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溺爱包办品质分享快乐孩子家教心理学摆渡叟湖教育 |
分类: 教育话题 |
正像一棵树上有千万张叶子却没有两张相同的叶子一样,千万个孩子也会有着千万种面孔。有个妈妈去商场买东西,孩子非要买一个很贵重的玩具,妈妈没有答应给他买,于是这孩子大哭大闹,先是对妈妈拳打脚踢,后来索性赖在地上撒泼,怎么劝怎么哄都不行。正在这个时候,妈妈碰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于是计上心头,和好朋友悄声说了一些什么后,妈妈就马上“离开”了商场,不再理睬孩子,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这时,那位朋友对孩子说:“你就坐在地上哭吧。你看,妈妈已经走了,她才不会给这么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买玩具呢!大家也不会理你的!”说完,摆摆手,请围观的人全都走开。
孩子把抹眼泪的手指分开一道缝,看了看,大家都走了,妈妈也“走”了,他立刻止住了哭声,爬起来去追妈妈,看到妈妈头也不回地往前走,孩子急了,喊道:“妈妈,等等我!我不闹了!等等我!”
妈妈赢了,无理取闹的孩子输了!
还有一次,全家人在姥姥家团聚。马上要吃饭了,孩子却哭着闹着非要去买玩具不可,谁说也不听。
姥姥过来了,对他说:“你就哭吧,我们可要吃饭了。”
然后大家真的开饭了,谁也不再理他。一边吃,姥姥一边对大家说:“我不怕孩子无理取闹,也不会给这样的孩子一点好处。即使想买的东西,这样一哭就不会买了。你们不能惯孩子,饭,我们都吃了,不给他留。”
孩子听了这话,停住了哭声。他最爱吃姥姥家的饭了,这回可要吃不上了,怎么办?
这时大姨趁机逗他:“好汉不吃眼前亏,知道不对,还不赶快过来吃,东西买不成,好吃的再吃不着,你是不是太亏了?”
听大姨这么一说,孩子马上就坐到大姨身旁:“买不成我也不要了,还是先吃饭吧。”
全家人都笑了,都说他会找台阶下。
做父母的往往会对孩子溺爱,心理学认为溺爱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也要满足。(2)对孩子包办一切。(3)不让孩子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上述这个个例是一个很好的纠正溺爱孩子的故事。孩子在商场又哭又闹的要求妈妈满足他的要求,妈妈特意走开了,让他找不到依赖的人,这一招还真把孩子治住了。聪明的孩子马上明白,妈妈走了,还赖着干吗。
有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是没有道理。有些坏习惯往往是从小养成的。所以,做父母的一定不能过份溺爱孩子,被溺爱长大的孩子都是自私的。
众所周知,儿童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家长对于孩子不能过于溺爱,因为溺爱孩子最终是给孩子养成了自私的坏习惯。对此专家建议:
------区分孩子的合理要求与不合理要求
当然,首先家长要明确哪些是孩子的合理要求,哪些是不合理的要求,别以为这一点儿很简单,其实很多家长在无意之中答应孩子很多的不合理要求。比如孩子会对父母说:“这个扣子我扣不上,妈妈你帮我扣吧!”吃水果的时候会央求道:“妈妈你掰开给我吃吧,我怕弄脏衣服!”......
当孩子发出这些看似合理的要求时,家长们会经常满足孩子,端茶送水,忙得屁颠屁颠。这似乎已经成了家长们的习惯,然而在这个习惯中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孩子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做。扣子不会扣可以学;吃东西怕弄脏衣服可以小心一点儿......
不合理要求常常戴着面具,一不小心就会蒙混过关,所以,家长一定要先区分开,在孩子的要求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分别对待。
------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也要延迟满足
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我们家长当然不要满足,但是合理要求我们就要立刻满足吗?不是,对待孩子合理的要求,家长也要延迟满足,原因在于延迟满足可以很好的训练孩子的忍耐力和韧性。孩子在学校听讲、写作业、参加各种活动,无一不需要忍耐,将来参加工作,更需要耐力。不用说给人家打工,就是自己做老板,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简单点说,人生处处需要忍耐。古人强调一个“忍”字,那是无数经验教训的总结。今天的社会更需要具有忍耐力的人才,可是我们的家长在自己家里实行的却是“无忍耐”教育,这就把孩子害惨了。这样训练出来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的襁褓,不用多久他们就会碰得头破血流。很多孩子厌学辍学,恐怕就是源于此。
小明的妈妈就是个聪明人,她打破了平常家里的“无忍耐”教育。
这个星期,当小明对妈妈说想吃麦当劳时,小明妈妈说:“等下个星期吧。”小明的妈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她知道:如果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他的所有愿望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满足,他还能忍耐吗?于是小明就这样忍耐了一个星期。像这样的事情经历多了,孩子就可能成为一个不急不躁的人。
------在满足孩子愿望的同时,让孩子试着体会满足别人愿望的快乐
比尔转到新学校没几天就和同班的麦克成了好朋友,他们整天在一起玩儿。几天前,比尔感觉麦克似乎有些不对劲,他显得心不在焉。比尔问麦克发生了什么事,麦克说:“我养的小鱼这几天没精打采的,我想它一定是因为孤单才这样的,我想给它找一个小伙伴,就像你和我一样是好朋友,这样它就不会孤单了。”比尔听了没说什么。
这天放学回家,比尔跑到自己的小屋,找出自己的零用钱,跑到街上买了一条非常好看的小鱼给他的好朋友麦克送去了。麦克非常激动,比尔看到麦克小心翼翼的把这条小鱼放进家里的鱼缸,看着两条小鱼欢快地游着,这时麦克转过身,感激的拥抱了他的这个小伙伴:“谢谢你,我的比尔,我的小鱼不孤单了,你满足了我的愿望,我好开心!”比尔感到幸福极了。
比尔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比尔曾经也有过这样类似的小愿望,比尔的妈妈在满足他这些愿望的时候,都不忘对他说一句:“我的好孩子,你很开心,妈妈看到你开心,妈妈也很开心,你知道为什么吗?”比尔摇摇头,妈妈接着说:“这就是给予的快乐!你以后也要学着给别人爱心,在自己能做到的范围内,试着满足别人的一些愿望,你会感到很快乐!”
瞧,多么聪明的妈妈!给孩子灌输“给予”的观念,经常鼓励孩子帮助别人,让他们体验帮助别人所带来的乐趣。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形成乐于助人、懂得关爱别人的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