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翰宝宝育儿教育话题摆渡叟湖教育 |
分类: 教育话题 |
大约是今年5月份的一天,叟湖干活回家,刚满两岁的翰宝宝拿着个皮娃娃跟前跟后叫爷爷。我怎么没有在意呢?翰宝宝哪来的皮娃娃?
“翰宝宝真乖,给爷爷说,这个皮娃娃哪里来的好不好啊。”
“娟娟。”翰宝宝不耐烦的说,要我帮忙把皮娃娃弄响。原来皮娃娃里面有个什么机关,用力按,就会发出婴儿的笑声,还真像婴儿。看来,翰宝宝还不会表达自己的意思,我猜想这个皮娃娃与娟娟有关。问他奶奶也不知道,她说,一天忙到晚,哪有闲心注意这个?是不是娟娟掉在我们家的?上个星期天她奶奶带来玩过的。那么,就等周末吧,周末娟娟就回到她爷爷家了。
周五晚上,娟娟回家来了。我说:“翰宝宝,我们去看看娟娟姐姐好吗?”
翰宝宝很高兴,拿起皮娃娃就要走,不一会就到了。
“娟娟好漂亮了,这身衣服是奶奶买的吧?”娟娟一天天大了,也比以前有礼貌了,拿出玩具来给翰宝宝玩。
“这个皮娃娃是娟娟的吧?”我问娟娟,她点点头:“这个皮娃娃是我的,可是,现在这个皮娃娃不是我的了,我上个星期天就送给翰宝宝了的。”“娟娟好乖啊!”我嘴里夸奖她,心里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原来我一直担心翰宝宝拿了娟娟的皮娃娃,现在看来我还真的冤枉了他啊,只是我没有表露出来,翰宝宝也不会知道。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许多孩子都会偷拿别人的东西,比如低年级儿童常常偷拿别人的铅笔、橡皮、书本、玩具等东西。针对这种现象不能对他们用成人的道德判断标准来评价。其实,孩子们由于思维没有完全成熟,他们考虑问题还不全面。有时,他们就是出于好奇心去拿别人的东西。如果经过教育,告诉他们拿别人的东西必须经过人家的同意才行,他们就会中止这种行为。若明知故犯,就要加强教育,防止他们成为真正的“小偷”。孩子们一般会:看到好玩的东西不经别人允许便拿走;看到好玩的东西还会抢夺;把拿来的东西玩完了不还给别人。
孩子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种成年人的偷窃行为。所以,分析孩子的这种行为也有助于我们今后对孩子的教育。为了使大家能够具体的掌握一些方法,对此,专家建议:
------及时培养孩子的物权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生这样的情况,当父母得知孩子偷拿了人家的东西时,往往气不打一处来举手就给孩子一个耳光。我们已经知道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往往是出于好奇,并无偷的意思,尤其对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先问清原因,让孩子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然后再认真地教育,拿东西一定要经过别人的同意,相反自己的东西也要看管好,别人要拿也要经过自己的同意,这样也就培养了孩子的物权概念。
------家长要教育孩子有自制力
上述这些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家长平时要对孩子进行自制力教育。什么是自制力呢?自制力就是指能够控制自己的能力。一般小孩子的自制能力较差,所以就会经常出现别的小朋友东西被丢现象。经过教育之后,孩子们就不会轻易去拿别人的东西了。如果想要小朋友们的玩具,可以向家长要求,而做为家长也要适当满足孩子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