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灵山寺

标签:
广德灵山寺春游李世民刘文静读易洞摆渡叟湖旅游 |
分类: 我的游记 |
今日得一空闲,叟湖乃拜访向往已久之广德灵山寺。
凌晨5时许,收拾行囊,骑宝马而出。经柏垫、四合一线,拟由灵山寺正面登山。
从四合街道往左,涉一沙河,沿水泥路行3公里许,至宏霞,目睹那字小且不醒目的指路牌,距灵山景区还有4公里半路。此刻,太阳初升,不远处一座墨绿高山拔立眼前,云雾缠绕,时隐时现,想必乃灵山也,让人感觉万丈佛光的神秘和诱惑。
俄顷,水泥路殆尽,踏上破烂不堪之泥沙路。宝马始现气喘,换二档前行。昨夜新雨,道路多泥泞,继而再换一档,最后乃一档推行。
路遇数丑妇下山,或面部红斑,或瞳仁斜视,皆面露愧色。叟湖正纳闷间,忽见一老叟使牛耕田。高山劈田,乃巴掌大小,一亩或量数十丘也,揣摩乃以粮为纲年代之杰作尔。
终于爬上山顶,有十多农舍散落其间,一段卢村管辖之水泥路出现面前,乃下山。迟疑为何不见灵山寺,问一浣衣妇,答曰已过矣,回头走完水泥路即到,原来灵山寺就隐身在散落的农舍之间与汝捉迷藏也。
叟湖进得寺院,二辆挂京沪牌照之轿车驻足院之西侧,寺院中间水泥平台,有五六僧侣调侃之,其中有操京腔者,另有围观之男女村民几位。众人时而绘声绘色,时而大笑不止也。
寺院上端乃大雄宝殿,叟湖视之寂静无声,忍受人间寂寞让佛祖情何以堪。
继而四周观望,竟不知何处可请香火,见无人搭理,乃无趣而退,却意外发现轿车停放处寺庙偏房内还有多名年轻僧侣,有女尼姑一二,皆着僧服。
叟湖遂沿庙堂门前往西侧探行,小路蜿蜒崎岖,路旁杂草丛生,见一寺庙别院,洞开大门,不见烟雾袅绕也。
再前行不远,路边一座墓碑引人注目。碑文记载乃建国后灵山寺最后一位刘姓僧侣圆寂于此,享年69岁也。
碑文记述一事,曰墓主生前其姐来此探视,墓主只留其在寺庙住宿一晚,临别谓之曰出家者无亲也。
正浏览碑文,忽见一剧毒之蝮蛇盘踞碑侧石砖之上,翘首以待,虎视眈眈,叟湖恐对墓主不敬,不忍打扰之,遂快步离开。
读易洞就在不远处,几个蚂蚁小字,躲在一块石旁,如丑媳惧见公婆尔。
相传唐朝李世民之军事刘文静者曾隐居灵山,在此苦读《易经》,因受灵山佛祖点拨,矛塞顿开,后辅佐李世民一路拼打、夺取天下。
后人纪念此地乃命名该洞为读易洞,遂成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来此游览、求学上进之祈祷殿堂。
读易洞前面乃八卦井。黝黑的方石井口,一股甘泉,清澈见底,时而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传闻释迦如来诞生之日,太上老君委派大弟子广成子前往灵山代他为佛祖祝寿,并派阿难尊者一路陪同游玩灵山,广成子来到灵山后,见此地盛世绝景,只贪婪享受灵山风光,一不小心失落了阴阳八卦镜,后来此镜经日月造化成为此井,世人取名为“八卦井”。
如今此等在苏浙早就大加渲染利用之犹存古迹却屈身于杂草丛中,与毒蛇为伍,既无石刻介绍,不见导游图解,一派荒凉之景令人无不感伤。
再前行百米,乃棋盘石所在。于密林之间跻身侧行,西乃万丈深渊,汝得拽住树枝亦步亦趋。山岚墨绿,秀色可餐,更有潺潺流水之声不绝于耳。
(灵山风景揽胜)
然则路途无安全设置,没指路标牌,景点也不明究竟,叟湖决意中止前行,遂绕路达山巅,但见一块林木刚伐之,枝桠横陈,树兜泛新,猜想此山林权属乃握于村民之手。
长此以往,灵山风景,奈何无树耳,此乃旅游之大忌也。
叟湖环灵山寺一游,此景点亟待开发也。叟湖以为如若不在寺庙配套建设和风景区综合开发上大兴土木,灵山寺金匾蒙羞之日恐为时不远也。
叟湖归来叹曰,昔日灵山让人流连忘返之七十二景如今安在?奇石飞瀑茂林修竹五代古刹这些古往惊艳何日让今世游人悠闲安然一睹之风采乎?
- 【5月2日,广德佛教协会会长、灵山寺住持释宽见大师光临本博阅读此文之后对其中一个细节给予说明,现转载于下,叟湖在此深表感谢:博友您好,观君博文,的为爱灵山之雅士也!然君不晓,所谓多名僧侣及女尼者,实为穿居士服之在家男女居士也。众人刚从京开车一路跋涉到此,初至灵山,欢喜雀跃,为之倾倒。灵山因地处偏远,且广德信佛知佛者寡,香火寂寥,现只有一位僧人常住,而照顾不周,其实已诸多不易。望君体谅,为灵山作不请之护,是为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