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儿童任性长辈家庭育儿心理学情绪发泄摆渡叟湖教育 |
分类: 教育话题 |
辉辉今年6岁了,是一个非常任性的孩子。原来,他的爸爸以上三代单传,15年前,他的妈妈给他生了一个姐姐,由于身体原因,妇产科的医生建议她不能再怀孕了。而他的爷爷奶奶迫切要求他的妈妈再生一个孩子,先是好话说了几箩筐,见他的妈妈没有丝毫反应,接着又暗暗生气闹别扭。后来二位老人自己找梯子下台面,仍然重拾老话题,并且找到辉辉外婆家央求辉辉妈妈娘家人来做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妈妈冒着生命之危才有了辉辉。
自打辉辉降临人间,他的爷爷奶奶那是笑逐颜开,合不拢嘴,拿农村话来说那是“高兴得连帽子都戴不住了”。对辉辉更是百般疼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小时候的辉辉基本上都是爷爷奶奶一手照料的,因为他的爸爸在外带施工队常年很少回家,这样,辉辉被二位老人惯得就像“小皇帝”一样,而且慢慢养成了非常任性的怪脾气。如果有什么不顺他的意,他就会满地打滚,弄得浑身湿透毫不在乎,直到他的愿望满意了才肯罢休。可是,辉辉就是这样瞎胡闹,爷爷奶奶依然还是把他视为掌上明珠。每当他妈妈实在看不过了要打他时,爷爷奶奶就拼命袒护,还说辉辉爸爸从小那么调皮捣蛋长大了不就好了吗,“树大自然直”,硬是让辉辉妈妈气得再也不管他了。
迁就孩子,就等于在认可孩子的任性。孩子得到了这样的认可,怎么会不利用?小的时候,长辈可以迁就、认可孩子的任性和胡闹,长大了呢?家长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一天天变坏。儿童心理学认为孩子的任性心理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哭;不听我的话就闹;你让我向东我偏向西;爸爸妈妈都要听我的。
儿童心理学认为,任性是孩子的一种不良习惯,有的孩子很任性,动不动就连哭带闹,使性子,把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搞得一筹莫展。这时,做父母、长辈的千万不能一味迁就,因为这样的孩子,就会得寸进尺,越来越任性。这样就会给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再演绎下去可能会成为一种“恶习”。但这里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能把孩子的“恶习”看成是成人的恶习,因为孩子还不具备养成成人恶习的能力。对此专家建议:
------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很多,除了父母等长辈的过分溺爱之外,孩子经常一个人玩儿也是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之一,因为孩子在离开集体之后,会变得只关注自己,当家人要求他做事时,如果不符合自己的意愿,他就不做,我们常说这样的孩子很“拧”,实际上这是孩子的一种自恋情结。这就要求家长经常带着孩子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比如节假日游乐活动,让孩子与小朋友们在一起,感受到别的小朋友能够通情达理,一点儿也不任性,会感到自己的任性是不对的,这样慢慢的自己也会改掉任性的坏毛病。
------注意让孩子转移情绪
孩子的任性有时候可能就是一种情绪的发泄,由于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很大,造成了孩子有时情绪波动。比如,有一位叫马红的女同学,她在参加期中考试的时候没有考好,而妈妈答应给她买的衣服又不买了,她的心情不好,又无处发泄,一回到家,她就把门踢开,一个人在床上哭起来。马红的爸爸能够理解女儿的情绪,因此,他没有去骂她,而是静静地等她情绪发泄完之后,爸爸才告诉她,明天他们一家人去郊外的杨梅园采摘杨梅。这样,就把马红的情绪转移了。第二天在杨梅园里,爸爸给马红讲了任性是一种不良习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马红终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之后逐渐的改掉了自己发脾气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