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寒说的都对吗?。。。与冯小刚导演商榷

(2012-07-24 13:05:50)
标签:

当代鲁迅

青春偶像

意见领袖

天才作家

倒韩

教育

分类: 倒韩文汇

首都北京暴雨成灾,全国人民都在关注。韩寒作为赛车手,传授一下个人经验,哪怕说错了,也无可厚非。我是交通工程和市政工程的专业人士,也像冯导一样“我认真地看过”韩寒的文章,但不同意冯导“说的都对”的结论。可以说,韩寒传授的经验似是而非,颠三倒四,没有逻辑,基本上都是错的。下面对韩寒经验逐条勘误。

【一】韩寒缺乏基本机械常识。

车辆的进气口是汽化器上端的空气滤清器,位于发动机最顶端,而排气管位于车厢的底部,两者高差不小。积水高度超过排气管情况很多,低档行驶一般没问题。正确的做法是:

(一)防止汽车灭火,一旦灭火,汽车就发动不起来了。但是韩错在,即使火灭了再发动汽车,因排气管进水对发动机并无伤害。

(二)假如水未超过发动机的高度,可以打开汽车前盖,拔掉排气口链接口(等同于提高了排气管位置)再发动汽车。除声音响外仍然可以开车。说明韩缺乏这种经验。

(三)所谓进气口都已经进水了的情况,那么气缸已进水,发不发动汽车都已造成损伤,但不大。韩寒知道吗?

(四)汽车的机油箱是密封的,汽车运转的轴承不会受到浸水伤害。汽车泡水问题最大的不是韩说的发动机,恰恰是车壳及零部件。

【二】在“充满积水的道路上行驶”,哪来的韩氏“水滑效应”?

水不是润滑剂,刚下雨的道路,水和泥结合才会泥泞路滑。相反,充满积水中的汽车由于水的阻力方向盘会变得死板沉重,更不会打滑。

韩寒此时又说“当驶过一大滩积水,轮胎会失去抓地力”,这正是自相矛盾。韩寒回到了平时过道路水塘的经验,于雨灾积水无关。何况道路中的水塘本身就是低洼地,方向盘就是这么打法,这与什么雨灾“水滑效应”无关。

【三】韩寒强调车窗和门在水中打不开的情况下,坐等“在车内空间被水完全充满以后,才有可能推开车门。这是最后逃命机会”是错误的。

车子被雨水包围后车内虽然不是封闭的,等车厢内完全充满水也会丢失宝贵的逃生机会。正确的做法应该立即拔出车座上活动枕头,用铁杆砸碎玻璃窗逃生。车窗是钢化玻璃的对人几无伤害。

韩寒应该看看郭冬临周涛的小品《新闻人物》,郭在水下用石头砸窗子救人是正确的。

【四】“发生甩尾”?韩寒又扯起了他过泥泞道路的“神奇的手和脚不要动”的经验,放在深积水道路里谈真是不知所谓。

这时车辆只能慢速行驶,不会发生甩尾,而且由于水阻力,更要牢牢把好方向盘和踩住油门。

 

【五】把北京下雨淹水怪罪于“地面环线设计不太合理,硬生生割断了许多普通道路”。韩寒天真地以为道路除了交通以外还起到排水作用,那是大错特错了。

交通工程从来就是前沿设计,不考虑排水问题。道路质量要求最为怕水浸泡。而城市的排水工程是依附于道路底下的空间独立设计的。

郊区农村的普通公路或环线道路底下大多也不设排水管道,排水基本依赖于原有的河道沟涵。郊区道路淹水问题出在水利局,那也是面上的工程(地下立交问题出在市政部门)。

韩公知不知国内遑论国外,南方城市雨水(比如上海)有时比北方雨水大得多,为什么多年不见淹死人事件?!问题不仅仅是出在北京政府,在“南方雪灾北方雨灾”天气变异状况下,关键是国家相关部门不能及时调高防灾防汛标准,官僚部门的不作为造成了人们生命财产的不应有损失。

公知们呼吁政府不要只做面子工程,也要加强地下市政工程建设的确是件好事。但也看到不少笑话,比如有的拿国外的排水管道办展览馆的照片,证明国外的排水管道多么先进。其实是胡扯!那是放置水电煤等各种公用管线的“共同沟”。里面当然干净,我们上海浦东和安亭开发区都有。但是即使是像《悲惨世界》里看到的法国巴黎的宽大的下水道,流淌的水毕竟是肮脏的,管道内甚至充满了硫化氢等毒气,人在里面走很危险,这样的教训我们遇到不少。

同样像韩寒这样不读书,没文化的公知胡诌,不仅仅是没说到点子上,往往是误人子弟的。


网文转载: 倒寒先锋
本文链接: http://www.daohan.org/html/20120724/2060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