这时候,知道了不仅有韩寒神奇的1,还有另外冤枉的1,你还相信赵长天【本来没有韩寒就只有19个,一等奖的数字不是定死的,所以不存在加韩寒一个就把别人挤掉这个问题】这样昧着良心的鬼话吗?你还能否认,这个19就是精心的设计,在等待神奇天才的1来结合来圆满吗?

赵长天,你等待韩寒这个神奇的1时,你可曾想到,那个被挤掉的冤枉1无辜的眼神?

岂止惨无人道,简直丧尽天良!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7c74401014rso.html


网文转载: 倒寒先锋
本文链接: http://www.daohan.org/html/20120729/2096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