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温儒敏《语文讲习录》有感
(2022-11-26 19:31:30)分类: 读教学名著 |
读温儒敏《语文讲习录》有感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看过温儒敏教授的《语文讲习录》后,我对语文课程改革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近年来,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大火,但实施起来却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学生在“应试”与“兴趣”之间难以平衡。
想必大多数学生都思考过一个问题,语文课的作用在哪?应试教育下的语文课似乎只关注分数,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分数教给学生各种答题技巧、方法,而不是因为学生的兴趣和语文它本身。学生也更是认为语文课可有可无,若硬要说它重要在哪,那想必就是高考中语文学科占的分数之多了。高考的语文课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一般都是用固定的答题技巧应付不同的考卷,因为只有这样,才与试题答案贴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高的分数。
温儒敏教授告诉我们,课改就是在“应试”与“兴趣”培养之间找平衡。教师既关注考试,又关注学生的兴趣。在课改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要顺应时代潮流,创新教学方式,力求符合新时代青年人的口味,同时要与高考的要求之间产生一定的平衡。尤其是在与高考建立联系和平衡点上,试图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状态下习得应试教育的概念性知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学好语文的那些学生,他们应该既能做好应试,也能够找到自己的文学感悟和对文学的兴趣。
二、语文课改面临着“掏空语文”的问题。
当下由于对语文的重视,语文课改也面临着“掏空语文”的问题。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并不能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归咎于语文教育的身上。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高中的语文教学更在于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审美情操,而不是仅仅在分数上。
三、课程改革难以全面实施。
中学语文的改革要考虑国情,考虑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不能只盯着大城市的重点中学,应当更多地关注多数学校包括农村一般中学的教学资源和条件。特别是农村教育观念及教学设施的落后,让课程改革很难推进。
四、语文课改该如何进行。
一是注意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而不是简单地“说教”。阅读就是一种可以在无形中影响学生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的方法。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与生活方式,不断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做到“润物无声”。
三是“守正创新”,不是对以往教材的颠覆,而是继承以往各个版本教材好的经验,又有一些创新和发展。在课改下,教师不能一味地继承,更要学会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
以上是我在阅读《语文讲习录》后的一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也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不断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经验,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努力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学习的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