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2022-03-24 19:35:39)
标签:

转载

分类: 家国情怀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作者:张秀平 王晓明

    有选择地介绍了上起先秦,下迄清末的哲学和思想类著作,历史学类著作,科学医药类著作,地理、军事类著作,语言文字类著作。其中既有儒家的经典《易经》、《春秋》、《论语》、《孟子》等等,又有诸子百家的代表作《管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等等。既有记叙中国绵延2000年之久历史的所谓传统的正史——二十四史,又有开创新的史书体载的《通典》、《史道》、《文史通义》、《新史学》等等。既有哲学战线上的两军对垒的代表论著,又有军事、医药、科技、地理方面的开山之作。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感慨中国文献海洋之浩翰,感叹人生之短促,以至皓首而不能穷经。本书反复精选,撷取100本书,从其成书的经过,主要理论主张及影响诸方面予以缕述,使读者看一篇有一篇所得,读一篇有一篇的感想。

前言

 

1 《周易》

2 《管子》

3 《老子》

4 《论语》

5 《孟子》

6 《商君书》

7 《庄子》

8 《荀子》

9 《墨子》

10 《韩非子》

11 《春秋繁露》

12 《白虎通义》

13 《论衡》

14 《五经正义》

15 《四书集注》

16 《传习录》

17 《焚书》、《续焚书》

18 《明夷待访录》

19 《定庵文集》、《续集》

20 《天朝田亩制度》

21 《大同书》

22 《革命军》

23 《警世钟》

24 《孙文学说》

25 《尚书》

26 《春秋》

27 《春秋》三传

28 《国语》

29 《战国策》

30 《周礼》

31 《礼记》

32 《史记》

33 《汉书》

34 《前汉纪》

35 《后汉书》、《续汉书》

36 《后汉纪》

37 《三国志》

38 《晋书》

39 《宋书》

40 《南齐书》

41 《梁书》

42 《陈书》

43 《魏书》

44 《北齐书》

45 《周书》

46 《隋书》

47 《唐律疏议》

48 《南史》、《北史》

49 《贞观政要》

50 《通典》

51 《旧唐书》、《新唐书》

52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53 《资治通鉴》

54 《通鉴纪事本末》

55 《通志》

56 《文献通考》

57 《宋史》

58 《辽史》

59 《金史》

60 《元史》

61 《明史》

62 《读通鉴论》

63 《海国图志》

64 《列女传》

65 《史通》

66 《文史通义》

67 《新史学》

68 《考工记》

69 《九章算术》

70 《齐民要术》

71 《梦溪笔谈》

72 《营造法式》

73 《王祯农书》

74 《天工开物》

75 《农政全书》

76 《黄帝内经》

77 《伤寒杂病论》

78 《针灸甲乙经》

79 《备急千金要方》

80 《本草纲目》

81 《山海经》

82 《水经注》

83 《大唐西域记》

84 《元和郡县图志》

85 《岛夷志略》

86 《徐霞客游记》

87 《天下郡国利病书》

88 《读史方舆纪要》

89 《大清一统志》

90 《孙子兵法》

91 《吴子》

92 《尉缭子》

93 《六韬》

94 《唐李问对》

95 《尔雅》

96 《广雅》

97 《说文解字》

98 《广韵》

99 《方言》

100 《释名》

 

 

后记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作者:张秀平 王晓明

    有选择地介绍了上起先秦,下迄清末的哲学和思想类著作,历史学类著作,科学医药类著作,地理、军事类著作,语言文字类著作。其中既有儒家的经典《易经》、《春秋》、《论语》、《孟子》等等,又有诸子百家的代表作《管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等等。既有记叙中国绵延2000年之久历史的所谓传统的正史——二十四史,又有开创新的史书体载的《通典》、《史道》、《文史通义》、《新史学》等等。既有哲学战线上的两军对垒的代表论著,又有军事、医药、科技、地理方面的开山之作。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感慨中国文献海洋之浩翰,感叹人生之短促,以至皓首而不能穷经。本书反复精选,撷取100本书,从其成书的经过,主要理论主张及影响诸方面予以缕述,使读者看一篇有一篇所得,读一篇有一篇的感想。
前言  
1 《周易》 2 《管子》 3 《老子》
4 《论语》 5 《孟子》 6 《商君书》
7 《庄子》 8 《荀子》 9 《墨子》
10 《韩非子》 11 《春秋繁露》 12 《白虎通义》
13 《论衡》 14 《五经正义》 15 《四书集注》
16 《传习录》 17 《焚书》、《续焚书》 18 《明夷待访录》
19 《定庵文集》、《续集》 20 《天朝田亩制度》 21 《大同书》
22 《革命军》 23 《警世钟》 24 《孙文学说》
25 《尚书》 26 《春秋》 27 《春秋》三传
28 《国语》 29 《战国策》 30 《周礼》
31 《礼记》 32 《史记》 33 《汉书》
34 《前汉纪》 35 《后汉书》、《续汉书》 36 《后汉纪》
37 《三国志》 38 《晋书》 39 《宋书》
40 《南齐书》 41 《梁书》 42 《陈书》
43 《魏书》 44 《北齐书》 45 《周书》
46 《隋书》 47 《唐律疏议》 48 《南史》、《北史》
49 《贞观政要》 50 《通典》 51 《旧唐书》、《新唐书》
52 《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53 《资治通鉴》 54 《通鉴纪事本末》
55 《通志》 56 《文献通考》 57 《宋史》
58 《辽史》 59 《金史》 60 《元史》
61 《明史》 62 《读通鉴论》 63 《海国图志》
64 《列女传》 65 《史通》 66 《文史通义》
67 《新史学》 68 《考工记》 69 《九章算术》
70 《齐民要术》 71 《梦溪笔谈》 72 《营造法式》
73 《王祯农书》 74 《天工开物》 75 《农政全书》
76 《黄帝内经》 77 《伤寒杂病论》 78 《针灸甲乙经》
79 《备急千金要方》 80 《本草纲目》 81 《山海经》
82 《水经注》 83 《大唐西域记》 84 《元和郡县图志》
85 《岛夷志略》 86 《徐霞客游记》 87 《天下郡国利病书》
88 《读史方舆纪要》 89 《大清一统志》 90 《孙子兵法》
91 《吴子》 92 《尉缭子》 93 《六韬》
94 《唐李问对》 95 《尔雅》 96 《广雅》
97 《说文解字》 98 《广韵》 99 《方言》
100 《释名》    
后记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