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东扬
李东扬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764
  • 关注人气:7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谷造》1868-1913

(2015-08-14 20:46:42)
标签:

杂谈

收藏

文化

分类: 收集和收藏
进入明代后,日本学习中国陶瓷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挥。据说也不是直接学的,而是高薪聘请和抓来在中国留过学,学习过瓷器制作的韩国工匠而得逞其中日本瓷器色彩运用以九谷为代表,陶艺家九谷庄三的彩色金澜手瓷器日益风靡,大量的九谷瓷器从那时就出口欧美市场了。因而在海外收集到早期的九谷瓷器,其实并不困难。日本九谷瓷器艺术风格高雅,它非常善于用金银等昂贵材料和多种色彩装饰和绘画在瓷器上,同时色彩装饰和绘画艺术表现丰富,烧制质量高超。

下图:
我家收集的日本1868-1913年期间生产的九谷茶具。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大约150年前制造,九谷茶壶的顶部和茶壶盖造型,图案和色彩。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日本的《三娘教子》图案,好像日本妇人和彪悍的华不同,教育孩子不拿棒打鞭抽的方法,这样暴打教育出的孩子长大后在外面,大概会遇事胆卻或者行为暴戾。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茶杯,茶盘的造型,图案和色彩。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茶杯的边口和图案。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茶杯的图案,金绘在妇人和孩子身上,某些角度看不出来。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茶杯的图案,妇人一身的金绘色彩隐藏在光线之中,某些角度可见,某些角度看时不发光。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这个角度看,妇人和孩子身上的金绘就非常亮丽,九谷瓷器经历150余年,仍然金碧辉煌,金绘丝毫没有褪色,这是九谷这么多年立足欧美市场的光环。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茶杯和茶盘的金绘和图案及色彩。《九谷造》1868-1913
下图:茶杯绘画细节。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茶壶绘画细节。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茶壶盖,壶嘴细节。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茶壶顶部细节。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茶具一组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茶杯的另一面图案和它在自然光下可见的薄胎工艺水准。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茶杯上的山水绘画和中国山水画特征相同。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由金,红,银,白,绿,粉等色彩绘画的九谷茶壶,当然,收集150年前物件,难免有磕碰,这个壶盖内沿部边沿磕掉一块,外表看不出来,我也忘记把那个缺口拍照下来了。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在自然光下,在九谷茶杯中放置的银勺,透过瓷胎,可看见银勺的杯中部分。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薄胎,轻盈,质硬,色彩丰富的九谷,银勺在杯中的部分,在自然光中可见。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金碧辉煌的九谷手工绘画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150年不褪色的金绘。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这是茶底部的金绘九谷印款《九谷造》,这种印款更多使用于1865年,至1913年停用。它和近代九谷使用印款很不同。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茶杯底部的九谷印款。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九谷茶壶的下部和另一面的绘画。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绘画细节。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日本九谷茶杯和西洋银茶勺,如今繁忙的人们,没有人用这样的茶具喝茶了,家里厨房有餐具展厨的,放置这一套展示,体现150年前的九谷风韵和色彩,好像更得体。
《九谷造》1868-1913
下图:九谷茶杯和西洋银茶勺。
《九谷造》1868-1913

美国日本瓷器纪年和厂商品牌注册登记网,第1449项,记录了1868-1913年的日本九谷瓷器和印款《九谷造》,其中九谷红是特征。
http://www.gotheborg.com/marks/bild/1487.jpg1449. Vase. Mark: Kutani Sei. Meiji (1868-1913) period. Probably around 1880.   ,1487. Bowl. Mark: Kutani tsukuru, "Kutani made". Common as it might seem a plain Kutani tsukuru is actually rarely see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宾州小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