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看织里
(2012-03-19 11:56:58)
标签:
浙江湖州织里中国童装城乍暖还寒安徽广德摆渡叟湖杂谈 |
分类: 我的随笔 |
早春3月,织里还是乍暖还寒的季节。
来自安徽广德的小王今年27岁,退伍军人,来织里搞服装加工有好几个年头了。
去年年底收工的时候,刚刚经过骚乱洗礼的织里街道房租却普遍涨价。他花了10万元租赁了利民路附近的2间门面房。
今年过了元宵节,小王就来到了织里,打扫租房卫生,开始招兵买马。现在,他有熟练技工17人,以广德人为多,另有安庆的,河南的,加上管理炊事员等5人。
每天6点多钟,环卫工人铲第一锹垃圾的“哗啦”声打破了街道的宁静。每个作业小区由服装加工业主出资街道聘请环卫工人定期打扫卫生,将垃圾运送指定地点,再由环保部门的垃圾专用车运走。
负责与小王合作清洗成品服装的车辆来了,电话联系,昏睡中的小王于是在3楼按下楼下停放的轿车遥控器,送清洗服装的工人把洗好的衣服一捆捆放进车内。
兜售小吃的各种方言的吆喝声来了,此起彼伏,小吃的幽香弥漫在尚未苏醒的街道。
8点左右,小王每月3500元雇请的临工起床了,他负责开门、清理、协助验收打包。所谓临工其实就是常年工,小伙子是老板娘的安庆老乡,干活认真卖力。
9点时分,厨师兼保姆的小王的母亲起床了,她的任务是负责3个区域卫生间的卫生打扫,车间垃圾清理,采买伙食需要的物品,联系煤球、煤气,烧饭烧水,带孙子,有空的时候还在底层大厅帮忙打杂。
在厨师开始忙碌中饭的时候,住在3、4楼的休息8个多小时的技工陆续起床了。匆匆的洗把脸,肚子有些饿的就到门外的街道买些自己喜欢的早点将就一下,然后大家就开工了,车间缝纫机马达的轰鸣声低沉而持久。
小王夫妇起床了,因为他们每晚都要忙到最后才休息。小王的任务可多了,上网联系样品,外出打样,联系采购布匹,采购缝纫配件,拉布,排版,裁剪,像儿童短裤一次就要裁剪1000多件。老板娘的任务是发货,验收,协助临工封件、打包,清点洗好的衣服。
中午11点准时开饭,伙食的菜谱由厨师安排,四菜,天热的时候加一汤。技工除了自己掏钱买零食,吃住都是老板免费提供的。
大约20分钟的样子,技工们就吃好了中饭,楼上马达的轰鸣又开始了。
下午,服装市场的采样人员经常会来采样,她们的服务是有偿的,那就是服装成交之后按比例提成。
第二天需要做的服装材料通常都是今天准备充足,下午往往是小王最忙碌的时候,排版,裁剪,常常为此忙到深夜。老板娘就在一旁分包,打捆,划记号。而楼上的技工时有来交货(做好的衣服)、领货的,老板娘脑子如果糊涂一点还真不行。
小王裁好了布匹,印花的,刺绣的这些老板都主动上门服务来了,以前是业主送货上门,现在竞争激烈,倒过来了。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及时送回,由老板或老板娘签单,约期结账。
晚饭一律在下午5点开饭,厨师才4个年头的孙子就负责上楼喊技工下来吃饭。
半个小时之后,楼上一切如旧。缝纫机的马达声一般都要持续到深夜11点,然后技工们就到外面不远的地方采买夜宵,因为这顿夜宵第二天的早餐老板就省下了,而到这个时候一般的技工可以挣到200到220元的工资。
今年开工以来,整个织里的服装市场虽然火爆,但是利润的空间非常狭小,有一款今年非常好卖的童裤去年同期批发价每条12元今年只卖9元,3元的纯利润被无形蒸发了。而技工的工资丝毫不能降低,所以像小王这样的安徽老板们基本上是在养技工,等待服装市场转机的时候再捞一把。
织里本地的服装老板依仗房子是自己的,在这样乍暖还寒的季节,他们一点也不忙碌。当然,有利就有弊,他们这里常常难留住那些出门就想挣钱的安徽熟练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