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末名臣张光藻墓葬重现广德

(2012-02-25 21:35:47)
标签:

清末名臣

天津教案

张光藻

墓葬

广德

摆渡叟湖

杂谈

分类: 我的时评

清同治九年(1870年)直隶天津府知府、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的中坚人物张光藻墓日前在宣城市被发现。经过抢救性发掘,至2月16日,遗失了50多年的张光藻墓葬墓面石构件,已从附近一水库坝底下水涵道里清理出来。

张光藻,字翰泉,1815年出生于广德州城东门。咸丰六年(1856)进士,历任直隶省曲周、望都、完县、任县、邢台等县知县。同治八年(1869),补用道员,以三品衔任直隶正定府知府。九年,简授二品封职,任直隶天津府知府。在1870年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中,他不畏强权,为被法国教堂拐骗、残害的中国妇女儿童伸张正义,又及时缉拿了三名拐匪,将其中的两名就地正法,并带着另一名拐匪在法国教堂与传教士丰大业当面对证,刚正不阿,义正词严。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辱,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爱国主义精神,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清政府以“临阵失于弹压,事后不能缉凶”的罪名将他发配至黑龙江齐齐哈尔充军。张光藻在两年的戍边生涯中留下了《北戍草》、《龙江纪事》两部诗集。同治十一年(1872年),张光藻减刑释归,同治十三年(1874年),张光藻回归故里广德,总纂《广德州志》六十卷,《祠山志》十卷,倡捐文昌社、重修范公(仲淹)祠,为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光绪十年(1884年),张光藻在广德逝世,享年69岁。

张光藻墓位于广德县桃州镇兰塘社区姚家湾村附近的低岗坡地上,距县东南5公里。该墓在上世纪50年代初曾遭盗掘。

现残存墓葬为高2.5至3米的土冢,隐蔽在高深密集的竹稞、荆棘林中,一墩三室,系与前后两位夫人吴氏、唐氏的合葬墓,灰砖并列砌筑,宽4米左右。在离墓冢不远处,还发现一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广德州署为保护张光藻墓所立“禁止在墓地放牧、砍伐林木”的谕示碑。

目前,张光藻墓的墓碑、墓志铭、有联语石刻的望柱、石狮等一批重要构件已重见天日,并运抵县文管所。

张光藻为广德县桃州镇人,清末名臣,官至天津知府,因在任时反洋教而备受百姓称赞。在近代天津反帝斗争史上是一个值得肯定、纪念的历史人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