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一如既往
既往开来
既往不咎
B.厉兵秣马
厉行节约 厉精图治
C.白璧微瑕
名闻瑕迩
瑕瑜互见
D.珠联璧合
联袂而至 浮想联翩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的三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过了何君村,走完崎岖的山路,眼前豁前开朗,只见一泓秋水静卧群山之中,原来这是一座人工水库,走过水库前的空地便见山门在望,有庙檐翼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大而有气势。__________________,虽其貌不扬,却身世不凡,是省内最大的隧道式石桥,____________________,无梁无柱,却至今坚固如初。
①山门上书有“玉笥名山”四个大字
②“玉笥名山”四个大字镶嵌在山门上
③有座百花石桥在山门右侧
④山门右侧有座百花石桥
⑤桥身全由花岗石错缝砌就
⑥全由花岗石错缝砌就的桥身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近体诗有绝句、律诗和词三种。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春秋战国时的大量史料,记载了许多历史故事,文字优美,文学性强。
C.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李有才板话》等。
D.世界名著《人间喜剧》、《死魂灵》、《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的作者依次是巴尔扎克、果戈理、托尔斯泰、雨果。
4、依次与下列别号正确配对的一组作家是(
)。
六一居士 北江先生 白石道人 四明狂客
A. 王 勃 魏学洢 姜 夔 彭端淑
B. 欧阳修 洪亮吉 姜 夔 贺知章
C. 王 勃 洪亮吉 白居易 彭端淑
D. 欧阳修 魏学洢 白居易 贺知章
B. 欧阳修 洪亮吉 姜 夔 贺知章
C. 王 勃 洪亮吉 白居易 彭端淑
D. 欧阳修 魏学洢 白居易 贺知章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
B.明代的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等作品都给后代极大的影响。
C.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的旧体诗,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
D.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只写短篇小说的杰出作家。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名句。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唐诗《春夜喜雨》中的名句。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宋词《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天净沙”是词牌,“秋思”是题目。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这首诗中描写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7、下面作品、作者、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厢记》——王实甫——元代
《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俄国
B.《文心雕龙》——刘勰——唐代
《巴黎圣母院》——雨果——法国
C.《儒林外史》——顾炎武——清代
《羊脂球》——莫泊桑——法国
D.《长恨歌》——白居易——唐代
《悭吝人》——莫里哀——英国
8、对下列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比喻)
B.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对偶)
C.临时伙房设在草地上,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拟人)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反语)
9、以下句子中,“过”作动词的是(
)。
A.他去过杭州三次。
B.功与过自有后人评说。
C.翻过雪山就到了。
D.我从来没说过这种话。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前者以苏轼为代表,后者以柳永为代表。辛弃疾的词以沉雄豪放见长,但他的《清平乐(茅檐低小)》却很清新活泼。
B.《琵琶行》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江州司马”指的是“主人忘归客不发”里的“客”,即“香山居士”。
C.吴沃尧是清末著名作家,长篇小说《官场现形记》是他的代表作品。
D.关汉卿元代著名戏剧家,他的作品《长生殿》是元杂剧的名作。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1______,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
12、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13、______,来者犹可追。(《论语 微子》)
4、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
5、元杂剧的代表作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
,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6、
被称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7、
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8、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诗歌创作,体现了“慷慨以任气”的时代风格,开创了被后世誉为“
”的优良传统。
9、
是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在西方被称为《阿拉伯之夜》,在我国被称为《天方夜谭》。
10、作为文学童话的创始人,
为世界儿童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纪元。
三、阅读理解(共30分)
(一)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有关问题。(共15分)
行吟阁遐想
前几天,翻出一张旧照片,是我自己拍的武昌东湖旁边的行吟阁。这张已经开始有点褪色的照片,引起了我一段深沉的回忆。
五年前的初春,我因事去广州,路过武汉。在一个大雪后的晴天,我前去东湖,在行吟阁和屈原纪念馆一带盘桓了大半天。
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屈原,我有一种“旷百世而相感”的特别感情。从少年时代起,我就爱读《离骚》,每读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时候,总是“唏嘘而不可禁”。不过,我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离骚》的真谛,还是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
说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闻一多先生主讲的《楚辞》是我最喜欢的功课之一。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他偏偏把课程排到晚间。我还记得,每当华灯初上,或者皓月当头,他总是带着微醺的感情,步入教室,口里高吟着:“士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可为真名士!”接着,他就边朗诵,边讲解,边发挥。时而悲歌慷慨,热泪纵横;时而酣畅淋漓,击节赞赏。与其说闻先生是以渊博学识、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感动着我们。1935至1936年间,敌人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那时候,几千里锦绣河山,几十座繁荣城市,都已经遭受践踏。旧时在那些暂时还没有沦陷的国土上,南瞻北望,又何处不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艰难的岁月跟屈原的时代是多么相像啊!因此,闻先生的孤愤高吟、长歌当哭,就更容易引发我们的共鸣同感了。有时候,我甚至感觉到:在闻先生的灵魂里就活着一个屈原,他好像就是屈原的化身。
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东湖两岸,积雪茫茫,素裹红装,江山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音都听得到。我参观过屈原纪念馆之后,又在矗立湖滨的屈原像前凭吊一番。我仿佛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脉偾张,作狮子吼:“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想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后来这两个形象就合而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为闻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
我无意以古人喻后人,以后人比古人,但一接触到与屈原有关的事物,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闻一多先生的风貌。的确,他们虽然相隔两千多年,但无论是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还是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颇有些相似的。因此,漫游之余,我又忽生遐想:闻先生是湖北人,且曾几度寓居武昌,假如在行吟阁上,屈原馆中,另辟一室,陈列先生的衣冠遗物、著作手稿以及金石创作,使这古今两位伟大的受国诗人相得益彰,也许不见得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吧。作为一个景仰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我是殷切地期望着的。
1、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4分)
2、结合原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作者对屈原“旷百世而相感”,“相感”的是什么?
(2)引发作者对屈原“相感”的因素有哪些?
3、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5分)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有关问题。(共15分)
司马芝字子华,少为书生,避乱荆州。太祖①平荆州,以芝为菅长②。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③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吏④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⑤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吏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三国志·魏书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5、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6、对下列各句加点的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7、把下列句子编为四组,从分句间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3分)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芝在菅县任内,不畏权势,为了削弱主簿刘节的势力,他不听下属的劝阻,征调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入伍当兵。
B.当刘节将王同等人藏匿起来时,司马芝让督邮到县追责,又向太守报告刘节的罪状,在太守支持下打击了刘节的势力。
D.司马芝教育下属奉公守法,不要因为君主软弱而违反教令,并且认为违反教令必然招致祸害,所以他的下属都能尽心于政事。
四、作文(共100分)
作文1:校学生会文体部要招聘三名义务教歌员,在全校“每周一歌”时间教唱新歌。请你代拟一则启事。教歌员需经过面试择优录取,考试的具体时间视报名情况再定。报名的时间是3月10日至15日的下午3时至5时。报名地点在学生会办公室,由学生会文体部的王斌同学负责。(20分)
要求:(1)格式正确;(2)信息量充分;(3)语言规范,表达准确;(4)字数在100字左右。
作文2:印度哲人奥修说过一句名言:“我无欲无求,我就是皇帝;你有欲有求,你就是奴隶。”中国古代也有“无欲则刚”的说法。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有人说它是天使,有人说它是魔鬼……
请以“欲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80分)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前一篇:专转本一些疑难专家解答整理